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敏[1]2007年在《凤尾兰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titatum)、蒜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葡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和葱腐葡萄孢(Botrytis allii Munn)为供试菌,研究了凤尾兰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及温度、紫外线对提取物活性的影响;凤尾兰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方法;提取物的安全性以及对蒜薹、柑橘腐烂的抑制效果;并对该提取物中的抑菌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和定性鉴定。得出以下结论:1用60%乙醇(V/V)溶液提取凤尾兰叶,然后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几种主要果蔬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用二倍稀释法确定提取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研究了提取物对温度、紫外线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凤尾兰60%乙醇提取液对蒜薹灰葡萄孢、葱腐葡萄孢、指状青霉和葡萄灰葡萄孢有较明显的抑制效果,而对意大利青霉没有抑制作用。提取液对蒜薹灰葡萄孢、葱腐葡萄孢、指状青霉和葡萄灰葡萄孢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5g/mL、0.125g/mL、0.125g/mL和0.25g/mL。提取液浓度不同,对指状青霉抑菌效果差异显着(P<0.05),加热和紫外线照射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无显着影响(P>0.05)。2用传统浸提法、微波法、超声波法叁种方法对凤尾兰中的抑菌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相应的优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浸提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5%,料液比1g:15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为2h;微波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5%,料液比1g:15mL,微波功率320W,提取时间3min。超声波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5%,料液比1g:15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0min。传统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凤尾兰中的抑菌物质对指状青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8mm、22.6mm和24.3mm。与传统的浸提法相比,超声波与微波提取凤尾兰中的抑菌成分具有提取温度低、时间短等优点,且所得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好。3通过急性毒理试验发现,试验动物经口LD50>15000mg/kg·bw,说明凤尾兰提取物属无毒物质。4本研究探讨不同浓度的凤尾兰提取物对蒜薹灰葡萄孢和葱腐葡萄孢引起腐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凤尾兰提取物对灰葡萄孢和葱腐葡萄孢引起的蒜薹腐烂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5g/L、5g/L、10g/L和15g/L的凤尾兰提取物均能有效抑制蒜薹灰葡萄孢和葱腐葡萄孢的侵染,减少蒜薹腐烂,其中以10g/L的处理效果最佳。5为减轻指状青霉对柑橘的侵染,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2.5g/L、5g/L、10g/L、15g/L)凤尾兰提取液对柑橘腐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5、5、10、15g/L凤尾兰提取液对指状青霉的致病性及自然发病柑橘腐烂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0g/L处理对指状青霉的致病性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5g/L处理对柑橘腐烂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6试验结果表明各萃取物中只有正丁醇萃取物(0.05g/mL)对各供试菌葱腐葡萄孢、指状青霉、蒜薹灰葡萄孢有抑菌效果,其抑菌圈分别达13.5mm、19.6mm、20.7mm;正丁醇萃取物通过两次柱层析后,浓度为10mg/mL的Ⅱ1-Ⅱ10对各供试菌葱腐葡萄孢、指状青霉、蒜薹灰葡萄孢的抑菌圈直径为16.2mm、22.3mm和24.2mm。定性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物含有黄酮类、有机酸及皂苷类等成分,而不含有生物碱、酚类、蒽醌及其甙类。
尉研[2]2007年在《郁金提取物对山葵墨入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葵墨入菌病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山葵的引种而传入我国,该病作为传入我国大陆的新病害,目前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而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应用植物源抑菌剂对植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因此,本文拟从中药中筛选出对山葵墨入菌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并对其进行活性和成分的初步研究。对中药黄芩、射干、百部、郁金进行清水、95%乙醇提取并浓缩得到浸膏,以山葵墨入菌作为指示菌,应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活性。初步研究表明,郁金的95%乙醇热搅拌提取率为4.42%,其浸膏对山葵墨入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药基浓度为1.0 mg/ml时,抑菌率为67.08%。