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种种原因,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课堂因为教学内容“更新升级”不到位,而导致文本解读偏失,教学思路杂乱,课堂气氛表面热闹,内容实质空洞,师生的灵性也似乎丢失殆尽。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定位不当、盲目创新。因此,要重树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根本的意识,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本”、巧妙安排其“序”、合理设置其“量”,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1 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走向有效教学
1.1 尊重文本自身的存在价值。文本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更是历代优秀作家精心创作而成,文本自身价值存在深浅之分。浅层文本包括其人物活动、故事情节、语言的外在形式、文体特征等。深层文本包括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人生体悟、思想内涵、文化烙印等。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能让学生更好地从文本中获取语文知识,其次是在尊重文本前提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从中发现文本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和特有内涵,真正走进文本深层,生成个性、多元、创造的理解,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具体方法有读、品、悟、思、评等。
1.2 发掘文本蕴藏的教学价值。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自己的专业理念、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等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处理,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文本深入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文本知识激活。具体方法有:1.2.1 扣住文本细节,发掘教学内容。文本细节往往停留在文本的细微处,是作者精心打造的,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抓住文本细节进行探究开发,也就等于抓住了解读文本的钥匙,找到了成就精彩课堂的秘方。
1.2.2 巧用文本空白,创新教学内容。作家在创作时,还给文本留有许多“空白”,它是一个开放的、有待于读者去填补和再创造的集合体。教学时应巧妙释放出文本空白内的信息,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1.3 考虑编者的设置意图。现行语文教材编排基本以主题为单元,话题涵盖自然、社会、自我各个方面。因此可以在衡量文本自身优点基础上,也可依据文本在单元中的突出点,灵活选用,提升教学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1 以主带次。人教初中语文教材有些篇目设置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篇为另一篇的复现;两篇互为支撑(都是同一作者之作品,两篇课文共同表现出作者的思想与写作个性);两篇互为补充,可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些形式的课文,就可采用“以主带次”的教学方式。
1.3.2 总———分———总。它分三步走,①先“总”:即把众多篇数课文当作一个教学主题来处理,先选取其中一篇作为“单元”主题课;②后“分”:按一定顺序对剩下篇目分组教学;③再“总”:进行单元小结及相关拓展。其中教学主题的确立形式可以多样,教学篇目的选择也可打破原有的单元设置,可因“主题”而定。这种先提炼后分合的方式,体现学习的整合性和发散性。
2 巧妙安排教学内容的“序”,走向有效教学
2.1 主线铺设———教学内容有序的“根基”。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面其实很广,头绪很多,但应像文学作品那样铺设一条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主线。教学主线应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用来穿连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环节的主干。教学主线的铺设一定要清晰流畅、重点突出、系统深入,做到井然有序,浑然一体,切不可旁生枝节,越扯越远。
2.2 环环相生———教学内容有序的“法宝”。所谓环节是指教学主线上的一个个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教学内容,环与环之间展开的先后顺序,也在响着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恰当的顺序有如台阶,学生可以拾级而上探幽历险而不知不觉,课堂教学的进程也会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相反,不当的顺序或如一马平川,一览无遗;或如一座大山,遮挡视线,打击信心,闭塞思维。
3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量”,走向有效教学
3.1 教学内容中“量”的设置误区。
3.1.1 追求全效,面面俱到型。就一篇文本而言,每篇可挖掘的教育因素十分丰富,可训练的方面也多种多样,可切入的角度也各式各样。因而就出现了教学内容庞杂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文本解读浅尝辄止,教学也随之丧失了实效性。
3.1.2 追求创新,随意拓展型。拓展作为大语文意识下形成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突破了原有文本的内容,为原有文本的学习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但综观语文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有些拓展竟变成了扩充教学内容的一种“招牌”,引发泛语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
3.2 教学内容中“量”设置的合理化探寻。布罗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只要有适当的内容和适当的时间,一个人能学习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这里的“适当”对课堂教学来说,是指教学内容中“量”的设置要合理恰当,其判断的依据是以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的量和思维活动的容量来衡量的。正如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鱼”,如果教学内容的“量”的设置能着眼于此,做到触类旁通,那么,教学的有效性自不待言。
新课程所提倡的开放性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但开放不等于放任,创新也应力求规范,语文教学不应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找准教学之本,重新审视、正确定位教学内容,才能开启有效教学之门。
论文作者:孟金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与管理》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教学内容论文; 文本论文; 主线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篇目论文; 语文论文; 主题论文; 《教育与管理》2014年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