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现代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承重的心理压力影响下,机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进而引发了心理障碍,使得出现心理疾病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肿瘤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中。当机体出现疾病时,患者可能对疾病产生各种反面情绪,或是加重了已有的心理问题,而不良的情绪对于疾病的预后以及转归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而心理护理这是目前临床根据这一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措施,能够通过心理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文章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分析。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健康;焦虑抑郁
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患者都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且无论是门诊或是住院患者都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例如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出现孤独、绝望的情绪。与健康体检者相比,AIDS患者多存在心理障碍,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长期住院患者多存在健康问题,且心理健康也是现代人们较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临床医学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在疾病发生、进展以及转归中的作用,并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护理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护理质量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也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有助于实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一、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WHO提出新的健康定义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过去单一的生理视角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思辨层次,致力于关注心理状况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从“心理状况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到AIDS患者心理状况等问题的关注。从心理免疫学说到神经免疫机制,都是各个医学家不断探索心理问题与身体健康所获得的成果。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理因素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与重要死因也从各种传染性疾病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与代谢性疾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若能够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及时缓解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延长生存时间[2]。因此,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缓解患者的压力,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目前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
患者心理护理的过程主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式、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及科学的干预后评价等环节组成,其中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最关键的环节。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与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直接关联。也就是护理人员需要从大量患者中辨别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并判断心理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从而帮助患者及时排解心理问题,确保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近些年来,我国临床护理领域中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广泛推广,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尤其是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干预,通过采用科学的心理问题评价方式取代了过往经验式的主观判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护理策略,能够提高心理护理的针对性,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二、现代心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心理护理在我国临床中的推广,已经从医院的各个科室渗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所和戒毒所等场所,从过去的医院患者到社区患者,体现了临床护理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心理评价方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式,其中以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护理方式也从过去单一的放松训练、音乐、图书等方式扩展为一对一情感知识、机体心理辅导等方法,能够提高心理护理的针对性与科学性。但是在实际护理过程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心理护理概念模糊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许多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的概念存在错误认知,主要表现为:①认为护患交谈就是心理护理。许多护理人员认为心理护理就是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的心理状况,有些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意识淡薄,认为在专门的时间与患者交谈就是心理护理,但是存在护理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做心理护理的误区;②将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混淆。许多有关心理护理的文献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疾病的健康教育,例如相关文献[3]指出让患者了解颅内肿瘤手术的方法与优势,并通过适当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这种围绕患者疾病提出的健康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但是不等同于采用心理学知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较大的帮助;③将思想工作与心理护理混淆:部分文献将心理护理描述为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患者聊天、开导患者,或是耐心说服患者、为患者进行讲解。例如尊重患者并耐心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多关心开解患者,这些措施是思想工作,不等同于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的心理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心理护理措施不合理
心理护理措施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评估方法较为简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许多心理护理实施前都未进行有效的评估,仅仅是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根据主观经验进行判断;并在心理护理实施之后,没有进行客观评价,只是简单将干预前后的状况进行对照,在得到显著结果之后就认为该措施是有效的;②心理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许多护理人员仍采用经验式护理的方式,由于未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无法鉴别心理问题的轻重缓急,因此在多数文献中采用的措施都比较空泛,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常见的心理护理措施为:与患者沟通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性,合理开展健康教育以及耐心的开导患者。
3.心理护理的实施缺乏秩序约束
由于心理护理的概念混淆、措施与方法的不合理,心理护理的实施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秩序,仅有少数文献采用了合理评估、诊断,到心理护理方案的计划与实施,最后通过有效的评价标准进行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操作;大部分文献中的心理护理都缺乏相应的秩序,或是缺乏目的性,或是仅有干预措施但未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三、提高临床心理护理效果的相关策略
1.不断学习新的心理护理知识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在医学院中开设时间已经超过10年,但未对我国心理护理的实践活动造成深远影响。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该课程的教学材料相对滞后,教育团队的专业水平低,未能将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同时由于我国临床护理人员中仍以中专毕业护士为主,未能接受系统的护理心理学培训,这也是导致临床心理学实践受到阻碍的重要因素[4]。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深入,我国临床心理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护理心理学的教材更新速度慢,导致各种研究结果在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的传播受到影响。此外,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较为注重基础护理以及专业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心理护理的认知水平不足,导致了在这方面的继续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想提高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水平,需要加速新的护理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了解心理护理的基础概念,并采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开展心理护理。同时也要加速护理心理学教育教材的更新,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习最新知识与理论,从而提高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整体水平。
2.促进心理护理的规范化发展
心理护理与其他方面的护理相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护理服务的规范化,例如美国心理护理的实施流程为: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心理护理的实施→评价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心理护理的规范化流程,并纳入特色的相关策略,注重规范化与实效性的体现,强调心理护理过程中患者个人因素的保护,准确评估患者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针对患者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在实施之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展开后续策略的制定等。近些年来,我国临床开展了一系列心理护理相关研究,为规范化心理护理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通过在全国临床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等措施,并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和检验,从而加速心理护理的发展与完善。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社会环境的变化,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对于临床治疗效果也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多数患者对于疾病以及相关治疗措施的认知水平较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对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有研究指出,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失眠率,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安抚患者不安的情绪,同时可以通过想象法以及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同时还要加强疾病以及手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对于疾病以及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3.创新心理评估的方法
心理评估对于心理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被广大医护人员所重视,但是评估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是困扰临床护理的一大难题。在目前的心理评估方法中,缺乏的是量化评估指标,目前多数护理人员只能够通过观察或询问的方式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但是由于主观因素的差异对患者心理状况评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速心理评估工具与方法的创新,或是借鉴国内外的心理量表,从而应用于临床评估中,有助于提高心理评价的效果。例如“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评定量表”是一种心理评价工具,其能够反映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心理护理的针对性。
结束语
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护理心理学研究结果、提高心理护理的规范化水平、创新心理评估的方法等方式,从而提高临床心理护理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科学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患者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
参考文献
[1]李芳,闫跃武,柴海云等.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6,30(3):222-225.
[2]李李.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34(9):65-66.
[3]周海英,白小艳.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63-164.
[4]林海燕.探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33):121-122.
[5]李芳, 闫跃武, 柴海云. 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6, 30(3):222-225.
[6]徐丹, 钟涛, 张海丽,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6, 22(12):2102-2105.
[7]袁平丽. 心理护理干预对唇腭裂患儿术后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患者家属健康状况调查[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8):93-95.
[8]王东红. 探讨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7(1):00159-00159.
论文作者:廖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措施论文; 状况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