为了进一步研究郁金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对郁金醇提浸膏进行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的分步萃取,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抑菌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郁金正己烷萃取物中,药基浓度为1.0 mg/ml时,对山葵墨入菌的抑菌率为79.70%,而乙酸乙酯和甲醇的萃取物抑菌活性较低。郁金正己烷萃取物以山葵墨入菌为指示菌,毒力回归方程为:Y=1.5427x+5.7430,EC_(50)为0.3299 mg/ml,在药液浓度为10 mg/ml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2%。郁金95%乙醇提取物和各萃取物经乙醇—浓硫酸显色后,结果表明,郁金中的主要成分姜黄素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结合抑菌活性实验确定姜黄素对山葵墨入菌的抑菌活性较低,乙酸乙酯萃取物药基浓度为1.0 mg/ml时,抑菌率仅为37.09%。采用GC-MS技术对郁金正己烷萃取物进行系统分析后,选择鉴定出其中含量较高的40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土青木香烯(23.91%),其次是1,2-去氢睾酮(23.63%),还含有一些挥发油类的化合物、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酯、生物碱等。在抑菌谱的测定中,选用具有代表性的7种病原菌:小麦赤霉菌、油菜菌核菌、轮枝孢子菌、疣孢霉、橄榄绿霉、苍白青霉、番茄灰霉病菌等作为供试菌,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郁金95%乙醇浸膏正己烷萃取物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郁金正己烷萃取物对多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药基浓度为1.0mg/m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率达到100%,对油菜菌核菌的抑菌率为86.58%,对疣孢霉的抑菌率为71.72%,对轮枝孢子菌的抑菌率为78.19%,对小麦赤霉菌的抑菌率为76.82%,对苍白青霉的抑菌率为74.85%,对橄榄绿霉的抑菌率为54.78%。郁金正己烷萃取物对灰霉的MIC和MBC值相同均为1.56 mg/ml;油菜菌核菌和苍白青霉MIC和MBC均为3.13 mg/ml;山葵墨入菌、小麦赤霉菌、疣孢霉、轮枝孢子菌的MIC值为6.25 mg/ml,而对橄榄绿霉的MIC值为12.5 mg/ml。以山葵墨入菌、油菜菌核菌、疣孢霉作为指示菌,研究各种物理、化学条件下郁金正己烷萃取物的稳定性及对抑菌能力的影响,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正己烷萃取物作用前后山葵墨入菌和油菜菌核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郁金正己烷萃取物处理温度在60℃以上,pH>6.0时,抑菌率有所降低,紫外照射对其抑菌率影响不大。0.5 mg/ml的郁金正己烷萃取物作用后的山葵墨入菌细胞质解体、出现空腔,细胞器肿胀,甚至坏死溶解;油菜菌核菌细胞内线粒体出现严重肿胀,嵴大面积断裂,部分细胞壁缺失。
韩建华[3]2002年在《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初步研究》文中指出从植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是目前开发新型杀菌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西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是寻找植物源杀菌剂的理想场所。本文是在西北地区植物抑菌活性系统筛选的基础之上,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和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等为供试菌种,选取了西北地区6科27种植物,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定,并对其中抑菌活性较高的孜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对江苏泰兴作为一种废料及污染源的银杏外种皮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5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发现当供试质量浓度为0.1g干样/ML时,孜然,白芷、短毛独活、千叶独活、盘花忍冬、鬼灯擎、黄素馨、太白冷杉对至少一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有80%以上的抑制作用;孜然、短毛独活、野胡萝卜、白芷、千叶独活、鬼灯擎、狮子七、费菜、太白冷杉提取物至少对一种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有80%以上的抑制作用; 2.在27种植物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抑菌活性试验中,孜然、短毛独活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药效较高,均在70%以上;根据离体测定结果,选取离体测定下抑菌活性较高的植物对番茄灰霉病、苹果炭疽病进行活体测定,发现鬼灯擎、太白冷杉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最强,药效均达55%以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3.高活性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中,短毛独活、太白冷杉的活性部位分别集中在根部和叶部;在最适提取溶剂的研究中,短毛独活根的抑菌活性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太白冷杉叶主要集中在丙酮提取物中,鬼灯擎根集中在极性溶剂提取物中;进一步用最适提取溶剂的提取物对菌丝的毒力测定结果发现,短毛独活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菌活性较高,其EC_(50)分别为4.087、34.8458和6.9204g/L,其次为鬼灯擎根的丙酮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EC_(50)分别为7.8275、9.6318和9.2252g/L。 4.