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邹平王家庄铜矿规模为中偏小型,矿床由28个大小不等的铜矿体和2个钼矿体组成。矿体成带状分布,矿带走向355°,长1000m,带宽200m~400m。矿体集中于两个部位;南部在ZK150孔附近,有编号矿体13个,工业矿体5个,北部在15线附近,有编号矿体15个,工业铜矿体12个,钼矿体2个。两个较集中矿段中间有ⅩⅣ号矿体为韧带,将其连接起来。
关键词:邹平;铜矿;地质特征
王家庄铜矿位于邹平火山岩盆地的中偏北部,是会仙山破火山口的中心部位,矿体处于破火山口的火山通道中,赋存于石英二长闪长岩(中偏碱性的中浅成复式岩体)中。岩体为一复式岩体,西侧为第一次侵入的中生代沂南序列[1]东明生单元中细粒辉石闪长岩,呈南北狭长的弯月形,面积约0.5km2;东侧为第二次侵入的中生代苍山序列北寺单元中粗粒含辉石石英二长岩,平面形态略呈三角形,面积近1km2;中间为第三次侵入的中生代苍山序列王家庄单元斑状中粒石英二长闪长岩 [2],近等轴状,面积约5.5km2。石英闪长岩与二长岩、闪长岩呈侵入接触关系。产状西倾,产状较陡立,倾角达60°以上。隐爆角砾岩筒为矿床主要控矿构造。王家庄铜矿规模为中偏小型,矿床由28个大小不等的铜矿体和2个钼矿体组成。矿体成带状分布,矿带走向355°,长1000m,带宽200m~400m。矿体集中于两个部位;南部在ZK150孔附近,有编号矿体13个,工业矿体5个,北部在15线附近,有编号矿体15个,工业铜矿体12个,钼矿体2个。两个较集中矿段中间有ⅩⅣ号矿体为韧带,将其连接起来。
1 矿体形态
矿体形态比较简单,以透镜状、长透镜状为主,次有板状、枝叉状、厚透镜状、单凸透镜状、蝌蚪状等。在三度空间上观察各矿体的形态各有差异。在横向上,矿体以透镜状,长透镜状为主,次有板状、枝叉状,厚透镜状,蝌蚪状等。在纵向上,矿体也以透镜状和长透镜状为主,次有板状、枝叉状,厚透镜状,单凸厚透镜状及船形等。多数矿体在纵向上与横向上的形态基本吻合,部分矿体有显著的差异。如ⅩⅩ号矿体在15线为厚透镜状而到了13线以南分成两技向南延伸。在断面上,矿体的形态变化很小,一般为透镜状或长透镜状,仅个别矿体呈板状或枝状[3]①。
2 矿体产状
目前圈定的矿体走向一般为340°~360°,倾向南西,倾角一般为50~60°平均为57.1°。从断面图上可以看出,矿带北的矿体接近南北向,一般略偏西5~10°,矿带南部矿体的走向,西偏的角度稍大,一般为5~20°。在剖面图上单个矿体的产状一般比较稳定。Ⅶ号矿体的产状与众不同,它是受隐爆角砾岩筒的底部形态所控制,近水平产出。Mo一Ⅱ矿体的产状与多数铜矿体产状基本一致,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57°。Mo一Ⅰ矿体产状界于ⅩⅦ号矿体与其他铜矿体之间,倾角为25°。
3 矿体规模
矿体的长度一般为100~350m,最长为370m,最宽达240m。矿体的斜深较大,一般为100-~350m,个别达400m以上,常出现斜深大于长度的现象,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其变化系数在43~146%之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面将几个主要矿体的特征简述如下:
3.1 ⅩⅦ号矿体
该矿体是最有工业意义的矿体,它受隐爆角砾岩筒所控制,处在角砾岩筒的下部,石英大脉的上部,分布于11~17线之间。矿体的形态横向上为透镜状和枝叉状;在纵向上近似船形;在水平投影图上为近似等轴状的圆形,长宽均为100m。从矿体等厚线图可以看出,矿体具南西薄、北东厚的特点。矿体产状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总体近水平产出,矿体顶板有一定倾斜。矿石为粉沫—角砾状矿石,局部为烟灰状。该矿体伴生有益组份较多,主要有Au、Ag、Mo、S等,此四种已可综合利用。该矿体具有浅而富的特点,且伴有多种有益元素,是经济效益显著,工业利用价值最高的一个矿体。
3.2 Ⅴ号矿体
分布于16~9线之间,矿体在纵横剖面上均呈透镜状,平面图上呈反“S”形。总体走向约为350°左右,倾向南西,倾角62°。沿走向长370m,水平投影宽度为240m,斜深为400余米,是区内最长、最宽,斜深最大的矿体。矿石类型为典型均细脉浸染型。
