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贸易配额的理论评述和政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配额论文,理论论文,贸易论文,和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十年来,随着关贸谈判的推进,关税壁垒已削减到了一个较低水平,于是各国越来越注重采用非关税措施来管理贸易。在非关税壁垒措施中,配额是一项传统而又广为采用的政策工具。国内外学者对配额的经济效应、保护机制的运作特点等在理论上进行了不少研究。本文试图就此有关研究作一理论评述,并对我国的进口配额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几点浅见。
一、配额保护的经济效应分析
配额有很多种分类,按管理方式可分为绝对配额(即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最高数额以后,就禁止进口〔1 〕)和关税配额(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对规定的关税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减免关税的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罚金〔2〕)。按表示方法可分为数量配额〔3〕和价值配额〔4 〕。按进口货物的来源地可分为全球配额〔5〕和国别配额〔6〕。
各国对进口商品实施配额管理,主要是出于以下顾虑:过量进口某商品会严重损害国内相关工业发展;会直接影响进口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危及国家外汇收支等。进口配额在发达工业国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目的不外是利用配额来保护本国的生产,提高本国就业和解决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等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广泛地实行进口配额制,为的是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但是,配额的实施,给贸易国带来很大的影响。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常把贸易国区分为大国和小国。小国无力改变国际贸易条件,它面临一条完全有弹性的进口供给曲线和一条对它的出口有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大国无论是在出口方面还是在进口方面都会影响国际贸易条件,使国际价格发生变化。下面就小国情形,对绝对进口配额和关税配额的经济效应作一综述。
1.绝对配额的经济效应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
我们先假设,进口国进口商品时国内同类商品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国内进口工业的许多厂商与国外同类产品生产者竞争,国外产品很自由地进出本国市场,国内市场价格由国际市场供求决定。在图1中,国际价格为P[*],此时,国内生产量为X[*],消费量为C[*]。现在假定政府实施进口配额,将进口量限制为Q。那么对国内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曲线变为D[']D['](在总需求曲线DD中水平减去Q)。在原来的价格下,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短缺, 从而引起国内价格上涨。一方面国内的生产量增加,另一方面,国内的需求量则由于价格上涨而减少,短缺逐渐消失,当国内产量增加到X[,Q], 消费量减少到C[,Q]时,达到新的均衡,价格为P[,Q]。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是:消费者剩余减少P[,Q]AGP[*]。其中,EAFC为配额租, 是消费者向持有进口许可证者的再分配。P[,Q]EBP[*]是生产者剩余, 由于国内价格上升,原来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内生产者进入市场,出现了消费者向国内生产者的再分配。ECB是生产损失,AGF是消费损失。进口配额的纯福利损失是ECB+AGF。〔7〕
(2)垄断市场条件
进口国进口商品时,国内同类商品处于完全垄断情形下,使用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价格和利益产生很大影响。其经济效应见图2。〔8〕
DD是对进口商品的总需求曲线。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由进口,国内厂商不能控制价格,而只得以国际价格P[*]出售其产品。此时,厂商的生产量在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地方(X[,F]), 消费者的消费量为C[,F]。
如果政府实施配额政策,由于配额限制了进口的数量,除进口那一部分外,国内的其它需求就完全取决于国内企业的供给。图中D[']D[']表示配额政策扭曲下的对国内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曲线,MR[']是由此导出的边际收益曲线。垄断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其最终生产量会确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地方,即X[,Q]处。 此时的产量反而小于自由贸易时的产量,即图中X[,Q]<X[,F]。因为对国内厂商来说,进口供给此时缺乏弹性,在减去进口部分以外的市场可由其独家垄断,垄断厂商的行为不受限制,因此它可以任意制定价格和产量,如同它在封闭经济中一样。只是它现在面临一个比经济封闭稍稍缩小了的市场需求,有一条比以前缩小了的边际收益曲线。配额下的产量低于自由贸易时的产量,这种损失是由国内市场上的垄断造成的,是垄断带来的福利损失。在配额下,国内垄断价格高于自由贸易时的价格,使得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消费更少量的商品,从C[,F]缩减到C[,Q]。
(3)寡头垄断市场条件