孜然样品抑菌活性研究中,孜然样品对5种病原菌的抑制物质主要集中在种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EC_(50)分别为10.1078、16.6725、9.1446、14.1914、6.1335g/L,且抑菌谱广泛;孜然油是对小麦白粉病防治作用较高的化合物。 5.SFE-CO_2萃取孜然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当上样量为4g干样时,原料粒度过30目,萃取压力5000Psi,温度为55℃,静态萃取时间为5min,CO_2流量为60mL。6.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石油醚提取物部位:而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石油醚提取物、丙酮提取物部位;乙醇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作用较高,达刀石0%;银杏外种皮的主要化学成分中氢化白果酸对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 76.16%、52.93%;白果酚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药效分别为:保护作用为sl.97兄治疗作用为78.69兄
张添菊[4]2016年在《植物源抑菌剂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对植物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天然植物的功能成分、营养价值及生物活性等领域的研究已成为科研热点。筛选出低毒、无公害且无抗药性的天然防腐剂作为新型抑菌剂很有必要。据文献报道,蓝莓叶多酚、肉桂醛及麝香草酚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但是关于蓝莓叶的主要抑菌化合物成分以及3种植物中的抑菌剂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机理尚不清楚,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有益资源,本研究先筛选出蓝莓叶中的高效的抗菌成分,选取常见的单增李斯特菌作为供试菌,再对3种植物抑菌剂抗单增李斯特菌的机理研究,为开发新型的抑菌剂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蓝莓叶多酚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及其成分研究利用HPLC-MS/MS对蓝莓叶多酚组成进行研究,发现蓝莓叶多酚含有槲皮素-3-O-戊糖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山奈酚-3-O-葡萄糖苷、对香豆酰奎尼酸及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等多种酚类物;蓝莓叶多酚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低于9.30 mg/mL,其余均低于4.65 mg/mL,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鲍氏志贺氏菌 > 肠炎沙门氏菌 > 枯草芽孢杆菌。研究表明,蓝莓叶多酚含有较多生物活性组分,抑菌性强且抑菌谱广泛,可以开发为新型天然防腐剂。2.植物源抑菌剂抗单增李斯特菌活性研究通过对抑菌圈直径(DIZ)、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及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测定,发现3种植物抑菌剂对4种受试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中对单增李斯特 DIZ 分别为(15.07±0.15)mm、(30.13±0.06)mm 及(15.17±±0.15)mm; MIC分别为 2500 g/μmL、312.5 μg/mL、312.5 μg/mL; MBC 分别为 1250 μg/mL、156.25μg/mL、78.125 μg/mL。基于3种植物抑菌剂对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效果较好且研究较少,选取单增李斯特菌作为接下来机理研究的供试菌。3.植物源抑菌剂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经3种植物抑菌剂作用后,细菌培养液中电导率、OD260、GLU和AK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表明3种植物抑菌剂均能对细菌细胞壁、膜造成影响,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及细胞壁不完整,细胞内容物外泄,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死亡。4.植物源抑菌剂对细胞膜损伤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及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菌液中MDA含量及SOD酶活性的测定,并采用流式细胞仪cFDA/PI双染法对细胞存活比例进行检测,发现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遭到严重损伤,经1MBC肉桂醛和麝香草酚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5.6%和95.1%,受损率分别为3.6%和0.6%,而绿原酸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21.9%,受损率为73.7%; PI荧光染色观察发现3种植物抑菌剂对细胞损伤情况为:麝香草酚>肉桂醛>绿原酸。
蒲忠慧[5]2009年在《青刺果体外抑菌活性及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青刺果(Prinsepia Utilis Royle),为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总花扁核的果实,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延缓衰老、抗菌等药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对青刺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用和保健两大领域,对青刺果抑菌作用、抑菌活性成分及其抑菌机理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研究深度和系统性。