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地理课,自然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快乐学习。
提要:本文通过论述地理课与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地理课教学中围绕“愉快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地理课堂上达到与老师“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也是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地理科目发展到当今不再是高考主要科目,地位不是很高,学生和家长“重理轻文”,对地理课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如何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课学习兴趣,用快乐的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一名从事高中地理课教学的教师,在这几年的地理教学中,我在地理课教学中,采用“愉快教育”让“快乐走进地理课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的。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认为,一门学科的兴衰,一门课程的存废,归根结底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地理课堂。高中地理新教材配置了大量切实可用的地图、表格和模式图,它们不仅扩大了教材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为教学提供了模拟地理环境,学生可以直观地进入到模拟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找出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固定或变化的因素,作为自己认为正确的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地理教学如果能尽量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让地理走进生活。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将成倍增加。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给地理课寻找生活的原型,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教与学”双向互动相得益彰。
一、让学生明白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高中地理新教材在突出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同时,更着重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充分体现出地理课教学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科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各部分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加以扩展、延伸,结合乡土地理及城市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将其上升到理论水平,继而又回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上来。让学生走出教室,面向大自然,使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他们将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研究领域既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些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地理学习评价的重点。新教材下册始终围绕人地关系展开,因为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人的活动就具有了可选择性,从而引起了教材全新的“区位选择”概念。动态的“选择”出现,使人的生产活动与纷繁复杂的地理环境不再是简单的相遇,而是人类面临挑战时的多视角、审慎地思考和积极有目的的人地关系的再次组合。将选择的机会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课本知识与人类活动的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教育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去解答相关地理事物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实施“快乐学习”
常言到:清水煮菜无滋无味,此时若加上适量的调料,再掌握好火候,则会烹制出脍炙人口的佳肴。同样,若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适量加点调料,即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就能有效防止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这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又能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的目的,也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变“灌输式教学”为“愉快教育”。例如:在讲“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时,让学生观察彩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提问:长江三角洲的发育从A→D南北两岸是否对称?学生经过观察后回答,进一步提问哪一侧发育程度高,为什么?教师可举例:雨天打伞时,如果转动伞柄,雨滴将沿着伞檐斜着飞出去,可以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现象。最后布置一道练习题:观察周至县境内的黑河(自西向东流),河的南岸和北岸哪一侧冲刷的比较厉害?
四、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家乡热情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获取感知印象,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理论的理解,缩短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从开放式教学的个案分析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案例如果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是从家乡的地理事项中选取的,不仅使学生感觉得到、摸得着,也会增强案例的实用价值。例如:讲农业生产时,引入周至县的猕猴桃生产:周至县猕猴桃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秦岭是中国原生态野生猕猴桃最佳地里生产区域。周至地处秦岭北麓,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决定了周至县是猕猴桃最佳适生地。因而,这里的猕猴桃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绿色食品,全国60%的猕猴桃鲜果产自周至在全国80 %的猕猴桃果干产自周至。又如:周至县沿山一带,许多村民以前的甲状腺等地方病,大多是因为饮用水不安全所致。现在,党和政府把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在平原乡镇的村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让群众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有效解决了因为饮水不安全带来的地方性疾病。从“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到“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通过学生身边的地里环境变迁,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将学生从上课时的“智力紧张状态”下解脱出来,而且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让快乐走进课堂,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身心愉悦之中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课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永远值得重视的问题。
论文作者:王娟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周至县论文; 猕猴桃论文; 周至论文; 教师论文; 秦岭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