寡头垄断市场中,Neil Vousden在分析数量限制措施的效应时,采用了伯特兰(Bertrand)双寡头模型。在该模型中,国内市场上使用配额为国内厂商提供了国外厂商的反应曲线,于是国内厂商成为价格领导者。我们假定,在贸易小国基础上,国内外厂商同时为国内市场提供产品,而国内厂商的产品不出口。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部分替代,并非完全替代。假定两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不变。
如图3,p、P分别表示国内外厂商生产的产品价格,Φ[,B]、Φ[,B][*]分别表示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在自由贸易情形下,达到均衡时的利润。P(p)和p(P)分别为国外厂商和国内厂商的反应曲线。 假定P(p)比p(P)平坦。如果某厂商的产品价格提高,那么其对手的利润增加,并且对手也提高价格以增加边际收益,因此反应曲线具有正斜率。在自由贸易下,伯特兰均衡点为点B。
现在假定本国采用进口配额将外国厂商的出口水平限制在自由贸易时的水平上。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这样的配额不发挥作用。在垄断情形下,我们知道设置相当于自由贸易时的配额使得国内产品的价格与自由贸易时的价格不等,配额增强了国内厂商的垄断力量。在寡头情形下,配额使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之间的竞争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国内厂商现在知道,不管其国内价格为多少,国外厂商的价格必定是出口量维持在自由贸易时的价格。也就是说, 国内厂商知道国外厂商的反应曲线为ABQ,因此便成为价格领导者。图中,QQ表示满足配额限制的P和p的组合。QQ向上倾斜,因为p越高,对国外产品的需求越大, 由于受配额政策限制,国外产品价格P必定上升。并且,该直线通过自由贸易点, 因为自由贸易时的(p、P)组合满足该限制。在B点的右上方,QQ位于p(P)和P(p)之间,也就是当价格高于自由贸易水平时,该限制对国外厂商有约束力。
现在,国内厂商可以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将其价格定于等成本线Φ[,Q]与反应曲线ABQ相切时的切点F的水平上。这表明,国内厂商的利润水平比自由贸易时高。并且,外国厂商的状况也变好,其利润水平从Φ[,B][*]增加到Φ[,Q][*],因为外国厂商的贸易数量与自由贸易时相差不大,然而现在的价格高于自由贸易时的价格。
因此,寡头市场中,配额为国内厂商提供了国外厂商的反应曲线,使国内厂商成为价格领导者,结果,国内厂商为获取较高的利润,提高产品价格。如果配额限制与自由贸易时的贸易量相差不大,那么,国内外厂商都可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时的配额限制将受到国内外厂商的支持。最大的受害者是消费者。
2.关税配额的经济效应
见图4,D[,h]为本国的需求曲线,S[,f]为外国的供给曲线。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均衡价格为OP[,1],贸易数量为OQ[,1]。现在假定对进口产品课征关税率为t的从价关税,使外国供给曲线从S[,f]移动到S[,f][t],在没有其他市场干预下, 这个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将收缩到OQ[,2],这时消费者要购买这OQ[,2]数量的产品,必须支付含有关税的价格OP[,2]。这个从价关税产生的关税收益为P[,2]cba。这个关税负担由国内消费者和外国生产者分摊。
现在假定再设置进口配额Q[*],也即OQ[,3]单位的进口是免征关税的,而任何超过这个进口配额限制的数量,都必须支付关税率为t 的从价关税。因此,一旦设置配额,进口的有效曲线就变为dgvS[,f][t], 市场的撤清价格和数量分别为OP[,2]和OQ[,2]。因此,在关税配额下,关税收益小于纯关税的场合,即rcbh<P[,2]cba;配额利润小于绝对配额的场合,即P[,2]rgm<P[,3]ngm,因为在绝对配额的情况下,国内价格将上升到P[,3]。〔9〕
二、配额和寻租活动
配额的实施带来了配额租,与实施关税时关税收益归政府所有不同,配额租的归属完全取决于政府怎样分配配额,一般有以下4 种分配方式:(1)政府将进口许可证直接颁发给进口商。许可证是免费发放的,谁拿到就可以从中获利。(2)政府根据进口商的申请颁发许可证。 先由进口商提出申请,再由政府决定是否发放。为了得到许可证,进口商必须说明申请进口许可证的理由,相互间进行竞争,这将使他们花费时间和金钱疏通政府官员,付出一定的代价。(3 )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谁愿意出高价谁就可以得到许可证。拍卖收益作为国家财政收入。(4)政府在设置配额以后,将权限交给了出口商,由出口商分配。 这种情况相当于将进口许可证免费交给了出口商,由出口商获得了配额租。〔10〕
由此可见,当进口受到配额限制时,进口许可证就成了一种有价商品,谁获得许可证,就意味着谁可以取得配额利润。于是,便出现了寻租活动。
“寻租”这一术语是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最早提出的。1974年,她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一个在国际贸易受到数量限制从而带来租金的场合下,竞相寻租的简单模型。并且论证了:(1)争夺性寻租导致生产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运行;(2)由于数量限制引起的福利损失无疑大于那些与数量限制等价的关税限制所造成的损失;(3)争夺性寻租使某些活动的私人成本不同于社会成本。
在配额下,政府把进口特许权发放给某些厂商,使其获取高额利润,然而由于进口数量下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厂商超额利润与政府收入之和,从而出现净福利损失。除了这种净损失之外,还会出现另一种损失。厂商为获取进口特许权,使用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如游说、疏通、走后门、找后台等,所有这些活动都要耗费社会资源,所耗的资源是一种浪费,因为这些资源没有创造财富,仅仅是现有财富在不同集团间的重新分配。因此,在采用配额保护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在发放配额许可证时存在竞争, 则禁止进口可能比使用进口配额更为可取。因为禁止进口将消除寻求租金所浪费的资源,而国内生产的额外成本可能少于寻租成本。
