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安徽 六安 2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尿管拔除时机对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膀胱充盈有强烈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随机地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拔除尿管后排尿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为94.3%,对照组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为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充盈同时患者有强烈尿意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为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留置导尿;拔管时机;排尿
[中图分类号] R694+.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358-01
留置导尿是引起医院内泌尿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1]。所以在护理常规中针对留置导尿的无菌原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却忽略了拔除尿管时机的选择,以致部分患者拔除尿管后常出现尿潴留,再次导尿既增加泌尿系统感染[2],又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留置导尿患者拔管时机的选择是关键问题。为此,我科对2014年10月-2015年5月70例留置导尿患者拔除尿管时机作了实验性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留置尿管患者70例,均无泌尿系统疾病史,留置导尿时间最短24小时,最长5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38-78岁。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34-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留置导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当患者自感有尿意或触及膀胱充盈时开放尿管,并提醒患者参与排尿,自感尿液排尽再次夹闭尿管。在医嘱停止留置导尿时,夹闭尿管,患者自感膀胱区憋胀时,护士通过叩诊判断患者膀胱是否充盈,待充盈后拔出尿管,并观察拔管后首次排尿情况。对照组采取定时夹闭尿管的方法(3-4小时开放一次),在医嘱停止留置导尿时,即拔出尿管,并观察拔管后首次排尿情况。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实施单盲法,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的排尿情况。有排尿需求时,不需任何诱导便能排尿者为顺利排尿。有排尿需求时,经听流水声、抚摩或热敷膀胱区、温水冲洗会阴等诱导方法才排尿成功,或经诱导排尿仍不成功发生尿潴留而再次导尿者为排尿困难。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中顺利排尿者33例,诱导排尿者2例,排尿困难者0例,成功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中顺利排尿者28例,诱导排尿者5例,排尿困难者2例,成功率为80%;两组相比,观察组排尿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后首次有效排尿反射的建立,对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极其重要[3]。对照组部分患者拔管后不能立即排尿,只有反复多次诱尿,间隔时间太长,患者就失去自行排尿的信心,以致于发生尿潴留行二次插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排尿的生理机制表明,膀胱空虚时逼尿肌在副交感神经紧张性冲动的影响下处于轻度收缩状态,使膀胱内压保持在0.98kPa,膀胱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当膀胱内尿量增加使膀胱内压增加到3.43kPa时,逼尿肌便出现节律性收缩,排尿欲望明显增强病人有尿意,但仍可有意识控制排尿。膀胱内尿量继续增加使膀胱内压达到6.86kPa以上时,便出现明显的痛感以致不得不排尿[4]。针对这种生理机制,我们采用按需放尿和护士通过叩诊确定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再协助其自行排尿。本实验中,观察组中顺利排尿33例,2例经诱导后自行排尿,无1例发生排尿困难,成功率为95%。而对照组中顺利排尿28例,5例经诱导后自行排尿,2例发生排尿困难,成功率为8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采用按需放尿,膀胱充盈且有尿意时拔管是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1]刘俏俊,朱元琴.颅脑外伤男性患者留置导尿拔管时机的探讨[J].护士进修,2009,24(13):1190-1191.
[2]黄丽芳,陈润芳,萧佩多.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对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5)1173-1174.
[3]恒蕾,刘华.拔出尿管前行膀胱冲洗可预防尿潴留[J].护理研究,2009,11.
[4]姚泰 主编.生理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272.
论文作者:史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膀胱论文; 患者论文; 尿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诱导论文; 时机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