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启迪他们的智慧,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164-01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知美的主动性
有些学生对美术欣赏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知美的主动性,是欣赏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当作品展示出来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意听的。这时,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即通过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或作品当时的文化及时代背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吸引,使学生的思绪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深究”兴趣。进而再结合画面的形式、风格及其蕴涵讲述作品的审美价值,那就事半功倍了。例如欣赏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学生们不屑一顾,这时候先讲一个画外的情节: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是怎样一副作品那么值钱?”学生们带着惊叹将注意力集中到这幅画上,然后老师再从审美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形式、风格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了。
当然,如果欣赏课仅限于讲述趣闻逸事,主次不分,造成喧宾夺主那就失去了欣赏课的意义,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只有结合作品欣赏活动,“以趣引路”,将艺术家的个性品质与作品的风格、题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欣赏那些栩栩如生的卵石,蜻蜓的神情和动态;或者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夸张的金鱼时,更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
三、积极寻找美术欣赏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美术欣赏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可以与语文、历史、音乐以及地理等学科相结合,从单纯知识点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努力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亲自参与研究学习的积极体验,培养创新精神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在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中,学会分享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虽然问题的某些方面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也不可能给出全面正确的结论,但对学生而言,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所积累的经验便是他们难得的宝贵收获。更重要的是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活动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体验大师的艺术语言,探索大师的心理
从字面上看欣赏?评述就是看了再加上评说,如果这样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美术欣赏的理解与体验,光靠眼、嘴来看与说是不完整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全方位地体验作品。除了临摹练习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创作练习,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从中表达自己的感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形象
在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本中有欣赏后印象派大师梵?高作品的教学内容,艺术家炫目的色彩激情奔放的笔触往往让学生感觉到迷惑与不解。如何读懂这些密码似的艺术语言,了解艺术家的精神世界,笔者把它作为开启对话之门的钥匙,同时这也是本课例的体验目标。在这里笔者设计了“用色彩表达一种心情”、“线条的魔力”两个体验练习让学生理解这些语言,体会梵?高是怎样在作品中倾诉自己的情感,表达他的主观世界的。在学生体验梵?高那绚烂的金黄色彩世界时,笔者展示了梵?高写下的一段文字:“一切我所向往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笔者问学生“火中取栗”是一种什么感受,我想这一提问必定会唤起学生对烫的感受,也必定对那些火一般的色彩的体验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术赏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欣赏的过程中必须提倡学生评论的多方面。对于一件美术作品,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感受,即便是身处一个时代的画家,画风也不可能面面相似,应该坚决摒弃“统一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只有提倡创新的美术研究才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效。
论文作者:张娇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作品论文; 美术论文; 自己的论文; 艺术论文; 美术作品论文; 这是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