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亮[1]2009年在《公安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公安警察(以下简称警察)职务犯罪是指国家警察机关的警察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中,故意或过失地侵害国家对警察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警察职务犯罪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居高不下,且在以后较长的时期内还可能呈上升趋势。警察职务犯罪的危害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对国家政权的危害;二是对法律秩序的危害;叁是对社会基本价值信仰的危害;四是对警察形象的危害。当前警察职务犯罪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犯罪的隐蔽性、犯罪的即时性、犯罪的暴力性、犯罪的抗法性和犯罪客体的复杂性。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既有社会、机制的原因,又有个体、心理的原因。社会原因主要包括文化失导、发展竞争不公平、惩处不力。机制原因主要包括司法体制的弊端、地方警察体制的弊端、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权集于一身的弊端、现行领导决策自身的弊端、权力结构的矛盾、监督体制的弊端。心理原因主要包括心理失衡扭曲、面对阴暗面多、特权思想作怪、侥幸心理投机。在警察职务犯罪的防治上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加大打击力度,预防警察犯罪,具体包括加大打击力度,营造反警察职务犯罪的社会氛围;加强警察职务犯罪预防立法,预防、减少警察犯罪。二是要推行体制改革,堵塞弊端漏洞,具体包括推行司法改革,加大监督力度;改革警务体制,建立国家警察;合理配置警察权力,确保有效地运作;改革权力结构,均衡警察内部权力。叁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端正执法观念和思想;完善警察管理的人事制度;注重样板的激励效应。四是要建立多方监控,力求监督实效,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警务督察机制;加强对警察的检察监督;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张欣[2]2018年在《监狱警察职务犯罪预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监狱机关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坚守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座堡垒、最后一道防线。监狱警察是代表国家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依法从事监狱管理、刑罚执行、罪犯改造工作的武装行政力量。监狱机关要做到依法治监、文明管理,首先必须要求监狱警察能够正确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公正、廉洁、文明执法。当前随着一系列监狱警察职务犯罪典型案件的发生,“监狱”开始由原来的封闭状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倍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因此,认真研究和积极预防监狱民警职务犯罪,关系着公正司法的大局,关乎着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从目前监狱警察职务犯罪问题入手,明确了监狱警察职务犯罪是国家监狱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放弃履行其法定岗位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从而危害国家监狱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指出了监狱警察职务犯罪除具有一般职务犯罪特征之外,还具有与监狱警察职务相关联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犯罪行为主体独特性、侵害客体复杂性、罪过形式多样性、犯罪行为渎职性。通过对一系列典型案例分析,揭示了监狱警察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作案手段隐蔽、领导职务犯罪比例较高、接受家属请托所致犯罪较多、集体腐败现象严重的特点,着重分析了监狱警察职务犯罪产生并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转型期公共权力的异化、市场经济因素的负面影响、行为人不健康心理因素作怪、现行惩治职务犯罪力度不够、队伍建设管理存在缺陷。然后借鉴国外在职务犯罪预防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前面对监狱警察职务犯罪的规律、状态的分析,提出监狱警察职务犯罪的防控方略,希望能够从司法防控出发,采用惩治——刑罚的手段,实现体制防控与体制建设,实现权利救济与权力制约,最终实现社会防控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张小涛[3]2003年在《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警察职务犯罪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职能的充分发挥。但是对于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和对策,却鲜有人作系统的研究。本文以犯罪学的犯罪原因基本理论结合警察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当前社会条件下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并对部分警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其后就所述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借鉴了警务实践中一些切实可行的作法。 本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谈警察职务犯罪的概念、现状和其发展趋势的宏观预测;第二部分以康树华教授的犯罪原因系统为理论模型,分析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并作典型案例分析;第叁部分针对警察职务犯罪原因建立以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为内容的叁级对策体系。并注意到就警察行业提出一些相应的具体措施。
刘兰明[4]2011年在《基层警察职务犯罪原因与对策探讨》文中指出人民警察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然而警察职务犯罪却使其地位日益动摇,尤其是基层警察职务犯罪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严重的威胁,从原因入手,分析了基层警察职务犯罪的复杂性,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基层警察职务犯罪较全面的预防和打击措施。警察是时代的楷模,为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进一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深入研究警察职务犯罪的成因和对策,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警察职务犯罪。
