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辩证关系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辩证关系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辩证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形式论文,效果论文,辩证关系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的全面发展和各项具体工作服务的职能和作用,仍然具有“生命线”的重要地位。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挥服从和服务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和高效的工作目标,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现实问题,也是专家、学者苦苦探求的理论课题。目前不容回避的实际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地方、许多领域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困境的原因之一,是理论上没有认清、实践中没有能很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式、内容与效果三者的辩证关系。

本文从广义角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泛指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式、方法、活动等所有形式的总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三者的辩证关系,有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即进行理论分析,回顾历史经验(教训),剖析现实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三者的辩证关系存在四种情况和六种表现,即无形式当然不会有内容和效果;有形式(不论适当与不适当)无内容,也不会有效果;有形式有内容不一定有效果,形式、内容都不适当没有效果,形式与内容其中一个方面不适当也不会有效果;只有形式与内容都适当且两者关系协调时才会有效果。

一、没有形式,也就没有内容与效果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可以作如下概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内容通过形式展示出来。没有形式,不可能有内容,或者说内容总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展开和实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搞任何活动,不借助任何载体,就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亦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无法体现。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当然也就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隐性教育同样需要一定的形式,化有形于无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

有的人不好公开否认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科学性是不可能轻易否定的。有阶级社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他们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形式都持疑义,认为这个劳民伤财,那个毫无意义,总之所有活动都是多余的,试图通过否定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来达到取消思想政治教育实质的目的。有的人主观上未必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但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持反对态度,总说这个没有必要,那个浪费时间。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效果也将受到影响。

通过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达到取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其人其事,在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上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过并造成了严重恶果。如:古田会议召开前红四军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念、抗日战争初期新四军中出现的取消党的领导等错误做法,给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一度出现“一手软”的失误、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造论的出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和组织机构的“精简”,造成的负面影响至今未能从根本上消除。有的单位一年之中没有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美其名曰抓业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形式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效果不佳甚至没有效果,可以从否定与取消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进而否定与取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可以找到答案。

二、有形式无内容,同样不会有效果

就内容与形式的一般关系而言,似乎不存在有形式无内容的情况,一定的形式总是在反映一定的内容。但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确实存在着有其名,而无实的情况。空洞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就没有实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算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当然也就不会有任何效果,相反还会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产生的危害甚至比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做任何工作还要大。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常常只把精力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优化问题上,而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实际工作中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问题,必然有其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确实有个适当和不适当的问题。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适当与不适当,如果没有科学正确、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不会产生正面、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漂亮、美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只能是一种摆设,不可能发挥任何积极作用。

相比否认与取消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义在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史上更具有普遍性与危害性。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批评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形式主义的作风,既有全局意义,也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的。标志着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谭政报告”,严肃地批评了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平均主义、空喊、孤立主义等不良作风,认为这些“本质上都是小资产阶级的作风,都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更加牢固。但随着“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形式主义也不断蔓延,假、大、空盛行,形式就是一切,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这些错误做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严重危害,至今很难说已经完全清除。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义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某些单位和部门。

三、有形式有内容,不一定有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服从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服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能动作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关系,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而言,会出现和存在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不一定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不适当时,当然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适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适当时,也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当,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适当,仍然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系问题,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操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针对性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都必须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安排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的时效性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服务对象应该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过时和超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都无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三是需要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两者发生矛盾和不一致,仍然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综观中国共产党80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既有取得巨大成效的时期,也有出现挫折的时期,出现挫折的原因有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都不适当;有的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适当,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适当;也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当,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适当。一般情况是,“左”的思想上升或占主导地位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假、大、空盛行;右的思想上升或占主导地位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落后于实际和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不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有可无;上述两种情况,既有出现全局性问题的时候,也有存在于具体个案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的正确与否总体上是一致的,但绝不能将这些关系简单化。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在评价某个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过是非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的正确与否时,既要联系该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又不能采用简单的对应关系,一对百对,一错百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将历史事实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我们不能全盘地肯定党的政治路线正确的历史时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只去挖掘成功的经验;也不能全盘地否定党的政治路线失误的历史时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找寻失败的教训。历史研究的可取之处往往在于:汲取失败时的某些经验和成功时的某些教训,或者说,成功时的教训和失败时的经验常常更能给人以启迪。

四、形式与内容都恰当,才会有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存在的不足之一在于孤立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没有深入具体和有针对性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没有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和研究。要知道只有当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又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相互适应时,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当是指时代性、对象性和政治性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服务。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是不同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必须随着党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必须注意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内容;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区分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必须强调政治性,因为总有人试图去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两字,有意无意地轻视和忽视政治性,推崇普适性和一般性。须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概念既有历史性,也有不变性;目前我们所讲的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现代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改革开放都有一个社会主义问题,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适当是指时效性、对象性和生动性的有机统一。时效性就是要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背景、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随着为之服务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的变更而变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对象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育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不同对象、不同内容当然要有不同的形式;相同对象、相同内容有时也要采取不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生动性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采用为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两者协调是指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同一性、兼容性、互补性。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代(效)性、对象性必须同时兼顾,即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同时兼顾时代(效)性、对象性;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为生动而生动,更不能为形式生动而丢失政治内容;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并不表示僵化、古板,缺乏生气、活力;相反,越是深奥的道理、政治性越强的内容更需要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容易接受的形式,这样才能达到灌输的目的。

回顾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及其两者关系的成功经验与生动事例屡见不鲜。《古田会议决议》中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就很好地照顾到了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同一性、兼容性、互补性,因而在实践中取得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效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既从理论角度科学地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也在实际操作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作了规定和安排,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将科学的教育内容落实在恰当的形式之中,是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范例。目前在工厂、社区、农村和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深刻、形式多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自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预期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之间存在着诸多情况,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情况和六种表现中只有一种情况才能取得成效,即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采取合适的形式,安排恰当的内容,并处理好形式、内容的辩证关系,才能取得实效。这一理论(或者说经验、规律)得到了历史和现实的印证(证明)。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必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认真研究四种情况和六种表现,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内容与形式以及最优组合,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甚至无效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最大效能、达到最佳效果。

标签:;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辩证关系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