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路径论文,领导集体论文,中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不久的一次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3-1144页。)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十三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在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从多方面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开辟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路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一、立足于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社会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伟大理论创造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马克思主义火炬传递的重要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领导集体。十三年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献,多次郑重表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等重要观点,开辟了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不同于党的前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路。
第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还要不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必须正确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问题上体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他认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从本本出发,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抽象地空洞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离开本国实际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地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完善和发展我们的理论,不断地在实践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等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所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展开和发扬光大。
第二,在与时俱进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处的时代,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也不是列宁所处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处的以战争和革命为主题的时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处的虽然都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时代主题和社会主要矛盾是相同的,但前者主要处在我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初期,是“改革压倒一切”和在改革中求发展的历史时期,而后者则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或者说是在发展中深化改革、根据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时代特点不同或处于同一时代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应有不同的思路,对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着清醒的认识。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已经一个半世纪。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时代的发展和本国的国情出发,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保持了它的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注:江泽民:《深入学习邓小平》(1998年1月26日),《求实》杂志1998年第4期第4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总之,“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631-632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时代特点,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在理论上不断谱写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第三,在正确处理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关系问题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把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在正确认识、处理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的、主要的矛盾和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关系问题中实现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稳定面临着新的情况,国际、国内出现的一系列迫切需要正确处理和解决的重大关系问题,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具有宽广的马克思主义眼界和胸襟,注重研究、处理和解决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关系问题,善于把握大局、抓住机遇的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十三年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始终注意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反复要求全党要着力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正确处理和解决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全局性重大问题的能力,并带头深入研究和思考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在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要善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方面的重大关系,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同时,他特别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在2000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又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这一涉及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重大理论和战略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必须作出正确回答的基本问题,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作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说服力的科学分析,不仅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且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在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些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及其他政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形势下,虽然平息了国内政治风波,使西方反共势力一举搞垮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未能得逞,但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以后,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党的现状和党的工作与党的宏伟目标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地方。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以及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这一切都使党的建设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需要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出正确回答并加以解决。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结合我们党的状况,在深刻总结世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这一新时期党建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理论和光辉思想。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强调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并明确提出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围绕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作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世纪之交和迈向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这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拓展了党的建设的视野和思路。
二、在坚持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对邓小平理论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4页。)江泽民这一重要论断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路径的又一重要概括和总结。十三年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对它作出新的科学概括和阐述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它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重要论断,这是因为: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源头”和“活水”。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它适应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向前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要准确认识理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路径,必须全面地把握这两个方面。
首先,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它在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的主题和理想。因此,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属于同一理论构架。它不是游离于马克思主义之外或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异端”,而是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之内。
其次,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有发展,而且发展是主要的和主导的方面。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个别的或具体的问题上,更表现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不是表现为理论上的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更是一种历史性的创新;不仅表现为思想观点的量的增加或扩大,更表现为理论内容的质的突破和飞跃。正如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2页。)
总之,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同宗共祖、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作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统一的总的科学体系。因此,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珍视这份付出了巨大代价而获得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郑重地把它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并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的论断。十三年中,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旗帜”和“举旗”问题,形成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新思路。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问题上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指出,邓小平理论是经过十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旗帜问题被坚定明确地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提了出来。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性理论思想,并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朝着宏伟的目标前进。这表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态度更加坚定自觉。
1997年初邓小平逝世以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在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在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19-20页。)在此基础上,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地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三年,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如一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来没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举世公认的。
毛泽东曾经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拥有六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在前进的道路上坚持什么理论,举起何种旗帜,把何种理论写入自己的旗帜,这既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党、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头脑清醒、态度坚定。继在建党之初和七大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后,又把邓小平理论郑重地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明确提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等科学论断,这就不仅为实现祖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开辟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路。
(三)在不断地对邓小平理论作出新的科学概括和阐述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集中地反映在《邓小平文选》中。通览《邓小平文选》,除极少几篇篇幅稍长的专题性理论阐述外,大多是谈话、报告、分析和研究各种重大问题的结论性论断及回答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意见。既没有像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样的宏篇巨著,也没有像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那样的长篇大论,更没有像一般学者那样去刻意建构一个所谓的理论体系。因此,从整体上科学地概括和系统地阐述邓小平理论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它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历史任务。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全面、准确地概括阐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体系作为“一项大事”和“一项根本任务”来看待,致力于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地对邓小平理论作出新的科学的概括和阐述。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所作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概括和阐述,不仅为最终确立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作了充分准备,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在不断地对邓小平理论作出新的科学的概括和阐述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思路。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对邓小平理论作过多次重要的概括和阐述。十三后七中全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三大所作概括和大致勾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轮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党建等方面,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十二条原则。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第一次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这个讲话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色彩,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和归纳进一步系统化和科学化。在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基于改革开放十四年来认识的深化,特别是根据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又作了新的更高的科学概括。它从九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基本问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经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从总体上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对邓小平理论科学内涵的阐明,标志着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的认识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从十一个方面以十一个“必须”的形式对二十年来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新鲜经验作了精辟的阐述。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归纳为十条,即十个“坚持”。十一个“必须”和十个“坚持”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所作的最为深刻、最为全面的理论概括,同时,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十三年中,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对邓小平理论作过多次历史性的概括和阐发。每一次新的概括和阐发,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水平。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所作的重要概括和阐发,不仅使这一理论的思想内容更加充实丰富、逻辑结构更加严密合理,而且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增添了新的财富。
三、在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化与细化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在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1页。)邓小平理论是实践证明的唯一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正确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但它只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初步”回答,不是穷尽一切的绝对真理体系。邓小平理论和其他任何真理一样,都是相对真理的科学体系,需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为一个理论上和政治上都很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十三年中,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觉地把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当作自己的庄严历史责任,坚持与发展并重,将发展看作是最好的坚持,在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推动理论前进的双向互动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既善于在实践中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也善于通过总结经验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结论而继续深化和完善邓小平理论,开辟出一条在贯彻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化与细化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思路。比如:
在对现实国情的认识问题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深化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总结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理论成果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和阐述。一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原理,依次递进、层层深入,把邓小平提出的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具体化为要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化为要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问题。二是从九个方面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概括,初步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角度更新,认识更全面。三是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一纲领初步回答了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形成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完整序列,它不仅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在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等思想观点进一步具体化,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和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是搞计划经济的主张的束缚,从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开始,全世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搞的是计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等思想观点,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初步解决了这个困扰我们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认识上的巨大飞跃。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根据十四大所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第一次勾画和设计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蓝图,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原则和要求进一步具体化、明晰化,为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了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在总结近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这些新观点和新创见,不仅是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具体化和深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和创造性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问题上,进一步深化了邓小平政治理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邓小平政治理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个基本范畴和基本目标,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法制建设方面,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基本方略提了出来。十六大报告在总结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治国理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进一步深化了邓小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论。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形成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这一理论。一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又一次专门作出决议,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的要求和在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第一次提出了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着力克服长期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二是党的十五大从文化的角度阐发了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第一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一起写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内涵,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三是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文化建设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从而再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这些重要成果既是对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深化,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
除上述这些方面外,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现代化发展战略、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党的建设、民族和宗教、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等问题上,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多方面丰富深化了邓小平理论。
总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不断探索前进,形成了明晰的思路,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历程。认真研究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历程和思想观点,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路和新特点,对于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沿着这一新思路前进,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江泽民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邓小平论文; 时政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