陈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急诊科录入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取预防性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输液意识、医患关系紧张程度以及患者总体满意程度,从而评价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安全输液意识上明显强于对照组,医患关系紧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输液的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缓医患关系紧张程度以及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急诊输液;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07-02
急诊科可以反映一家医院的基本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程度十分重要。目前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认识逐渐增强,以及对高质量医疗的追求,大量患者优先考虑去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急诊科也是急重症患者首先选择的科室,由于医院规模的限制,直接导致了急诊成为众多科室的中转站[1-2]。因此,急诊科面料巨大的挑战,并且极易发生医患纠纷。我们再提高急诊医生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应该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护理水平,减少急诊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4]。本院急诊科于2014年上半年引入预防性护理,并取得的良好的应用效果。现为求进一步证实其效果,我们进行了如下临床试验。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由于急诊科患者病情相对非常复杂,为了使组间及组内患者病情程度有明显可比性,我们对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2000例患者做了如下筛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一、年龄介于15岁到80岁之间,能独立表达自我意愿的患者;二、病情相对平稳,无需行重症监护的患者;三、患者或其家属能理解一些护理常规只是,并理解日常护理工作的患者。排除标准:一、有严重疾病或外伤,危及生命的患者;二、有精神病病史,不配合日常护理的患者;三、不配合医生治疗或检查,或有意终止治疗的患者;最终获得2000例受试者,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1000例,男性600例,女性患者400例,年龄15岁-79岁,平均年龄为(43.3±5.6)岁。试验患者1000例,男性520例,女性患者480例,年龄15岁~80岁,平均年龄为(41.7±5.1)岁。最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于急诊科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对于疾病状态采取定时观察,当出现危急情况或者不良反应时,及时向值班大夫反应,从而解决问题。由于两组患者在急诊输液的种类基本相同,并且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因此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急诊输液患者更加强调如下几点。1、输液之前的基本护理:在传统输液前的基本提示基础上,在输液架上排放不同季节的常见病以及其常规的处理方法的宣传手册,另附一些生动的预防保健相关阅读小手册,以便向患者及其家属等人进行阅读。于此同时,护士在接待患者的时候,保持衣着得体、主动热情,并对患者表示关心。在确认开始输液前向患者结束交代所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基本用量。向患者及其家属等人交代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副作用,通知其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嘱咐患者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变输液位置,如有特殊情况可向护士或者医生请示。输液前在传统“三查七对”的基础上,可适当请求患者或其家属等人确认药物使用是否出现差错,从而让患者或家属也加入到护理工作之中;2、输液进行时的护理:首先告知患者输液的基本操作,以良好的态度和熟练的动作快速行静脉穿刺,以坚强患者的不适感。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可以进行心理指导,以方便继续治疗。其次,若发生穿刺失败,要向患者表示歉意,并征得其同意之后进行继续穿刺或者换另外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再次,在穿刺完成,开始输液后提示患者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如避免饮酒、抽烟以及服用与之相反应的药物,并告知这些禁忌症的危害性,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后,在巡视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行为变化,及时为患者排除困难,观察输液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以及输液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自行向医生汇报。3、输液后的护理,输液完成后采取常规的棉签止血法,并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知识。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护士得告知患者近期的诊疗计划或者转科情况,认真细致地告诉患者离开急诊后的一些基本医疗保健知识,并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4、护士的日常训练,护士长需要长期培养新老护士的护理技能以及对患者的态度,从而在心理和生理上同时治愈患者,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以下三只方面:安全输液意识、医患关系紧张程度以及患者总体满意程度。安全输液意识是指患者自行停止输液,自行调节输液滴速,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医患关系情况是指医患纠纷事件、护患纠纷事件以及患者投诉事件;患者总体满意程度采取量化评分表形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一般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疗效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在安全输液意识方面的差异,发现试验组的安全输液意识高于对照组,见表1,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研究针对目前患者急诊护理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也比较乐观。通过对比急诊输液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和传统护理的临床效果比较发现预防性护理组患者在安全输液意识上明显强于传统护理组,医患关系紧张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患者总体满意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比较,发现三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急诊输液的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缓医患关系紧张程度以及提高患者满意程度[5-7]。
对于预防性护理,在其他科室已经应用了数十年,尤其是在ICU和外科病房,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根据赵英等人与2012年的提出,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急诊患者的满意度,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8-9]。田丰,李鑫的研究也同时指出,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的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可大程度的减少急诊输液中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概率,并指出目前应该大力提倡预防性护理,尤其实在急诊科[10]。综合上述文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答案,预防性护理对于患者的临床有过有提升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11]。
预防性护理在临床现已广泛开展,但是具体的护理内容在不同的医院甚至不同的科室差异巨大,如何有效地制定统一的基本护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12]。同时预防性护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一些人流量相对较大的综合性医院难以实施;其次,预防性护理对护士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需要在护士培养方面加大力度;最后,预防性护理还需要医院护理系统的进一步改善,并且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13]。但是,无论如何,随着仍没生活质量的提高,预防性护理会有越来越大时需求。
【参考文献】
[1] Gogia V,Chaudhary P,Ahmed A,et al.Effect of preventive nursing 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transfusion[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2013,17(18):49-51.
[2] 李秀红.门急诊输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3):225.
[3] 杨显红,梁丽宏,李佳梅等.浅谈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2):110.
[4] 仰明莉.人性化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0,7(6):1O1.
[5] 彭红,康宁.舒适护理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56.
[6] 陈爱桃.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18):61.
[7] 温惠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5):118.
[8] 赵英.运用护患沟通技巧防范护理纠纷发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7):169.
[9] 陈永平,苏华彩.护理干预对128例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6):2046.
[10] 何水芬.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60 .
[11] 田丰,李鑫.优化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82.
[12] 陈海燕,李金香,阎立君等.健康教育对门诊急诊输液患者参与安全管理意识和行为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10):1084.
[13] 钟娟,谭薇.急诊科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输液患者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101.
论文作者:陈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患者论文; 预防性论文; 急诊论文; 程度论文; 急诊科论文; 满意论文; 医患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