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
【摘 要】 目的 探讨培菲康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治疗;观察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给予培菲康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治疗之后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每日下降速度。结果 观察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日均胆红素下降速度、下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菲康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培菲康;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效果
母乳性黄疸,英文简称为BMJ,即breast milk jaundice,其实质上就是一种病理性黄疸,主要与母乳喂养有着密切的联系[1]。就目前来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在临床上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新生儿的神经通路功能、听力功能均会造成损害,诱发听力障碍;因此应当重视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合理治疗[2]。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我院门诊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培菲康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男孩,77例女孩。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组母乳性黄疸患儿与对照组母乳性黄疸患儿均给予母乳喂养,检查母亲血型,新生儿血型,HBsAg及血常规均为阴性,ALT(谷丙转氨酶)及AST(谷草转氨酶)不超过50IU/L。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性别等)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诊断标准
16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与《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相符,拟诊:①停止母乳喂养2d-3d之后,黄疸症状显著消退,给予母乳喂养之后黄疸症状显著加重;②基本情况良好,肝无肿大状况,生长发育处于正常的状态,排除溶血症、新生儿感染及其他病理性黄疸。③黄疸症状的程度主要为轻度、中度,极少数为重度,与胆红素未结合;④皮肤黄染状况发生4-7d之后逐渐加深,持续14d无消退;⑤单纯母乳喂养。
3.入选标准
①足月儿;②排除甲状腺功能减弱、败血症、溶血病,病毒感染等;③经皮测胆红素小于15.8mg/dl;④肝脾无异常状况;⑤纯母乳喂养;⑤新生儿期6-8d之后黄疸症状显著或新生儿期14天黄疸仍未消退;
4.排除标准
①经皮测胆红素大于等于15.8mg/dl;②新生儿梗阻、胆道闭锁、感染及肝炎等多个因素导致以胆红素上升为主的病理性黄疸症状。
5.方法
5.1 对照组
对照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由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国药准字z11020607,规格10ml/支)治疗,每次给予3.3ml,每天给予3次;同时停母乳喂养3天,给予配方奶喂养。三天后恢复母乳喂养。
5.2 观察组
观察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在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基础上行培菲康口服治疗,其茵栀黄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患儿一致。培菲康(由上海信宜药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g/包散剂)治疗方法:每次给予0.5g,每天3次,持续治疗7d。同时停母乳喂养3天,给于配方奶喂养。三天后恢复母乳喂养。
6.观察指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每日胆红素水平选取JH20-1B经皮黄疸测试仪进行监测;对比观察组母乳性黄疸患儿与对照组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下降速度及时间。
7.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经x2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量资料经( )表示,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与对照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治疗之前胆红素值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经皮胆红素下降至6.0mg/dl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8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 论
新生儿黄疸,实质上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起胆红素生成量过大,超过了新生儿干细胞处理胆红素及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范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3]。衰老红细胞是胆红素的主要来源,白蛋白与胆红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生成直接胆红素,其呈现水溶性;而没有与白蛋白相结合在一起的胆红素则将其称之为间接胆红素,其呈现脂溶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引发胆红素脑病[5]。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实质上就是一种与母乳喂养相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特征主要为新生儿经母乳喂养之后发生黄疸症状,无其他疾病症状,主要发生于足月儿;大多数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预后呈现良好的状态,但是一些母乳性黄疸患儿由于体内胆红素过多,其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一定损害,导致后遗症状况出现。随着我国爱婴医院的建立,母乳喂养得到广泛推行,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因此临床上应当充分重视母乳性黄疸患儿的合理治疗。
目前,母乳性黄疸发病原因还未明确,现阶段主要认为其发生与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能由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增加、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升高造成[6]。除此之外,新生儿肠道中的细菌少,与胆红素相结合之后无法还原尿胆原。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常规方法主要是给予蓝光照射,这样能够转变患儿体内脂溶性未与胆红素结合在一起的间接胆红素,将其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使其不用经过肝脏代谢,主要通过尿液、胆汁排除体外;但是,蓝光照射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母乳性黄疸患儿住院治疗,而且治疗费用较高,大多数患儿家长不难轻易接受这种方法[7]。
培菲康能够对人体肠道正常生理细菌予以直接补充,对肠道菌群平衡进行合理调节,对肠道中存在的致病菌进行有效的清除,有利于肠道运动的促进;还可以对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进行抑制,在此基础上抑制肠肝循环,抑制肠道吸收胆红素[8]。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效, 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诱导肝酶系统摄取并结合胆红素, 促进胆汁分泌,刺激肠道蠕动, 促进粪便排出, 抑制肠肝循环, 促进胆红素排泄[9]。
本研究中,观察组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速度、胆红素下降至6.0mg/dl所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培菲康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良反应不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宏,韩桂珍,王晓玲,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4,16(07):1124-1126.
[2]姜双英,张春霞.茵栀黄口服液和培菲康散剂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1(06):787-789.
[3]杨泽民,冷建刚.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母乳性黄疸98例疗效观察[J]. 安徽医学,2013,12(07):941-942.
[4]王志秦,靳丽平.中西医结合治疗188例母乳性黄疸效果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1(02):83-84.
[5]徐玉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9(21):33-34+38.
[6]侯皓.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评价与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13(06):45-47.
[7]张玲.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5(01):195-196.
[8]王威, 杨强. 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1):56-59.
[9]李玉勤,唐炜,金胜利.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40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3(22):180-181.
论文作者:高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黄疸论文; 母乳论文; 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口服液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