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审视乡村旅游发展的不足与瓶颈
田 洪
【摘要】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众多的利好与机遇,加速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具有综合性与兼容性的内在属性,故而能够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兴”的拓展与延伸功能。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健康发展,应从创新的视角出发,在“来了还想来”上做足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高质量
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作为重要主题对“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而明晰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我国“三农”问题的高效解决和创新性突破而作出的顶层设计。
y=b0+b1×dav+b2×ps+b3×tav+b4×Tav+b5×d2av+b6×p2s+b7×t2av+b8×T2av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热点和时尚,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随着乡村旅游业的稳步推进,实践进一步证明,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乡村旅游具有综合性与兼容性,能够兼顾生产、生活与生态,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旅游必定会有新作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虹吸效应所导致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是乡村发展不断掉队、不断落后的人力资源瓶颈。乡村旅游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源流、信息流可以有效弥补乡村发展的人力资源短板,有助于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城市精英群体下乡创业。这种“逆虹吸效应”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无限的动力,汇聚了乡村发展所需的“人气”。
传统农业生产因规模狭小,仅仅处于“一家一户”独立运作而难以实现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更不可能实现农业价值链的提升与增值。受制于收益贫瘠的局限,广大农民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认识到土地的价值,因此,“农地撂荒”现象便成为制约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瓶颈。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盘活乡村的土地资源,更可以实现乡村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并举。同时,乡村旅游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能够不断融合,相互促进,有效拓展了农业的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乡村美,首先是文化美。乡村振兴,必须要以文化作为引领。长期发展滞后的现实情况使得广大乡村文化凋敝,乡土人情、乡风乡俗得不到深度的挖掘。这种文化落后的现状无疑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乡村旅游担负着保护和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使命,能够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深度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乡俗文化,同时,还可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亮点进行包装和宣传。可见,乡村旅游能够不断发现乡村文化之美,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之美,更可以不断传承乡村文化之美。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我党对“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再次重申。
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瓶颈
模式单一,缺乏特色与创新。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思维怪圈,走出的依然是“复制粘贴”单一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和路径选取,不能将自身的资源禀赋与特色优势发挥出来,“千村一面”“千篇一律”比比皆是。乡村旅游不能仅仅停留在摘个水果、吃个农家饭就走的初级消费层面,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建个果园、搞个花海、弄个农家乐的低层次发展端口上。这种初级消费层面与低层次发展站位因产业链短而无法有效聚集起乡村振兴的“人气”。因此,用创新的理念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用创新的思维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制约就显得异常紧迫。
进入新时代,乡村旅游也面临着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挑战。正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推动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科学审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不足与瓶颈,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科学高效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至关重要。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文化挖掘深度不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缺失了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旅游必定是没有生命力与持久性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一些乡村文化凋敝甚至“消失”,“空心化”的发展使得一些乡村不仅不能正视自身传统文化与风俗人情等潜藏的价值,更不可能深挖自身在饮食、风俗、服饰、建筑等方面的文化根脉。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文化元素发掘出来,并没有将本地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不能对本地文化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起到促进作用。
产业联动效果不佳,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势不足。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并没有将乡村旅游的综合性与兼容性发挥出来,没有促成产业的有效联动,更没有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催动出来。乡村旅游应该立足于产业发展,做精做透,做出品牌,做出精品。因此,必须要顺应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与潮流,着力从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看农家景”的单一模式向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延伸链条、提升价值上作出转变。只有通过产业的联动,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的产业链条才能得到有效延伸与拓展,农业价值链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增值。
(二)心理虚构。传统的传记文学写作为了保证传记的真实客观,主要描写人物的外在行为,几乎不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使得传主的个性被忽视。随着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传记家在事实的基础上开始将人物的心理穿插在叙事中,从心理的角度再现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塑造的人物形象闪现着人性的光彩。
构建科学、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突破传统思维束缚,立足特色,在“来了还想来”上做足文章。进入新时代,乡村旅游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能“吸引人”“留住人”上下功夫,更应该在“来了还想来”上做足文章。这就要求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要突破传统思维束缚,不能仅仅停留在构建初级消费层面的“农家乐”,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初级发展端口的“果园”“花海”,更不能走忽视本地资源禀赋的“复制粘贴”与“同质化”发展之路,而应该是以特色为标杆、以亮点为指引,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尝试别人没有尝试过的方式,立足特色,打造亮点,不仅要“吸引人”,还要“留住人”,更要让人“来了还想来”。
创新发展理念,立足产业联动,在“融合推动发展”上下足功夫。新时代的乡村旅游必须要创新发展理念,向创新要动力。这个创新必须是立足于本地资源禀赋的创新,要因地制宜,不能忽视甚至漠视自身条件盲目搞乡村旅游的“大水漫灌”。这个创新必须是立足于产业联动的创新,要在拓展农业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个创新必须是以满足农民利益为落脚点的创新,要切实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能损害农民利益,更不能打着发展乡村旅游的名义侵害农民利益。
今年红顶奖,格兰仕在微、蒸、烤三个品类均可圈可点,也显示出了其在微蒸烤系列产品方面全面的突破。目前,格兰仕不仅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微波炉、电蒸炉自动化生产线,更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微、蒸、烤全产业链制造的家电品牌。
深挖文化根脉,立足灵魂指引,在“文化引领”上打牢基础。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能够对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起到指引作用。离开了文化的指引,乡村旅游必将失去长远发展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深挖文化根脉,将各地不同的风俗文化、人文风情、饮食服饰、建筑特点等文化元素加以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与业态,不断提升文化引领作用,让乡村文化在共建共享的新时代乡村旅游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①姚蔚蔚、尹启华:《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农业经济》,2018年第1期。
②傅云峰、林燕、郑海勇:《中国乡村旅游的问题与出路》,《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22期。
③陈俐艳:《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奋斗》,2018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高质量论文;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