黎炜俊[5]2015年在《论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文中研究表明不作为犯理论在学术界一直都受到学者的重视,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安徽警察目睹少女被杀不作为案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不作为犯,尤其是对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关注。警察手中掌握着公权力,又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使得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危害性十分严重。未雨绸缪远胜于急中生智,我们有必要尽早构建起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社会防线。防线的构建离不开理论的支撑。目前关于不作为犯的理论可谓多如牛毛,可是针对警察职务的却凤毛麟角。由于警察的职业特点,机械地运用“叁要件说”来认定警察职务的不作为犯罪,会带来不少棘手的问题,还会给法官的自由裁量留下过多空间。因此,本文采用保证人说的理论,试图寻求一条解决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认定问题的更佳途径。本文分为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概述、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认定分析以及防范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思考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概述。本部分从不作为犯的概念及其特点入手,通过分析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和警察行政不作为的区别,把握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含义,并对其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是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认定分析。“叁要件说”似乎已不能很好地驾驭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认定问题。为求得出更加准确的认定结论,本文运用保证人说对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进行探析。以理论论证、案例评析等方式,直击认定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各要点环节。第叁部分是防范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的思考。犯罪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犯罪人心理的外化表现。而犯罪心理的形成又受到社会、经济、个人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防范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唯有内外兼修,方可标本兼治。
卢文峰[6]2011年在《论我国警察职务犯罪及其预防》文中研究说明警察职务犯罪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察职务的过程中,侵犯国家对警察职务管理法律的规定,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近年来,我国频发警察职务犯罪案件,并且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亵渎了国家赋予警察的神圣权力,疏离了人们对社会基本价值的信仰,严重影响了警民关系。由于警察职务犯罪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犯罪,对警察职务犯罪的危害性的认识比较困难。同其他犯罪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职务犯罪危害的掩盖性。二是警察职务犯罪危害的深远性。叁是警察职务犯罪危害的多重性。警察职务犯罪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包括政治因素,警察权力的异化是警察职务犯罪产生的一个重要政治因素。制度因素,我国的一些警察制度在可操作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制度体系。主观因素包括警察个人心理问题,不恰当的认识和消极的人生观等方面。警察职务犯罪的可致性、因果性规律性可以得出警察职务犯罪的预防具有可行性。在警察职务犯罪预防方面的具体措施主要通过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警察管理制度。通过教育预防使警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根据警察职业的心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预防措施。公民、媒体和公安机关内部要做好监督工作,督察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有效防止警察职务犯罪的发生。
王英[7]2008年在《警察职务犯罪心理预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研究警察职务犯罪预防的专题论文,结合警察行业的特殊性提出了犯罪心理学的警察职务犯罪概念,并通过深入分析警察职务犯罪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心理结构和形成过程,提出了警察职务犯罪心理预防的框架,对于我国深化警察职务犯罪预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全文分为叁章。第一章从职务、职务犯罪的概念推导出刑法学视角和犯罪学视角的警察职务犯罪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犯罪心理学视角的警察职务犯罪概念,并梳理了警察职务犯罪与警察腐败的区别和联系。同时,通过近几年的数据分析了警察职务犯罪的现状,主要有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问题比较突出、警察职务犯罪形式呈多样化、渎职侵权类职务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等特点,并预测了警察职务犯罪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其数量和比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呈上升趋势,以权谋私、权钱结合、权钱交易将成为警察职务犯罪的典型形式以及警察职务犯罪具有起伏性,呈波浪式发展态势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分为二小节,第一节主要从警察职务犯罪心理的本质、警察职务犯罪心理的特性、警察职务犯罪心理的表现形式叁个方面对警察职务犯罪心理进行了分析。