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前夕的中国语言文字_中国语言论文

论21世纪前夕的中国语言文字_中国语言论文

21世纪前夕纵谈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语言论文,文字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语言复杂的国家。“语言复杂”,一来是指我国境内现在正在使用的语言超过六十种;二来是指主体语言汉语的方言差别甚大,街谈巷议之中方言俚语不绝于耳。我国今天这样的语言文字格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20世纪将要结束,21世纪将要到来,我们有必要回顾本世纪我国语言文字事业那些令人自豪的成就和使人遗憾的失误,并展望下个世纪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前景,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一、本世纪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的七大成就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西学东渐”更是根本改变了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面貌。语言文字领域也不例外——在陆续传入的语言学新理论的指导下,较其它时代而言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总的来说有了飞跃发展。笔者认为,从本世纪初至90年代末,我国语言文字领域取得了以下七大成:

1、确立了白话文的主导地位 本世纪初之前,虽然有了《红楼梦》、《水浒传》这样的近代汉语白话文的经典著作,但总的来说在当时的语言文字生活中仍是文言文占主导地位。“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才在人们的生活中取代了文言文,这是一项姗姗来迟然而意义极为深远的变革。确立了白话文的主导地位也就是确立了现代汉语的主导地位。这一重大变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语言文字领域,它对我国的思想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世纪我国语言文字领域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就非此莫属。

2、汉语拼音方案的普遍使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需要注音的文字系统之一。正是由于自身的需要,历史上产生了几种注音方法:使用时间最长的“反切”注音、1918年施行的“注音字母”注音等。其中后者比前者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拼读字音还不够细致,笔划式的字母笔顺方向错乱,不便连写。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一项划时代的进步。方案本身比较完善,采用国际通用的拼音字母,能够准确记录普遍话语音。汉语拼音在各种辞书、资料目录索引、通讯、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教学领域等已经有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

3、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历史上一直在进行,甚至甲骨文上就有一些简化字。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后来形成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是历代简化字、俗字的归纳和合理化、标准化,因而一产生就大受欢迎,获得普遍的接受,新加坡也全部采用了这些简化汉字。此次汉字简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卓有成效的一次。尽管至今海内外仍有一些人反对汉字简化、但它是绝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的,是不可逆转的。

4、国内语言的大规模普查 二十世纪初国内外陆续有一些专家研究中国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但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显得比较零碎,对全中国的语言概貌仍然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1956年开始的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和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普查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是空前的壮举,其结果是全国几乎每个县都定点作了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从总体上认清了我国的语言基本面貌,为其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其中数十种少数民族语言材料的首次公布及其后的深入研究尤为世人所瞩目。

5、确立藏、蒙、维、哈、朝五种主要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格局

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国内朝鲜族)是我国有代表性少数民族文字。确定这些文字的使用范围和发展方向,使之与汉语文相辅相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这五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是健康的和成功的,它对维系各民族的正常关系和国家的稳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6、大规模尝试创制少数民族文字

本世纪初有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中国的个别少数民族语言设计过文字系统,但极不完善,未能通行。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起,政府组织大批人力物力在广泛调查少数民族语言的基础上陆续为几十种少数民族语言创制了文字,并展开了大规模的试验推行。这一壮举改变了历代政府对这一问题不闻不问的状况,广大少数民族人民当时是十分高兴的,尽管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新文字的推行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它是一场了不起的“预演”,它将在我国的语言文字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7、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

尽管对外汉语教学起源很早,但真正取得较大发展是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现在国家有了专门的机构来指导此项事业,开始有计划地在国内高等院校开设这一学科和向国外派遣领有国家教委统一颁发的对外汉语资格证书的教师。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为国家赢来大量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难以估价的潜在的亲善关系。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是本世纪结束前夕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这项事业现在算是有了良好的开端,它的重大意义在以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明显。

二、本世纪我国语言文字工作中若干未尽人意的方面

本世纪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某些未尽人意之处。这对语言文字事业的将来可能具有某些消极的影响。我们在此是要提醒人们吸取教训并在未来的岁月中注意克服这些消极影响。笔者认为这些未尽如人意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公布试行和暂停 1977年公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远不如第一次简化方案那样获得公众的支持,后来不得不宣布暂停使用(在几乎所有出版物都已使用,教育系统亦已全部采用的情况下)。现在专家们认识到“二简”方案片面追求精简笔画,其中的不少简化字不符合汉字的演变规律。而且,汉字简化似乎也不宜在相距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进行。这个有缺陷的简化方案的仓促施行及随后的暂停所产生的混乱使一部分公众对汉字简化产生了怀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成功的第一次简化方案的威信。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教训。