(2)人们普遍认为国内需求弹性越小, 某种给定关税的福利成本就越小。在伴有寻租的配额限制情况下,结论正好相反: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租金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寻租所造成的资源损失也越多。
(3)在配额限制情况下的本国货币贬值除了会影响进口外, 还可能会产生重大的资源分配效果,因为降低进口许可证的价值也就减少了寻租活动。
三、对我国进口商品配额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浅见
以上分析表明,不管是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还是在垄断市场或寡头市场条件下,实施绝对配额都会产生配额的纯福利损失。实施关税配额亦然。而寻租活动则必然会导致更大的福利损失。所以,从福利角度来看,我国应尽量缩小实施配额管理商品范围。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对实施配额管理的商品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放开,任其自由进口。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商品实施不同的进口管理政策。
类完全竞争市场条件。诸如酒、饮料等实施进口配额管理的商品,国内有很多企业生产,每个企业都只占供给方面很小的一部分,谁也没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在类似于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这些企业经受了锻炼,具备了较强的竞争能力,有的还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对于这些企业所生产的商品,若取消进口配额的限制,不会对生产企业带来太大的冲击。同时,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可供选择的商品范围扩大,福利水平提高。所以对这类商品的进口宜尽快取消配额管理。当然,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一些高档消费品、奢侈品也随着进口,有必要实施一些配套措施,如征收高消费税等,以抑制这些商品的消费。
类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作为基础产业的电力和重要能源的原油,基本上属于完全垄断产品,且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如果对这些产品的进口不加限制,会对国内生产造成很大冲击,进而导致对进口的过分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价格稍一变动,便会波及国内,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对于垄断产品如电力(发电机组)、原油等的进口,应该继续保留配额管理,适当限制进口,为国内生产创造条件。
类寡头垄断市场条件。在我国,汽车、电子计算机等商品的市场结构类似于寡头垄断,全国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有能力生产。这些产业往往属于我国的幼稚产业。对于这些幼稚产业应在一定程度内实施保护,但保护要适度,既要使其在国外商品的冲击下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和条件,又要使其时刻感到巨大的竞争压力。从前面对关税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可知,关税配额既有以配额管理限制进口数量的行政管理性质,又有通过价格机制以关税限制进口的经济调控管理性质。它的这种双重性质比较适合于保护幼稚产业。因此,对属于幼稚产业的汽车、电子计算机等产品的进口,应该实施关税配额政策,以取代原先的进口配额政策。先以低关税准许其较自由地进境,同时防止进口量过多危害国内产业的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估算出在一定时间内准予低税进口的额度,超额进口按高税率征税,即实施关税配额制度。
如上所言,我国的配额管理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而进口配额的存在,实际上意味着政府凭空制造出了一个短缺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人们进行寻租活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如何获取这些短缺的“产品”上。因此,对保留进口配额管理的商品,有必要采取措施以消除之。改变配额的分配方式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努力的方向是,实行市场化的配额分配方式,如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消除配额分配的任意性,即允许配额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平等自愿的交易,通过这种交易,逐步消除短缺,最终消除由短缺派生的寻租活动。
总之,我国进行进口配额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商品实施不同的进口管理政策,尽量缩小配额管理商品范围;另一方面对保留配额管理的商品,要逐步实现其配额分配市场化。
注释:
〔1〕〔2〕〔7〕《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效应分析》, 学苑出版社。
〔3〕〔4〕〔5〕〔6〕可参见罗绍彦主编《国际贸易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8〕Neil Vousden,The Economics of Trade Protection,1990.
〔9〕金祥荣等编著:《国际贸易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0〕海闻:《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