为了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和充分利用青刺果资源,本研究探讨了青刺果粗提物对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系统预试了青刺果水提物化学成分并探讨了其抑菌活性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取生物活性追踪法对青刺果水提物进行了活性部位的筛选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刺果粗提物体外抑菌特性的研究:选择不同极性的溶剂(石油醚、乙醇和水)对青刺果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筛选最佳抑菌提取物。结果表明,青刺果水提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得率分别为30.5%、18.2%和8.7%。浓度为800 mg/mL时,叁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强极性的水提物抑菌能力最强,中等极性醇提物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低极性石油醚提取物抑菌能力最弱。可见,青刺果水提物是比较理想的抑菌活性部分。抑菌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青刺果水提物对叁种标准菌的抑菌率大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44102>沙门氏菌50041;对叁种耐药菌的抑菌率大小为:浓度为253mg/mL时,金黄色葡萄球菌GL17>大肠杆菌EYAC08-56>沙门氏菌STQD2G,浓度为338~800mg/mL时,大肠杆菌EYAC08-56>金黄色葡萄球菌GL17>沙门氏菌STQD2G。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青刺果水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表明,青刺果水提物对叁种标准菌(金葡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44102、沙门氏菌50041)的MIC值和MBC值分别为:25、25、50 mg/mL和25、50、100 mg/mL;对叁种耐药菌(金葡球菌GL17、大肠杆菌EYAC08-56、沙门氏菌STQD2G)的MIC值和MBC值分别均为50 mg/mL和100 mg/mL。2.青刺果水提物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及其稳定性研究:采用试管预试和薄层检测对青刺果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初步确定其含有:有机酸类、生物碱、黄酮及其甙类、内酯与香豆素、强心甙、萜类与甾醇类,可能含有皂甙,不含醌类。稳定性研究表明:青刺果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受pH的影响较大,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中以pH值4~6为最好,热稳定性和紫外光辐射稳定性较好。3.青刺果水提物抑菌活性部位的筛选:采用水提醇沉法、系统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法对青刺果水提物进行分离,并通过活性追综筛选抑菌活性部位。结果表明,青刺果水提物通过醇沉初步纯化后,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上层乙醇溶液中,醇沉下来的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几乎无抑菌活性。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表现为: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显着强于其它萃取物(P<0.05);正丁醇萃取物和水部分在各设定浓度下对标准和耐药的金葡球菌、大肠杆菌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450 mg/mL)对标准和耐药沙门氏菌均无明显抑制活性;石油醚萃取物在各浓度下对标准和耐药沙门氏菌都无抑菌作用,对标准和耐药的金葡球菌、大肠杆菌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显着低于其它萃取物的抑菌活性(P<0.05)。可见,青刺果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部分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谱最广且抑菌活性最强。4.青刺果水提物抑菌活性成分的跟踪分离与纯化:在活性跟踪下,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分别对青刺果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得到七个部分,其中活性部分主要集中在前四部分。在浓度为200mg/mL时,前四部分对叁种标准菌的抑菌圈均大于10 mm。其中第一部分经丙酮重结晶后有白色雪花状化合物A析出,经石油醚、氯仿、乙醇叁种展开剂展层后均只有一个斑点。活性检测显示化合物A对叁种标准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4.03 mm、11.54 mm、12 mm,其MIC值和MBC值分别为1.25、2.5、20 mg/mL和1.25、5、大于20 mg/mL。大孔树脂筛选结果发现AB-8树脂是分离纯化青刺果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最佳吸附剂。乙酸乙酯萃取物经AB-8大孔树脂洗脱后,抑菌活性成分主要被富集在30%醇洗部分,该部分对叁种标准菌的抑菌圈位于19~21 mm之间,对叁种耐药菌的抑菌圈位于17~20 mm之间。成分预试表明30%醇洗部分主要含生物碱、可能含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于是对该部分通过酸水—碱化—亲脂性溶剂萃取法进一步纯化。活性追踪结果表明,30%醇洗部分纯化后的氯仿层部分抑菌效果较强,尤其对标准金葡球菌ATCC25923的抑菌效果最好,氯仿层部分对标准金葡球菌的MIC值和MBC值(6.25、6.25mg/mL)均低于30%醇洗部分对标准金葡球菌的MIC值和MBC值(12.5、12.5 mg/mL)。可见青刺果中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与生物碱有关,还可能与黄酮、有机酸等有关。5.青刺果活性部位的抑菌机理研究:以标准金葡球菌ATCC25923为指示菌,对青刺果活性部位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透射电镜结果表明,青刺果使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变形、细胞质不均匀、凝集成块、有些细胞质溶解出现空腔,细胞膜破裂,部分菌体细胞壁模糊不清甚至消失。因此,可以推测青刺果对金葡球菌的抑菌机理可能是破坏细菌细胞壁及细胞膜的完整性。