第二节主要阐述了警察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一是从警察角色冲突因素、警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警察情绪调节能力与应激水平、心理环境与不同意识层次的作用四个方面论述了影响警察职务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二是从故意警察职务犯罪心理、过失警察职务犯罪心理两个方面对警察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进行了分类。第叁章论述了警察职务犯罪的心理预防。首先从警察职务犯罪的一般心理预防、对某些可能形成职务犯罪心理的警察实施的特殊心理预防、对已经形成职务犯罪心理的警察实施的特殊心理预防叁个层次阐述了警察职务犯罪心理预防的涵义;其次分析了警察职务犯罪心理预防具有内因预防性、过程阻断性两种特性;最后主要从优化心理环境,减弱外界对警察职务犯罪的诱惑力;改善心理结构,增强警察个体对职务犯罪的免疫力;加强监督矫治,促使警察职务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叁个方面提出了警察职务犯罪心理预防的措施。
张其臻[8]2007年在《我国看守所职务犯罪的预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看守所监管人员职务犯罪是职务犯罪的一种,是指看守所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权力凌驾于国家赋予的刑事司法权和治安行政管理权之上,进行犯罪活动。看守所监管人员职务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的特定性,犯罪形式的隐蔽性,社会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从现状来看,这种职务犯罪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专项研究,对于打击和预防看守所监管人员职务犯罪以及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行政管理学角度对看守所监管人员职务犯罪进行了研究,概括了看守所职务犯罪的特点、类型、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分析了预防看守所职务犯罪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同时借鉴国外预防监管机关职务犯罪的经验,进而提出了预防我国看守所职务犯罪的对策。遏制看守所监管人员职务犯罪,必须法德相容,防治并举。本文立足于我国看守所的职务犯罪特点,提出四项防治措施,为看守所预防职务犯罪的具体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田洪彪[9]2012年在《警察职务犯罪侦防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作为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警察实施职务犯罪,不仅损害公安机关形象、影响法律实施、破坏社会秩序,而且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警察职务犯罪问题值得重视。本文运用定性分析、文献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概括和总结了警察职务犯罪的现状和危害、特点和侦查方法、原因和防范对策。本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警察职务犯罪的基本问题。通过对职务犯罪和警察职务犯罪现有的法理学概念的概括提出警察职务犯罪是警察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国家、社会、公民合法权益,按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当前警察职务犯罪数量大、大案要案频发、涉黑案件众多、刑讯逼供屡禁不止、整体作案,给社会带来了显性方面和隐性方面的危害。亵渎了国家赋予警察的神圣权力,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损害了警察在公众当中的形象,危害了人们对社会基本价值的信仰。第二部分系统的分析了警察职务犯罪的特点和侦查方法。当前警察职务犯罪多为贪利型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执法活动中,领导干部涉案的同时一般工作人员犯罪突出,犯罪主体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犯罪手段隐蔽,案件侦破难度大。针对警察职务犯罪的这些特点,在合法性、效益性、协同作战、不失战机、综合运用等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攻心夺志、排除干扰、分化瓦解、由点及面、技术侦查和总结规律这些具体的警察职务犯罪侦查方法。第叁部分从宏微观、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提出预防警察职务犯罪要从立法上完善预防法律体系、建立对警察职务犯罪严厉和严密的刑罚体系;制度建设上要健全警察教育培训制度、完善警察激励和责任制度、完善警务公开制度、完善警务保障制度;监督上要加强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构建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警察职务犯罪的预防体系。
邓国良, 曹云清[10]1999年在《警察职务犯罪研究论纲》文中提出警察职务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警察职务犯罪,这有赖于我们在科学估价警察职务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发生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遏制警察职务犯罪的发展蔓延。
参考文献:
[1]. 公安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D]. 赵小亮.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2]. 监狱警察职务犯罪预防研究[D]. 张欣. 江西财经大学. 2018
[3]. 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D]. 张小涛. 郑州大学. 2003
[4]. 基层警察职务犯罪原因与对策探讨[J]. 刘兰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11
[5]. 论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D]. 黎炜俊. 暨南大学. 2015
[6]. 论我国警察职务犯罪及其预防[D]. 卢文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7]. 警察职务犯罪心理预防研究[D]. 王英. 华东政法大学. 2008
[8]. 我国看守所职务犯罪的预防问题研究[D]. 张其臻. 吉林大学. 2007
[9]. 警察职务犯罪侦防对策研究[D]. 田洪彪. 西南政法大学. 2012
[10]. 警察职务犯罪研究论纲[J]. 邓国良, 曹云清. 政法学刊.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