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损失 促进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损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非典对经济影响不容忽视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目前来看,最直接受到冲击的是餐饮、旅游、商业、民航、铁路等行业。而随着人们往来活动的减少、市场消费因此萎缩,有专家估计,全年最终消费将少增加1800亿元左右。
往年“五一”黄金周,正是各地旅游经济最红火的时候,而今年由于受非典影响情形正好相反。究竟损失多少一时难以统计,不过我们可以从对比中得出结论。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超过5500亿元人民币,外汇收入逾200亿美元。其中去年“五一”黄金周收入为331亿元,有专家估算今年“五一”期间旅游收入将减少70%,即220亿元。考虑非典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递减,假定第二季度下降70%,第三季度下降30%,第四季度下降15%。全年损失可能超过10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由于人们明显地减少外出,尽量避免进商场,购物次数和购物金额将大大减少,对商业和生产企业影响较大。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李志宁告诉记者,2002年企业库存积压已达4万亿元,占GDP的四成左右。在此情况下,市场销售不畅,对企业正常生产运行压力较大。
对非典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当然,从目前来看,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业和出口等方面,这些行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并不能撼动主要依靠内需增长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专家们普遍认为,从长期看,我国由市场力量驱动的经济内生增长机制正在形成,已进入经济增长新的周期。目前的非典冲击来自外部,不是经济体内产生的,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增长模式和已形成的运行态势。
非常时期让利于民
受非典疫情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第三产业,涉及劳动力范围较大。此时,尽管国家还需要大量的财力用于抗击非典,但仍对受到暂时损失的行业给予了特殊政策,深受拥护,称之为“让利于民”。
北京有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200多个,从事各类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人数达几十万人。在北京发生非典疫情后,为了减轻他们做生意的压力,北京市近日决定,在抗非典期间对在京经营的外来个体工商户实行减免税费,免收3个月的市场管理费和个人所得税,市场主办单位还将减收市场设施租赁费。据北京市工商局估算,仅管理费一项,北京市3个月下来就将少收上亿元。
国家有关部门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为减轻受非典疫情影响比较严重行业的经济负担,降低经营成本,财政部决定,从5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对餐饮、旅店、旅游、娱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等行业减免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等15项政府性基金。考虑到旅行社所受到的影响,国家旅游局、财政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暂时退还旅行社部分质量保证金,用于员工工资等开支。财政部13日发出紧急通知,决定对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央民航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专家认为,让利于民,虽然会使政府经济收入减少,但将这些钱贴补给企业和各类经营者,让他们不伤元气、稳定市场,就等于政府在“放水养鱼”,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
围绕经济热点做文章
疫情在突然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市场和消费格局,出现了新的热点。
由于抗非典药物需求大量增加,特别是北京等地公布非典的预防药方后,全国的中药材价格就开始飙升。在有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平常价格40元以下的防风卖到每公斤80元,8元的黄芪涨到30元,20元的金银花涨到320元。
由于怕乘坐公共交通传染,北京汽车销售火爆,4月21日至25日,北京平均每天注册登记的新车达160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购车热潮加上每天几千人的验证大军,出于防非典的需要,北京市政府不得不出台了非常措施:5月6日开始对新车暂停上牌。
对商家来说,到商店购物的人少了,可一些新的消费方式、新的营销手段也随之出现。苏宁电器自从4月26日开通电话购物以来,每天可卖出100多件家电,销售额最多的一天达到50多万元。SOHU网络商城热销的商品也从过去的图书、影视光碟、化妆品等,增添了如口罩、绿豆、红茶、消毒液和香皂等市民急需的商品,整个订单数增了40%左右。
非典时期,还引发了人们对刷卡消费的热情。据中国银联上海分公司统计,今年“五一”期间,上海刷卡消费36.5万笔,交易总额4.43亿元,交易数量和金额均比去年同期翻番。
对于非典时期出现的消费新热点,专家认为商家要及时把握。并且其中一些热点不会因为非典疫情的结束而消失,反而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产生长远的影响。因为与传统消费模式相比,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和刷卡消费这些消费方式既高效快捷又卫生方便。
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非典型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露,要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一手抓经济建设,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次会议迅速而果断采取了八项措施,内容涉及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投资力度、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大力组织出口、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给予适当财税优惠玫策、严格控制支出、稳定就业状况等诸多方面。对此,中外舆论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在非典时期出现的热点,有的可能是提前“预支”,如若保持长久还需给予密切观察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扶持。
中国经济“抗震性”强
目前中国经济实力已经排名世界第6位,这一实力使中国经济在面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时,具有了足够的“抗震性”。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4月份,浦东新区经济逆势而上,实现GDP近4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型公司、研发中心继续向浦东集聚,仅在4月18日就有投资总额16亿美元的11个外资项目签约浦东;受非典影响较早的广东,经济发展速度在一季度再次提速,今年首季比上年同期增长13%,发展速度已回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经济高速增长时水平。
从宏观来看,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统计显示,4月份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9%。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前4个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同比增长30.5%,比去年同期高3.4个百分点;4月份,我国对外贸易额突破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8%。
一些专家认为,4月份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果断、有效的应对措施,弱化了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目前受非典影响的主要是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业等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三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正处在一个上升的区间。
也有人士认为,由于近年来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受非典疫情影响,4月份以来,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遭受了历史上少有的打击,效益大幅下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把经济增长继续放到依靠扩大国内需求上,加紧培育医药、卫生产品,汽车、住房,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新的消费热点,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
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有关专家提出,要克服非典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就必须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从条件来说,目前我们具备扩大内需的基本因素:到今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保证了中央政府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现;央行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贷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运用公开市场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维护金融稳定;低成本劳动力及教育优势、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和加工业配套能力、潜力巨大的国内统一大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还会增强等等。有关人士提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近几年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2002年超过51%。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8%,比上年同期加快8.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因此,今后在拉动投资、消费和出口上应不遗余力。
国资委经研中心主任、著名学者王忠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非典冲击而暴露出来我们经济运行上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比如在区域之间实现有效防范而又不以邻为壑就值得研究。一些地区暴露出来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过度防范,已经造成物流上的障碍。这就需要政府深入研究如何既能实施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又能够在经济秩序上用市场经济意识加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