陈凯灵[6]2007年在《植物抗菌活性筛选及活性物质分离》文中指出本研究以采自广西桂东北及桂东南的24个科30个属共33种植物样品为筛选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其甲醇粗提物(浓度为10 g/L)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叶枯病菌Pestalotia calabae Westond,甘蔗凤梨病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 (de Seynes) V. Hohnel,香蕉炭疽病菌Glorosprium musarum(Berk & Curt)Arx,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 Takana;梨褐斑病菌Mycosphaerella sentina(Fr.) Schroeter,柑橘疮痂病菌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ins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石菖蒲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供试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100%的抑菌活性;阔叶十大功劳对芒果叶枯病菌的抑菌率为94.78%;多数供试样品对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叶桉、油茶、荷木、一叶楸、盐肤木根的抑菌率为100%,大叶桉和漆木也在90%以上,其中荷木提取物对梨黑斑病菌的活性最高,浓度为2 g/L时,抑菌率仍达100%;石楠藤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最强,其抑菌率为91.95%;颠茄果对柑橘疮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5.05%;细叶桉、油茶、柠檬桉、驳骨丹、木防己、颠茄果、黄檀、盐肤木根、五叶瓜藤、一叶萩、叁桠苦、阔叶十大功劳、鸭脚木、臭辣树、桃叶石楠、箭根薯、无根藤、石楠藤对至少一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有60%以上的抑制作用。毛果巴豆、羊角拗、海金沙、盐肤木叶、钩吻、箭根薯和猕猴桃则对至少一种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对高活性的13种植物进一步测定其毒力,石菖蒲对7种病原真菌的致死中浓度均大于1.0 g/L。一些植物样品对某种病原菌抑菌活性极高,荷木对梨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其甲醇粗提物的致死中浓度为0.0532 g/L;此外,油茶对甘蔗凤梨病菌及梨黑斑病菌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8374 g/L和0.6596 g/L,驳骨丹对甘蔗凤梨病菌为0.7320 g/L,颠茄对香蕉炭疽病菌的致死中浓度为0.9012 g/L。选择荷木及石菖蒲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采用固-液萃取法对荷木的甲醇粗提物用石油醚、氯仿及正丁醇萃取,生测结果表明梨黑斑病菌的抑制物质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物中,1g/L浓度处理72h,对梨黑斑病菌的抑菌率为99.35%。采用液-液分配萃取法对石菖蒲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生测结果证明对7种病原菌的活性物质集中在石油醚萃取物中,5 g/L处理72h,对7种病原菌抑制率均为100%,其他萃取层基本没有活性或活性低。对荷木的正丁醇层进行柱层析分离,得153个流分,流分HM1-147~153有较好的抑菌活性,0.2 g/L浓度下,24h、48h、72h对梨黑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6.67%、80.40%和81.42%。其余组分对梨黑斑病菌基本没有活性,有些组分表现出促进菌丝生长作用。对HM1-147-153进行聚酰胺柱层析,得40个流分,HM2-1、HM2-2~3都具有较好的活性,在0.1 g/L的浓度下,HM2-2-3、HM2-1对梨黑斑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57%、77.73%,对甘蔗凤梨病菌抑制率分别为71.43%和67.57%。HM2-4-17对甘蔗凤梨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率为54.65%,其他组分对两种病菌基本没有活性。对石菖蒲的石油醚层进行柱层析分离,得63个流分,生测结果表明Scp1-5~6、Scp1-7~15在2 g/L浓度下,对7种病原菌72h抑制率均为100%,Scp1-24~48、Scp1-55~62对7种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cp1-5~15进行柱层析分离,得14个流分,通过对梨黑斑病菌活性测定,发现组分Scp2-9~14活性最高,在1g/L浓度下抑菌率为100%,其余组分几乎无活性。组分Scp2-9~14对其余6种病原菌也有很高的活性,在0.5g/L浓度下,对梨褐斑病菌的抑菌率为86.09%,对其他6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为100%,证明活性物质存在于组分Scp2-9~14中。Scp2-9~14对甘蔗凤梨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法也有抑制作用,浓度为0.4 g/L时,抑制率分别为98.81%和100%。用硅胶H对Scp2-9~14进行反复分离、纯化,得到一个纯的活性化合物。通过对其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的解析,再与有关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该化合物为:1,2-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对其进行进一步生测,结果表明,在0.3 g/L浓度下,对甘蔗凤梨病菌、芒果叶枯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褐斑病菌、柑桔疮痂病菌、梨黑斑病菌72h抑菌率分别为100%、100%、100%、99.86%、91.00%、74.74%和79.92%。对上述7种病原菌的有效中浓度分别为0.1021 g/L、0.0997 g/L、0.0805 g/L、0.1503 g/L、0.1924 g/L、0.1853 g/L、0.1742 g/L。