2、部分少数民族文字方案的仓促制定、施行及暂停 前文提到,为数十种少数民族语言创制文字是本世纪的一大成就,那并不是说这些新文字的推行都是成功的。相反,部分新文字的制定和施行存在不少问题,如原来的壮文方案采用拉丁字母但又夹有几个俄文字母,显得不伦不类(八十年代修订时去掉了这些俄文字母)。很多新文字推行前也没有做可行性论证。更严重的是有部分新文字在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广泛推行之后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而突然停止了。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这些新文字的信心。今后如要推行新文字,人们将不得不花很大的力气来消除由于以上失误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3、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字使用状况的混乱 这个“混乱”指的是繁体字、异体字和非法定简化字的滥用。具体表现如有的地方报刊用繁体字排印,有些城市街道名牌用繁体字,且美其名曰:为了改革开放。其实这是少数人幼稚地赶时髦,缺乏自信心所造成的混乱。他们不知道十几亿大陆人再加上全体新加坡华人都乐于使用的简化字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改变的。面对社会用字的混乱,政府应更加坚定地维护法定汉字的权威性,否则这种混乱将会动摇人们的信任感。古语云:“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就一个国家的文字来说就是“自己先乱七八糟而后他人攻击之”,这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三、21世纪我国语言文字领域将面临的三大难题

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 在20世纪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之间基本上没有出现紧张关系,甚至某些少数民族语言新文字推行时反应比较冷淡。但到下个世纪,情况恐怕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现在有一些人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少数民族人民将更加认同汉语文而不再主张推行本民族文字。这是一个十分天真的想法。岂不闻“衣食足而知荣辱”,到了下个世纪的某个时候,当我国的经济高度发展之后,少数民族人民对自己的语言文字将有更强烈的愿望。到那时,政府将必须投入比现在多得多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稍有不慎,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汉语文与人工智能兼容的问题 在21世纪,自动化、人工智能将浸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到时我们是否能与全世界共享这方面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汉语文能否与人工智能全面兼容,即像世界上其它几种通用语文那样顺利实现人机对话。笔者相信,语言系统本身不会有太大问题(汉语与英语同属一类型,语法上差别不太大),困难将在文字系统上。而笔者同时认为,下个世纪内中国人不大可能采用汉语拼音文字。因此,科技界和语言学界的专家将必须花费比欧美同行更多的精力去解决这一具有重大意义而又极为困难的问题。

3、汉字简化问题 21世纪前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按目前内地的发展势头,笔者预测,到21世纪中叶左右,港澳地区与内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已经一体化,笔者同时预测,台湾也极有可能在21世纪的某个时候与大陆统一。那么到那个时候,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将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笔者相信,汉字简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简化字终将在普通公众的支持下取得绝对的权威地位。但在某个具体时候政府将必须动员整个社会去克服暂时的混乱现象,汉字才能健康发展。

四、21世纪我国语言学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应着重投入的四大课题

笔者认为,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难题”需要着重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解决之外,以下这四项课题也必须在21世纪着重增加投入:

1、汉语语言学研究 这是一项传统语言学课题,但鉴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仍有不少问题未解决且有不少理论必须更新,因此下个世纪中国语言学界的重要任务之一仍是研究汉语、力争出现若干新学说并产生若干新的划时代的经典著作。

2、对外国语言的研究 就二十世纪来说,我们现在不得不承认,我国是文化大国中对外国语言研究得最少的国家之一。当十八、十九世纪西方人开始调查研究世界各地的“穷乡僻壤”的语言的时候,中国人连自己国家有多少种语言都还搞不清楚,更不用说对其它国家的语言进行研究。到了今天,仍然几乎没有人有机会、有财力走出国门去调查、研究世界各地的语言,所以我国的语言学理论只是介绍和应用外国的学说,毫无独创性可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中国的语言学界和政府应该(也完全有能力)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走出国门去调查研究各大洲、各个角落的语言,编写出各种语言与汉语的对译词典和其它研究著作。此举不但对发展我国的语言学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对发展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至关重要。

3、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 国内数十种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仍然非常不够,其中多数语言只有简略的“简志”资料问世,而且国内到底有多少种语言也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国际上众多的语言学家仍然极关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并不断前来参与开垦这片“沃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语言学界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调查研究国内的少数民族语言,以便在二十一世纪每一种少数民族语言都有详尽而深入的研究成果问世。

4、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前文提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是二十世纪我国语言文字领域的一大成就。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极有必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如何发展此项事业。此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国际化、国际地位提高的程度。英语在二十世纪是英美等国的“黑金”,那么我们有必要竭尽全力使汉语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黑金”。

标签:;  ;  ;  

论21世纪前夕的中国语言文字_中国语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