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强国梦”是习近平体育思想的目标和核心,助推”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是当前体育课程教育应当关注的重点。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存在课程吸力不足、针对性不强、课时安排不够、师资力量不足、场地设施不齐等问题,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力量、完善设施,培养出适应我国发展与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为推动“体育强国梦“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现状;体育强国梦;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体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全民健身正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体育强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如何将“体育强国梦”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每一名大学生的心里,助推”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是当前体育课程教育应当关注的重点。目前高校体育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阻碍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与改革,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吸力力不足
大学生的生理机能发育相对较为成熟,但其思想也更为活跃,自主意识较强。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和学习环境使得“兴趣”成为了大学生最好的老师。然而,许多高校体育课程在设计时仍然过于死板,不能系统地教授体育知识,也不能有效地激发运动热情。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采用与室内文化课相同的方式,主要通过考勤和学习成绩来约束管理学生。加上一些学生养成了“宅”的习惯,对于体育运动存在抵触心理,从而形成了在体育课上“磨洋工”、“混时间”的观念,使得体育课程成为了一种形式。
1.2课程针对性不强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良莠不齐,对各体育项目的基础和喜爱程度也大相径庭。然而,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却决定了除需要重点培养的个别“精英”外,其他必须吃“大锅饭”。即便分组进行授课,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得不到明显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限制了体育课程的效果。
1.3课时安排不够
体育观念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安排为每周一次课。倘若仅仅靠这些时间来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习惯、提升学生兴趣,显然是不够的。
1.4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体育老师人数少、工作量大、学生数量多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老师不得已地教授自己并不擅长的课目。一方面,增加了老师的负担,消磨了老师的热情,使得授课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管理要求不严。另一方面,使老师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提升教学水平和课程创新能力,使得教学观念过时、课程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1.5场地设施不齐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院校不断扩招,各大学的在校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各个学校都在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对体育设施的建设相比之下重视和投入都不够,特别是室内跑道、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的不足,打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高校体育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2.1从社会层面来看
国家的迅猛发展令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的思潮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多样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及其生态的发达,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使得人们的沟通交流基本都能通过手机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比如,有的大学生沉迷于游戏,有的则热衷于看偶像剧,还有的对网络直播、段子等情有独钟,极大地分散了学习的精力,连主要专业都无心学习,更不用说体育课程。
2.2从学校层面来看
绝大多数学校相比一流大学而言,得到的经济和政策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使得这些学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所侧重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对于抓好体育课程建设和学生身体素质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体育教学场地建设不足、体育教师配备不强、教育设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加上大学开放的环境,使得周围群众和其他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比较方便,占用了部分学校体育设施,使得学校体育设施更加捉襟见肘。
2.3从家长层面来看
对绝大多数家长而言,“分数”仍然是衡量孩子学习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最主要指标。从中学时期开始,体育课程就被认为是可有可无,体育教师经常“被生病”或“被请假”,体育课程被文化课程占用。而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爱也导致他们害怕孩子受伤,从而反对对抗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父母的观念对孩子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将之带到大学,因此,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2.4从学生层面来看
在市内各羽毛球馆、游泳馆、球场等观察发现,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多数为中年以上市民。反观大学生,除了受前三个因素影响而对体育运动兴趣不高以外,他们正处于身体的颠峰时期,精力充沛、自我修复能力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缺少体育运动的带来不良影响显现不明显,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此难以形成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
3.高校体育课程推动“体育强国梦”实现的建议
3.1更新观念
只有从心理上认同体育锻炼,重视体育课程,才能提高体育课程的效果、增强大学生体质,助推“体育强国梦”的实现。要更新体育课程观念,体育课程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校要统一筹划、科学安排,让体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晨练、夜跑和户外活动等,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要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科学设置量化标准,将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等列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指标,与学生评选干部、入党、就业等切身利益关联起来,倒逼学生和家长改变对体育运动的看法;要更新学生管理的观念,在作息、运动、学生、卫生等环节加强经常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过硬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形成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
3.2加强力量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开展好高校体育课程的基础。要加大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强他们的业务素养、授课能力和课程开发创新的能力;要加大优秀教师的选拔力度,吸收和引进学历高、经验足、热情高的教师;要加大教师自我提高的激励力度,给予他们支持和奖励,形成优胜劣态的评比机制;要加大课外体育的实施力度,将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都纳入到课外体育的实施者队伍,形成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3.3完善设施
体育设施建设是开展体育课程和体育运动的基础,在学校资金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要进行开源节流,一方面积极向政府或者相关社会机构申请帮助,拓宽思维,与地方企业、有关部门或兄弟院校探索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于已经建设成的设施,要制定维护和保护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力量,对设施进行科学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坏。
参考文献
[1]孙吉旺.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8):1-2.
[2]徐来富 吴家华.论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的三个维度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01),17-22
[3]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N].人民日报,2013-09-01(1).
[4]王锋.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科教导刊,2015(2):105-106.
论文作者:谢亚雄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体育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强国论文; 高校论文; 体育运动论文; 大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