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为建筑行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平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模式,是实现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建筑经济效益和建筑物的功能合理发挥提供了平台。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功能的合理发挥,还是企业形象和施工效益的衡量依据,更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和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管理;施工
1.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现状
近年来,建筑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体制也在不断健全,但是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体制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监督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是具有着复杂化、系统化的特点,其在工作中设计到建设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因此在施工中要全面的掌握各种不同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拿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产品,为建筑施工企业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信誉评价,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包括:登记和资料汇总、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图纸的审核工作、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工程验收监督等几个主要的方面。登记和资料汇总是工程质量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依据。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对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申报进行登记,同时对质量监督站所提供的合同、施工图、地质勘测报告、设计图纸的审查报告、建立合同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总,如果相关的资料不齐全,监督人员有权停止施工。
3.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分析
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来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要在每一个阶段进行管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质量监管要分段进行,也就是从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具体的质量监管工作。
3.1建筑施工前的质量监管工作。施工前的质量监管主要是对施工的准备进行监管,为具体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为具体的施工打下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对施工所需要的文件进行整理。主要是对旌工前的各种文件进行审核整理,避免出现违规行为,保证为工程提供数据的各种有效的工数据和文件。(2)对施工招标工作进行监管。在监管时将市场监督和质量规范结合起来,对参与投标的单位进行资质的审核和评价,通过竞争的机制来保证市场化的良性筛选。(3)对施工合同进行监管。在施工前对合同内容进行深刻分析,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3.2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监管工作
在施工中的质量监管要以工程的重点为中心,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3.2.1有重点的进行质量监管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的工程中有三个重点工程需要特别的注意,包括: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施工环境,将这几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就能够有效的监管整个工程的质量。通过有重点的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可以使工程质量监管变得相对简单化。在对重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保证各项工程规范进行。建筑施工正式开始后,监管工作就进入了关键时期,在具体的监管中要确保现场检测控制工作的质量,保证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说服力,进而保障了现场质量监管的权威性。同时在对重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中,要增强规范标准的执行和贯彻,从而保证工程的各项规范得到实施。
3.2.2加强对工程建筑技术的监管。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监管中一定要从技术工艺上入手,确保此类技术工艺适合建筑的需要,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对现场质量监管时,确保硬件条件符合规范的要求;对重点项目竣工检测的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对现场形成的质量保证文件机进行检查和评价,将质量监管工作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对工程中的重点项目进行实地的测量和检查,确保关键点的质量。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在对关键点的监管时,要以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实现了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
3.2.3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融入到质量监管中,实现质量监管的网络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4.建筑施工后的质量监管。
施工后的工程质量监管,要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建筑合同的标准,不合格的建筑不能投入使用,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避免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注意对后续工程的监管,避免对前期主体工程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影响工程质量监管的成果。
4.1建筑施工监督创新推行项目监督责任制
以项目为单位确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即每一项目均要确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工程建设项目监管责任人职责为:一是负责对项目招投标工作纪律的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二是负责对项目备案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三是负责督促项目监管相关报表报送;四是负责对有关项目建设其他需要监管的事项进行监督。
4.2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监督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监督手段来提高企业监督水平,这些监督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
综上所述,建筑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而快速发展。建筑项目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建筑工程企业施工效益的衡量标准,同时也是企业信誉良好的外在表现,因此在施工中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的合理。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了建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旦有哪一方面做的不好,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质量监管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避免因质量不好造成的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 栾京蒿,李君潇.工程技术研究.2017(01)
[2]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施工管理分析[J]. 张喜惠,阚莲.民营科技.2016(02)
[3]探讨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法[J].刘治华.建材与装饰.2019(20).
论文作者:赵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