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第一实验小学 山东 莒县 276599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促使美术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它注重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可通过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范例应用的典型性等措施,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以一定的标准进行有效性检测。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即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关注教学成果的可检测性,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教师的反思意识,思考“怎样的教学才有效”、“我的教学是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为有效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行为的教学思路或智慧。有效教学的实施可划分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三个阶段。
二、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
2.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
3.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里所说的“形式”是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以及学习方式、活动设置等等。“内容”是指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应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就教学方法而言就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等。就学习方式而言,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形式”很多,一堂课不可能都用到,也不能说哪种形式就一定最好,就某一堂具体的课来说,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
4.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本人认为,教学流程设计的优化、教学时量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过程的优化应做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最佳时机,把较多时间和主要精力投入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来。
5.范例应具有典型性。美术课中的范例主要指美术名作、学生习作、教师范画等。不同类型的范例选择应考虑不同的典型意义,有的范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步骤,有的范例旨在让学生了解形式语言和艺术原理,还有的范例则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审美特征和人文价值。用好典型性,对学生下一步创作将起到非常好的“举一”作用。
三、如何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主要指学生的参与度、作业状况和学习的生成性状况。其中参与度包括问题的参与、交流与讨论的参与、思维的参与、实践的参与、评价的参与等方面的程度,可以通过问答、眼神、注意力、气氛、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来判断。作业状况包括学生作业完成的数量、作业效果、作业过程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巡回观察、作业展示、互动评价等方式检测,重点是通过作业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生成性状况主要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散、类比与拓展的能力,教学中可以看看学生有没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愿望、是否有新的问题提出、能否运用本课学习所得解决实践问题。
2.课堂文化建设情况。一堂好课除了应达成教学目标之外,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课堂文化包括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学科特征的凸现和健康心理情绪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应体现为平等、亲和、自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体现为轻松、活跃、有节奏、有秩序;美术的学科特征应体现为感性的、感观的、感觉的、感化的;健康心理情绪表现为渴望、快乐、回味。
3.反思教学的负效应。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有效教学的理念之一,而对教学的负效应的思考是教师反思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课件、演示、评价、作品等有时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或者副作用。负效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教学有效性的程度,需要在教学中对负效应进行有效的把控,让其最小化。
论文作者:张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作业论文; 形式论文; 教师论文; 范例论文; 《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