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毫无情趣,使阅读一直成为学校的软肋。但如果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及文化素养也是有促进作用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语文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点。俗语云: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教师要学会适时施教,中学是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各类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喜好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加强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学阶段,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学生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选择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中学生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有尊重和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阅读读物。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的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教完《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课文后,指定学生阅读《红楼梦》,《水浒传》。
三、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彻。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而学生的阅读量也自然会提高。
四、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感受,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不肯给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学生还没有弄懂文章的内容,教师就要他们汇报自学情况,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就感觉到沉闷,自然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
五、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
(1)讲一讲。坚持每日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故事,或讲一笑话,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大家资源共享,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赛一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利用各节日、班会定期举办开展阅读汇报,展示阅读成果。例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最美的诗篇、新书介绍、评选书虫、读书笔记展示等比赛活动。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六、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认为可读性较强的图书捐献出来,开辟班级小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教师要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七、丰富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在众多的阅读形式中,教师(或者录音)范读对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拳打”的激烈场景,教师范读时通过调控语速的快慢急缓,可以让学生个体体验到“快如雷鸣电闪大弦切切,慢如清风徐来细雨丝丝”的动感旋律。又如,教师对现代诗歌的抑扬顿挫的范读,可以带给学生高山流水的韵致。范读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模仿冲动。从静气屏声的聆听到情不自禁的仿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自然愈来愈浓。
除范读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中体验乐趣。如配乐朗读、看图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朗读比赛等。这样,美的声音、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与美的创造完美地结合起来,强烈地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欲望,同时带给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
八、倡导休闲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循序渐进地搞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个体养成课外休闲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了解风土人情、轶闻趣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读到兴味处时,还可像钱钟书老先生读《西游记》一样“自扮悟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与文中主人公同笑、同乐、同悲……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文章内容。这种冲破课堂的藩篱,突出课本的重围的休闲阅读,既可让学生个体摒弃无聊,远离空虚,尽情享受充实带来的无穷乐趣,又可让学生在视野的不断开阔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欣赏的品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认真阅读新《课标》读本,切实钻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论文作者:祖应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读物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