3.3 ⅩⅩ号矿体
矿体分布于9~19线之间,横剖面上,矿体在11线和13线为板状,在15线上为透镜状,枝叉状。在纵剖面上矿体南段为枝叉状,北段为厚透镜状,水平投影图上为两轴近似相等的椭圆状。矿体走向355°,倾向南西,倾角62°,矿体上部稍缓,下部稍陡。矿体沿走向长175m,水平投影宽度为180m,斜深约360m。矿石类型以细脉浸染型为主。
3.4 ⅩⅩⅠ号矿体
该矿体分布于11 ~19线之间,位于ⅩⅩ矿体下部,矿体形态简单,在纵横剖面上均呈透镜状,平面投影图上近似圆形。矿体走向为355°,倾向南西,倾角60~61°,矿体沿走向长125m,沿倾向投影宽度亦为125m,斜深约为250m。矿石类型为细脉浸染型。
3.5 ⅩⅡ号矿体
矿体分布于9~19线之间,在ⅩⅡ号矿体下部。在11线和13线矿体呈板状,在15线呈透镜状和枝叉状,在纵剖面上呈单凸透镜状,断面图上为一厚透镜状。矿体走向为354 °,倾向南西,倾角61°。矿体南北长175m,水平投影宽度140m。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浸染型,局部地段浸染状的金属硫化物颗粒较粗。
3.6 ⅩⅤ号矿体
是区内埋藏最浅,剥蚀最深的矿体,其残留部分分布在7~15线之间,矿体为枝叉状,南北长150m,最大厚度为45.62m。
3.7钼矿体
矿区内共圈出两个钼矿体,均分布于11~17线之间。Mo-Ⅰ矿体沿走向长100m,水平投影宽100m,斜深为150m。矿体形态复杂,无论从横向或纵向上均为枝叉状。矿体走向为355°,倾向南西,倾角为25°左右,最厚36.85m,最薄为20.58m,平均厚度为28.13m。矿体品位一般为0.02~0.9%,矿体平均品位为0.37%,是一个较富的钼矿体。
Mo-Ⅱ号矿体为ZK165孔单孔控制,矿体形态简单,为透镜状。矿体倾角为57°。沿走向长为75m,投影宽度为65m,斜深约120m。厚为21.79m,矿体品位一般为0.02~0.07%,平均品位0.044%。
结语
王家庄铜矿是邹平火山岩盆地内的唯一一处斑岩型铜矿,同时也是国内比较典型的斑岩型铜矿之一。该矿床矿体个数多,规模小而分散是该矿床的一大特点。除XⅦ号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外,其余均受岩体内部次生裂隙的控制,集中分布于岩体中部钾硅化-强钾硅化带内,围绕南北两个矿化中心呈雁行状排列 [2]。其中ⅩⅦ号矿体近水平产出,似一“锅盖”盖在其他陡倾斜矿体之上,其他矿体走向一般为350~358°,倾向南西,沿走向和倾向出现膨胀、夹缩和分枝复合现象。成矿空间上,矿床矿体赋矿高差较大,主要赋存于-100~-700m之间,但多集中在-500m以上,其中-200m~-400m以细脉浸染状铜矿化为主,矿体核心部位也均分布在这一空间;隐爆角砾岩筒内ⅩⅦ号特富矿体在-130m~-200m之间;钼矿体分布于ⅩⅦ号矿体下部,在-150m~-315m之间,以-250m以上的矿段最富,部分与铜矿体重合,钼矿化由中心向外骤然减弱,即由钼矿体递变为铜钼矿体——含钼铜矿体——单一铜矿体。该铜矿床-700m以下还有铜矿化,虽强度减弱,但仍不失为该区深部找矿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增奇,张成基,王世进,刘书才,王来明,杜圣贤,宋志勇,张尚坤,杨恩秀,程光锁,刘凤臣,陈军,陈诚.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意见.山东国土资源,2014,30(3).
[2] 韩玉珍,王世进,曹秀华.山东省邹平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典型矿床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08,24(3).
[3] 王聿军,汤立成.邹平火山岩盆地铜矿地质成因地球物理特征探讨.山东国土资源,2008,24(9).
论文作者:刘书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矿体论文; 铜矿论文; 透镜论文; 产状论文; 倾角论文; 角砾岩论文; 走向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