苗子健[7]2011年在《腰果梨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有效成分初步分离》文中指出本文以变异链球菌CICC10387(Streptococcus mutans CICC10387)、唾液链球菌CGMCC1.2498(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CGMCC1.2498)、金黄色葡萄球菌CGMCC1.72 (Staphylococcus aureus CGMCC1.72)、表皮葡萄球菌CBL-R(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CBL-R)、表皮葡萄球菌TS5(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TS5)、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变形杆菌(Bacillus prot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了海南腰果梨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腰果梨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方法;原料干燥方法对抑菌效果的影响;并对提取物中抑菌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如下:水浴回流提取腰果梨抑菌活性成分,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从乙酸乙酯、70%丙酮(V/V)、70%甲醇(V/V)、70%乙醇(V/V)、正丁醇、水不同极性溶剂中选择最佳提取剂。试验表明:腰果梨7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白色念珠菌次之。为了探索不同品种腰果梨(黄色、红色)中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抑菌圈直径之和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溶剂浓度(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中心组合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腰果梨中抑菌活性成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①黄色腰果梨: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温度85℃,料液比1:13.9,提取时间2.65h;②红色腰果梨: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温度85℃,料液比1:14.5,提取时间2.44h。验证值为25.2mm与26.2mm,与预测值24.82mm和25.21mm相差不大(δ<5%)。因此,该方法对腰果梨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了研究腰果梨的干燥方法对抑菌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60℃热风干燥和真空冻干(冷阱-60℃,气压0.42mbar)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按腰果梨不同品种与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回流提取、浓缩,并对8株供试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表皮葡萄球菌CBL-R的抑菌效果,腰果梨不同品种与干燥方法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a=0.05);对唾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TS5、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热风干燥处理优于真空冻冷干燥,均存在显着性差异(a=0.05);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真空冻干方法明显强于热风干燥,具有显着差异(a=0.05)。从经济成本综合考虑,可以选择对腰果梨进行60℃热风干燥方法处理。通过对提取物进行萃取与硅胶柱色谱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各萃取物中只有乙酸乙酯萃取物(5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效果,说明抑菌成分主要集中在该萃取相中。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经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8.6+0.2mm,较过柱前提高了7.5%。根据物质所具有的特征性反应,定性鉴定结果为:腰果梨提取物中含有的黄酮、酚、蒽醌及其甙类物质。经GC-MS分析得知,在所有检出的化合物中,糠醛衍生物(5-羟甲基-2-糠醛)含量最高,相对峰面积达60.88%,结合相关资料推断该物质是腰果梨提取物中的抑菌功能性成分。
段苏珍[8]2015年在《烟草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NC82、CF87、FC8、V2、B22、净叶黄、革新3号为材料,以正己烷、95%乙醇、无水乙醇、80%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烟草提取物对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杯碟法测定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运用色谱仪器对烟草提取物中主要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西柏叁烯醇类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超微结构的影响;运用DPS v7.05软件及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探究烟草提取物的抑菌特点、主要的抑菌活性成分及可能的抑菌机理,为烟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烟草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无抑制作用;而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微弱。(2)烟草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等11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苹果炭疽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番茄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均超过50%。