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如何面对变革——社会科学方法论讨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论文,方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与成果丰硕、兴旺繁荣的自然科学研究相比,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无论从研究方法、结构还是功能上,都谈不到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科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使之不得不面对一场深刻的方法论变革。如何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如何使社会科学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近期社会科学界关注的话题。
一.社会科学社会化
社会科学社会化这一命题,是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鲍宗豪教授提出的。这一命题代表了学者们的普遍看法。许多学者认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向是高系统、高科技、高层次,尤其是两个文明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科学理论合理的、系统的决策和指导。而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单学科和单干户的状态,社会科学的理论与社会改革的实践很难在深层次发生有机的联系。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扭转。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尽快改变传统经院式的研究,需要尽快将思辨、演绎、注释的方法从纯粹抽象的概念领域转移到生动活泼的实际领域,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在社会化的实践中实现它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价值。只有这样,社会科学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这也正是社会科学社会化的涵义所在。
对于社会科学社会化的实现途径,目前说法不一。有学者提出,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应实现两个功能的转换:一是向微观化转换,即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将庞大的社会科学系统凝聚成可被实际工作者接受并运用的简单形式;二是向个性化转换,即是将社会科学的一般理论原理,通过创造性的实践,转化为适合各实际运用机构的切实可行的原则。也有学者提出要尽快建立社会科学理论价值实现的中介环节——“社会技术”。这种设想得到了普遍认同,其主要观点是:如同自然科学知识向应用转化要经过“技术”这个环节一样,当前发展社会科学尤需注重“社会技术”环节的建设。“社会技术”作为使社科理论得以实现的方法、手段和途径的总称,通常以新的体制、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及其相关政策为表现形式。从决策的角度看,“社会技术”也可称为“软科学”,其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智力支持,起到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社会技术”和“软科学”的大力推进,很可能成为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的“突破口”。
二.方法论变革的两难境地
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体系,一方面长期受前苏联和东欧社会科学研究体系的影响,一方面又在近几年开始接受西方现代文明及其研究范式,在以注释为传统方法的框架里,将自身置于既定的意识形态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中。理论界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作“后殖民”式的研究道路和文化定位。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在根本上缺乏一种内在的主见和原则。
不少学者提出,中国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偏重综合的方法,在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先秦时期朦胧的、混沌的、缺乏分析的原始自然状态,这种综合不可能将现代高科技、大系统的科学成果综合进去。而中国社会科学单学科的分析研究在盲目跟随外国潮流时,没有获得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显得先天不足。这样一来,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变革就陷于一种两难的境地:是先使社会科学理论发展成熟再与实际结合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推进分析和综合的两极,使它们同步协调发展呢?多数学者认为,对于理论和实践都相对落后的中国社会科学来说,两种选择都将是一个痛苦的历程。
三.投入不足需要制度保障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变革,涉及到一个现实问题——投入不足。相对于自然科学研究,国家对社会科学的投入比例严重失调。以科学发展基金为例,90 年代欧洲科学基金的预算中, 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比率为27%,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预算支出比例为4∶1。我国的社会科学基金虽然每年都有增加,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的比例基本处于18∶1。这一状况无论从社会科学理论应发挥的社会功能, 还是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的大科学观的角度看,社会科学的投入都明显不足。经费的严重短缺,也是社会科学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无力研究,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著作难于面世,更谈不上实际应用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变革,必然要求改变投入不足的状况。
如何扭转投入不足的局面?学者们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山东社联的彭彦华提出,国家可以考虑制定一部《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法》,以法律形式保证社会科学的财政投入,防止挤占和挪用科研经费,规范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有学者提出,要彻底改变投入不足的局面,社会科学现有管理体制也要改变,应用学科要走应用化、产业化的改革路子,应用研究机构和基础研究机构中应用性的学科,要通过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有偿转让科研成果,接受委托研究、合作研究、合办研究机构等方式,多方从社会筹集研究经费,以弥补经费不足。同时,要积极改进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强化科研奖励机制。我国至今还没有专用于奖励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的国家奖,而自然科学奖已有多种(如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等),社会科学研究如何构建激励机制,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总的来讲,改革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建立健全一定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