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是一种怎样的教——赴浙江温州参加“全国现代诗教学研讨会”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一种论文,研讨会论文,浙江温州论文,现代诗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请问王老师,怎样教《在山的那边》?” “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诗人王家新斩钉截铁地回答。 这是日前《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在浙江温州外国语学校组织的“全国现代诗教学研讨会”上,诗人王家新给当今新诗教学开的一剂良方。 “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是一种怎样的教? 一、“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先得思索“教”新诗前自己的能力储备 教学切片一——《理想》 师:读读,说说你的感悟。 生: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 生: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齐):懂了,没问题了。 我们肯定纳闷:学生为什么总是缠住“理想”这个常见的、概念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说个不停,而不能就语言等属于新诗的独特的东西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因为教师平时教新诗时只给了学生一种“僵死”的思维:只考虑文章写的是什么,而不去关注诗的其他特质。这不是“没问题”,而是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在新诗的学习中发现问题。 那么,新诗教学“怎么教”,教师应思索哪些“发现问题”的能力呢? 第一,清楚认识“诗教”作用的能力。“诗教”是指向心灵的活动,它处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唯有把“诗教”提高到如此高度,教师才可能真正把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 第二,站在诗歌发展的高处看诗歌的能力。教师必须跟上新诗的发展,了解新诗的最新理论、最新的文学评论等,不然就会形成读诗与解诗的剪刀差。提起顾城,人们肯定想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自认为是败笔,我们却读得津津有味,究其原因,“我认为这和现代人诗歌阅读的停顿有关——其实,人们在80年代之后普遍不读诗了”(顾城语)。我们得补上这个“停顿”。 第三,站在诗歌发展的高处看教学、教材的能力。让新诗教学与语文教学对接,切实弄清新诗在当下的语文课程中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什么,根据诗型,是从意象、手法的角度切入妥当,还是从结构、措辞、节奏等角度入手更妙,抑或干脆选择略讲多练的办法。比如,有人教《化石吟》,用了改写的方法,有童话,有科幻小说,有散文……学生的再创作尽管稚嫩,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却是阅读过程中一次意象的再创造。特级教师金戈老师说:“要把新诗当做‘心诗’读。”这才是学生学习诗歌的不二法门。 二、“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还得拷问自己“教”中会不会“问” 教学切片二——《秋天》 师: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学生用各种方式读。) 师:再带着闲适的心情读一读。 生:“忽然”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加重了“这样”。) 生:不这样读行不行?(学生加重了“不”。) 生:我这样读行不行?(学生加重了“我”。) 师(有些招架不住):哪有这些问题? (学生沉默,再读,脸上明显茫然。) “哪有这些问题”其实是教师不能“善问”问题,表现在这节课,是不能“善待学生问新诗”的问题。如何“善待问”,《学记》早有论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之。”不能“善问”,表明教师履行职责时有问题;不能“善待问”,至少表明教师缺乏“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不肯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不能善待学生问新诗教学的问题,是教师没弄明白现代诗歌富有滋味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很多人抱怨的“看不懂”,更是没弄明白古人所言的“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诗无达诂”的论诗道理!善问者则不然! 教学切片三——《秋天》 师:通过词语的选择,诗歌能表达一种内在的意境美,请看投影。 (1)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我们游戏在操场上。 鸟儿栖息在树梢上。 师:为什么(1)句就给人诗的感觉,(2)句却给人散文的感觉? 生:因为“秋天”配上“栖息”就有诗味了。 师:什么叫“有诗味”? 生:“秋天”本无形,但加上“栖息”,就让秋天变得有态了,这就是“有诗味”。 生:从“栖息”中我触摸到了诗人的闲适与喜悦,这是诗人的诗意与激情交织的想象,这也是“有诗味”。 生:“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在用在这节诗的末尾,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这更是“有诗味”。 (后面还有两个小环节:再读课文,仿写句子。学生非常踊跃,“我想读”“我想读”“我想写”“我想写”,此起彼伏。) 教师巧问,学生妙答,何也?教师善问也。 教师真“问”到了肯綮点,即矛盾处。在诗歌鉴赏中,矛盾分析有时是对问题最深刻的揭示,因为把学生置于这种矛盾与陌生化的语境中,最能唤醒孩子们诗性的回归,最能引导孩子们绕开平面的解读,获得深度解读的机会:在看似天衣无缝的现象中找出差异,从而慢慢地揭示矛盾的解决过程。同时,问题的设计也接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郑桂华老师在会议报告中说:“作者说的是什么有时候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从中读出了什么。”这个“读出了什么”,就需要用语言能力、感悟能力去支撑,就需要用感情、审美去体验;这个“读出了什么”,就是要让学生去触摸新诗的内在肌理,让学生经历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心灵感觉。 新诗教学就应引导学生达到这一步! “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教”:教前储备了足够的新诗前沿知识,也厘清了新诗在当下的语文课程中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教中能时时俯下身子收集学生学新诗的“宁馨儿”,“学为中心”的学生意识强烈;教后让学生难以抑制地渴盼把既有的感情体验换成另一种形式展示出来。 经过这样的准备,掌控这样的课堂,拥有这样的结果,我们的新诗教学才算真正达到了诗人王家新所言的“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的至尊境界。去浙江温州参加全国现代诗歌教学研讨会的“你想教什么”是什么样的教学?_诗歌论文
去浙江温州参加全国现代诗歌教学研讨会的“你想教什么”是什么样的教学?_诗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