以CF87品种鲜烟叶正己烷提取物为例,0.5 g/m L CF87品种鲜烟叶正己烷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94%,EC50为0.185 g/m L;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58%,EC50为0.422 g/m L。(3)烟草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提取溶剂的极性有关,弱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优于强极性溶剂提取物。从价格、实验的可操作性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叁个方面综合考虑,正己烷更适合作为烟草提取物的提取溶剂。(4)通过烟草不同品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比较得出:烟草CF87品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着高于其余烟草品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说明烟草提取物抑菌活性与烟草品种的选择有关。(5)烟草不同器官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不同,同浓度烟草花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显着优于烟叶提取物。烟草不同器官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中0.5 g/m L花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95%。(6)调制前后烟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不同,调制前烟叶提取物对叁种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显着优于调制后烟叶提取物。烟叶调制是对鲜烟叶进行诸如烘烤、晾晒等的加工处理,经过这一系列处理后,烟叶中很多活性成分会受到损伤,进而影响烟叶的抑菌活性。(7)通过对绿原酸、茄尼醇、芸香苷、烟碱的纯物质溶液与其混合溶液的抑菌活性测定,以及烟草提取物中具有抑菌活性的主要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与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西柏叁烯醇类物质可能是烟草提取物中对真菌产生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而烟草提取物中多酚类、黄酮类、甾醇类、部分萜烯类物质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通过西柏叁烯醇类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试验及抑菌机理探究,进一步验证了西柏叁烯醇类物质的抑菌活性,并且发现它可能通过破坏膜结构来抑制菌丝生长。
孙莉[9]2015年在《黄瓜疫霉菌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拮抗物质的初步分析》文中提出黄瓜疫病(Cucumber phytophthora blight)是黄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引起的一种对黄瓜影响较大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黄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目前化学防治效果不佳且存在生态安全问题。因此,筛选、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黄瓜疫病是实施绿色植保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将从土壤中分离到的细菌和放线菌与黄瓜疫霉菌进行对峙培养,筛选到2株对黄瓜疫霉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对这2株菌株进行了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中1株拮抗菌进行发酵优化和抑菌活性物质初步分析。主要研究和结果如下:(1)采用土壤稀释法,从采自湖南、北京等地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69株放线菌和细菌。以黄瓜疫霉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筛选到7株对黄瓜疫霉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经过发酵液稀释5倍后复筛,发现放线菌X54菌株和细菌P3菌株对黄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70%以上。此外,放线菌X54对辣椒炭疽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柑橘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通过对拮抗菌株X54和P3的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以及利用PCR技术从基因组DNA中扩增16SrR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初步认为,放线菌X54为弗吉尼亚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其16SrRNA的登录号KM078926;细菌P3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16SrRNA的登录号KJ872538。(3)对拮抗菌X54进行发酵条件优化,首先对培养基优化,确定其碳氮源的配方:麦芽糖20.0g/L、蛋白胨3.0g/L。再对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以及响应面试验,最终确定对放线菌X54的发酵条件为:种龄37h、温度28℃、转速230r/min、接种量8%、装液量50m1、pH值7.0、发酵时间5d。(4)本研究对放线菌X54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传代、酸碱、光照、温度、紫外线这5方面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又对其分泌类型、硫酸铵沉淀蛋白质及有机试剂萃取等进行初探。结果表明,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光照稳定性;能耐高温,可能是非蛋白类物质;在酸碱环境下,稳定性较差,在后期的物质分离纯化等研究中尽量保持pH为7.0;其对紫外线照射不敏感,抑制作用相对稳定。通过物质分泌测试,抑菌活性物质属于胞外分泌型。对X54发酵液做硫酸铵沉淀结果表现抑菌活性物质可能是非蛋白类物质。通过不同极性有机试剂的萃取,发现能易溶于极性较强的甲醇,不溶于氯仿。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推断出抑菌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极性。
