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特别要积极发展高职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职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在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最近又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要“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育部为何提出特别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呢?高等职业教育是怎样一种教育呢?本文将从社会人才合理结构、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以及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三个角度来论述以上问题。

一、社会人才的合理结构是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而社会教育类型的合理结构是社会人才合理结构的根本保证。

社会人才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但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来分析和确定人才类型,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也更容易使人们理解从这种角度分析既有利于明确教育分类,也有利于教育促进和保证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生产或工作活动对人才需求,总体上分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学术型人才,后者称应用型人才。在科学原理(即客观规律)形成为社会的直接利益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转化:一个为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一个是将工程(或产品)设计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而应用型人才中,又可分为两类,一是从事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的工程型人才;一是从事生产工艺、产品生产的技术型人才。据上分析,社会人才可有四种类型:

(1)学术型(科学型、理论型)人才。 这类人才专门从事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作,如物理学家、化学家、语言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

(2)工程型(设计型、规划型、决策型)人才。 这类人才从事于对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事业的设计、规划、决策工作。即在工作或生产活动前对活动进行预先考虑并作出全面安排的工作,例如工业产品开发设计、产品产销决策、城市规划、电信网络规划、农田水利设计、园林设计等。他们的职务是各类设计工程师和规划工程师。

(3)技术型(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 这类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经过他们的努力,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才能变换为物质或者对社会运行产生具体作用。这种人才如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作业长、护士长、会计、导游、飞机驾驶员等。

(4)技能型(技艺型、操作型)人才。 这类人才也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他们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依赖于技能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智力技能来完成任务。技术工人属于这类人才。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大多数技师也仍然属于技能型人才。但是在石化、钢铁、航空、半导体等大型企业或现代化企业中,技师劳动组成中的智力成分已占相当大的比例,因而这些现代技师不能纳入技能型人才,而应归入技术型人才。一些高技术设备的操作者,虽有操作内容,但不能简单地纳入技能型人才,必须分析其智力成份的多寡来决定其是技术型,还是技能型人才。

应该强调,上述“工程”、“技术”的含义是由这类人才的活动特点、工作内涵所规定的,因而是广义的。如当前“工程”用语已延伸到“包装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而“技术”含义也已覆盖到“管理技术”、“教育技术”、“医疗技术”、“经营技术”等。

四类人才对社会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学术型人才的重要性十分清楚;工程型人才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没有他们的设计,开发和规划工作,就不可能产生从宇宙飞船、电脑、空调到花园城市等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而大千世界离开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劳动,也根本不可能实现。前两类人才的工作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但后两类人才的作用尚未得到社会的充分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可是,我们应该看到后两类人才正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在社会和经济的总体运行中,是实现科学技术转为现实生产力的十分积极的重要因素。

这四类人才的智能结构显然不一样,因此培养这四类人才的教育类型也是不同的,于是应有四种类型的教育分别培养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即学术教育(科学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后两类教育,在我国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了使社会人才类型有合理结构,社会的教育类型也就必定要有合理结构。否则,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总体运行和发展,“科教兴国”的重要任务也不可能圆满完成。当前,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设备、产品甚至管理中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高级技术型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正是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

二、高等教育结构处于不断变动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技术型人才的智能内涵日益丰富。它的教育层次已高延到高等教育领域,世界各国对高等教育结构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确立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

社会人才类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发展的。社会的教育类型也随着人才类型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开拓的。以英国为例,工业革命以前,社会所需要的主要是学术型人才,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校主要进行文、史、哲方面的学术型教育。工业革命以后,工业产品日趋复杂,工厂需要有专门设计产品的人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的工程师。 但传统大学又不能培养这类人才。 于是通过“新大学运动”在1926年创立了第一所新大学——伦敦学院。接着又出现了一批新大学如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利物浦大学等。

这些大学与地方工业息息相关,主要为本地区培养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所以,这些新大学的出现,也就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产生,其培养的是产品开发、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鉴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工厂还不需要专门负责解决制造过程中技术问题的技术型人才。

20世纪,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进入生产的势头愈来愈猛。生产现场的各种工艺装备不仅日趋复杂精确;而且更主要的是工艺过程已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不但是各种装备和仪器的组合,也是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光学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因而,工程师就不能如原先那样同时负责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工作,生产就需要专门人才来处理现场技术问题。这就出现了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这类人才只要是中等教育水平就能胜任,于是相应产生了中等技术教育。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至今,科技的迅猛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职业岗位的总体结构,产生了以下变化趋势:

(1)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如机器人技术员、CAD/CAM维修技术员、数据处理与系统分析人员、重水厂和核动力技术员、EMS(柔性加工系统)操作调试维修人员、 计算机控制仿形铣床操作人员、超声波测试员等。

(2)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分布出现了新趋向, 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如广告编辑、广告推销监理、广告设计、企业估价员、商标代理人、旅行社经理、审计监理、证券咨询员、投资分析员、投资经纪人、证券推销代理人、外汇交易员、信贷员等。

(3)原有的职业岗位,产生了既有分化又有复合的现象。 例如护士岗位,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工作也逐渐专业化,细分成精神科护士、外科护士等。在技术水平上,也拓展了幅度。我国已分化为五个层次:主任护理师、主管护理师、护理师、护士、助理护士。会计岗位是另一个典型实例。不少其他岗位也都存在类似的分化现象。

社会职业岗位除分化外,尚存在复合趋势,出现了不少智能结构呈复合特征的职业岗位。这种复合有两种类型:技术与技术的复合,如机械与电气的复合——矿井机电合一岗位;技术与技能的复合,如加工中心编程、操作、维修岗位。这种岗位中,专业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形成了独立的职业岗位。

不论是由于高新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岗位,或是由于第三产业兴起而增加的岗位。它们的技术含量和智能水平都比较高,中等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中等技术人才已不能胜任。《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中对这类教育有明确的限定,其中大部分岗位的普通教育程度GED=4(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职业培训年限SVP=7(相当于我国大学专科教育),一些岗位的GED和SVP水平还超过上述等级。

职业岗位在技术水平上的分化,一方面是岗位技术幅度的加大,另一方面是岗位技术层次的高延,于是教育层次也就相应高延。如一般护理岗位,原先都是中等专业教育层次,而分化后的高级护理岗位,包括主任护理师、主管护理师则需要高等技术教育培养。

职业岗位的复合也经常会导致岗位技术成份的提升和劳动内涵的丰富,因而,也必定会促使职业岗位教育层次的高延。

由此可见,由于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变动,出现了技术教育由中等层次高延到高等层次的高移趋势,产生了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高等技术教育,在我国则称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所以,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涌现了多种多样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美国大学中的技术学院;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和双元制的职业学院;英国的多科性技术学院;澳大利亚的综合技术学院;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印度、阿富汗、马来西亚的综合技术学院;日本的高等专科学校和短期大学、技术科学大学;韩国的初级职业大学;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专科学校和工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高级技术型人才,学制大多为2~3年,但也有不少国家如美、英、德、日等存在着四年制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缓慢发展状态。直到改革开放的80年代,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当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才出现了一大批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的职业大学。许多成人高等学校也举办了高职教学班。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改革也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其方向。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结构相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样,就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重大改革。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所编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第五层次(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划分成5A、5B两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于5B类。这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

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所编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D)中, 把第五层次的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特点描述为“对所学学科中的理论性、一般性和科学性原理不太侧重,花时不多,而侧重它们在个别职业中的实际应用。故所列课程计划与相应大学学位教育相比,修业期限要短些,一般少于4年”。从这一描述中可以看到, 第五层次的教育是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性质的教育。

1976年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对《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进行了修订。该项工作从1992年6月开始, 历时数年、几易其稿。1997年所完成的最终文稿将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大会审议。

新版将属于高等教育的第五层次(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划分A、B两类:5A是“理论型的为研究作准备的(历史、哲学、数学等)课程”;5B是“那些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

5A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可与高等教育第十二阶段(可获得高级研究文凭)的第六层次相衔接;5B的课程“比5A课程更面向实际,更为具体职业挂钩。”5B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习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

新版将5B的学制一般定为2~3年,但也并不排斥较长的学制。根据具体的专业要求,5B也可像5A一样达到本科或本科以上层次。

由上所述,可见5B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就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强调的培养目标——高级技术型人才。而且新版比原版阐述得更为明确。尤其是新版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对5B的学习年限和教育层次进行了拓展和提升。

1997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新版明确地提出了5B类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这说明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偶然现象,而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标志着以培养科学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为主的5A类高等教育和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5B类高等教育,已构成了现代高等教育结构的基础框架。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型人才。他们承担着将设计、规划、决策等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任务,是科教兴国中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5B类教育。它的出现是我国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结构的重大改革。

(三)当前我国提出特别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实现高等教育结构改革,造就一大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重大举措,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  ;  ;  

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