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对患者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邓盾

(珂信肿瘤医院 邵阳市 422000)

摘要:目的 对比开腹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对患者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3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35例,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营养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胃肠肿瘤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手术;胃肠肿瘤;患者营养状况

胃肠肿瘤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恶性肿瘤,采取手术治疗通常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大部分肿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上患者存在机械性梗阻,导致在进食的过程中极易诱发疼痛、恶心呕吐等,影响蛋白质合成及脂肪代谢,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加重消化道症状[1]。现阶段,针对胃肠肿瘤患者,采取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两者均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两者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导致胃肠道运动及排空功能受到影响,进而阻碍术后常规进食。在医学领域的发展下,腹腔镜技术也日趋成熟,其因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逐渐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但当前对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较少[2]。我院进一步对比了开腹与腹腔镜下手术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且符合手术适应症的胃肠肿瘤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60~81岁,平均(70.15±2.10)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9~81岁,平均(70.09±2.08)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者。全部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具体如下:实施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将盆腔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中,对腹部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完成之后常规建立四孔气腹,并将腹腔镜置入,在穿刺孔分别置入操作钳,在充分探查肿瘤的状况之后实施切除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并积极提供膳食指导,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易消化吸收、营养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适当开展有氧运动以达到改善睡眠及食欲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对2组术前及术后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满分为30分,若MNA值超过21分则提示营养合格,低于21分则评定为不合格。统计2组切口感染、腹泻、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营养不良状况对比

术前,观察组的营养合格率为57.14%(20/35),与对照组的60.00%(21/3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9,P>0.05);术后,观察组的营养合格率为91.43%(32/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25/35)(χ2=4.6289,P<0.05)。

2.2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P<0.05)。详见表1。

3讨论

胃肠肿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其早期无典型的发病症状表现,导致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至晚期,加上自身营养状况不良,具有较高的死亡率[3]。此外,疾病与营养状况可实现相互影响,例如,疾病可诱发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加剧疾病的进展,其中影响营养不良的关键因素为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能量需求增加致使分解代谢增加以及炎症反应等。

据大量临床试验数据证实,除了病理性因素外,医源性因素同样可诱发营养不良[4]。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将对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产生影响。而腹腔镜技术则具有对患者创伤小、对机体影响小的优势,术后可以在短期内便有效恢复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而达到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康复的目的。这得益于腹腔镜手术中采取“四孔法”,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视野,进而对提高相关组织切除的精准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康复均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大部分肿瘤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可早期进行饮食及饮水,而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进而有助于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5]。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的营养合格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研究结果充分显示,腹腔镜下手术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提升营养合格率。

胃肠肿瘤患者普遍有免疫力下降以及贫血等现象出现,影响疗效的同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外,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性刺激源,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大感染的发生几率,加重营养不良的症状。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与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少的创伤及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更小相关。

综上,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栋.对比开腹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胃肠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6,36(12):17-18.

[2]贾凌威,来森艳,吴剑宏等.腹腔镜与开腹楔形切除术治疗胃的胃肠间质瘤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7):543-547.

[3]周继军,王晓丰,田志帅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对比[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6,10(2):120-124.

[4]郑桁.开腹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对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14):36-37.

[5]邝永龙,李铮宇,彭北生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66-68.

论文作者:邓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开腹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对患者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邓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