张旺[10]2017年在《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的抑菌、抗病毒效果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寻找植物源活性物质是天然产物农药研发的重要途径。本文一方面对常用的抗病毒物质筛选以及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和探索,另一方面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报道,广泛搜集可能具有抗病毒或抑菌活性的植物源物质,研究其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eis)Keissler]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抑制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方式和机制。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本氏烟和几种常用的植物病毒抑制剂为实验材料,分别将药剂注射于烟叶的五个点和整片烟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接种TMV-GFP,2 d后在紫外灯下观察并统计不同处理后的荧光斑面积与斑点数量。结果显示,各处理组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荧光斑的统计情况与ELISA检测结果相近,表明荧光强弱情况能够大致反映叶片内病毒含量。并且本体系对几种病毒抑制剂的室内评价结果与田间药效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建立的2种筛选方式可以用于抗病毒物质的活性评价和筛选。与筛选抗病毒物质常用的枯斑法和叶碟法相比,该体系不仅能够快速评价抗病毒物质的活性还能直观的反映药剂在病毒扩散和复制过程中的作用特点,具有操作简单,现象直观,周期短的优点。2.以烟草花叶病毒为靶标,对收集到的15种植物源物质进行抗病毒活性测定,经过初筛、复筛并结合防御酶活性情况,筛选出熊果酸与4-甲氧基香豆素2种能够降低病毒初侵染含量的活性物质。研究其作用方式与机制,结果显示,熊果酸与4-甲氧基香豆素能够不同程度提高烟草中SOD、PPO、POD、CAT这几种防御酶活性,降低烟叶中过氧化物含量;在病毒侵染前期可以降低植物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细胞膜受损;并且能够上调PR1、NPR1和PR2等防卫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促进病程相关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病毒初侵染含量,具有保护和延缓病程的作用。体外作用研究发现,2种活性物质与TMV混合1 h后,病毒粒体发生了明显的聚集现象,而溶剂处理后的病毒分散均匀无聚集,其中熊果酸处理后的聚集程度较4-甲氧基香豆素更为明显。将处理后的病毒摩擦接种至本氏烟,荧光的斑点数量和病毒含量都有所降低,说明2种物质能在体外直接作用病毒粒体,降低病毒的侵染活性或体内复制水平,对病毒具有一定钝化作用。3.利用平板抑菌法,以烟草赤星病菌为靶标,测定15种植物源物质的抑菌活性,发现丁香油与丁香油酚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丁香油含量为4.13%时能够强效抑制赤星病菌孢子的萌发,丁香油含量为0.52%时显着降低菌丝的生长速度,减少菌丝的生长量。进一步研究作用机理发现,丁香油的作用位点之一是细胞膜,其能破坏赤星病菌的细胞膜结构,增加质膜通透性,使细胞内含物外渗,并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丙二醛含量,导致菌丝细胞死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参考文献:
[1]. 凤尾兰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D]. 陈庆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07
[2]. 郁金提取物对山葵墨入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D]. 尉研. 四川大学. 2007
[3]. 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初步研究[D]. 韩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4]. 植物源抑菌剂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及机理研究[D]. 张添菊.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 青刺果体外抑菌活性及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作用机制研究[D]. 蒲忠慧. 四川农业大学. 2009
[6]. 植物抗菌活性筛选及活性物质分离[D]. 陈凯灵.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7]. 腰果梨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有效成分初步分离[D]. 苗子健. 海南大学. 2011
[8]. 烟草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D]. 段苏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9]. 黄瓜疫霉菌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拮抗物质的初步分析[D]. 孙莉. 湖南农业大学. 2015
[10]. 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的抑菌、抗病毒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 张旺. 西南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