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策略论文_许伟泉

初中物理“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策略论文_许伟泉

广东省兴宁市黄陂中学 514551 

摘 要:所谓自主合作型课堂,就是变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为以个体学习为主、以互动互助学习为主;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单纯讲授,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场所,是学生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舞台。本文从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渗透了全程的教与学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初中物理 自主合作型 教学模式

一、“自主合作型”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提出及理论基础

作为“自主合作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指以一定的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在遵循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下,经过教师引导、调控、矫正,努力达到物理课堂“自主合作型”模式与物理教学规律的统一。为此,本人结合初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以及中学教学实际状况的需要,尝试构建自主合作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七环节操作规程。可简单地表述为:“定向激趣与巧妙设疑,问题引导与目标确定,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导学与合作释疑,练习巩固与检查、反馈,应用与拓展迁移,综合强化与知识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源于物理教学实际,指导于日常物理教学实践。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教师要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变式训练为主线,自主合作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课堂从学生自主预习开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矫正,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中坚持先学后讲、三讲三不讲 (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仍然不会的不讲)的原则,课堂围着学生转,使学生成为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自主合作型“七环节”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施

在新授课的实践与操作时,要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性,这样才能找准达标基准点。下面就新授课“七环节”物理教学模式进行分步介绍:

1.定向激趣与巧妙设疑。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般要求在设疑时采取“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奇入境,以情入境”,顺水推舟,导入课题。这样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借助趣味性、启发性、形象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可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准备状态。激趣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悬念式”、“实验激趣式”效果最佳。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覆杯实验”:手拿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问:“如果杯子倒置过来,水会流出来吗?”学生肯定地回答“会。”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演示:在杯口盖上塑料片,然后按住塑料片将杯口倒置过来,突然放在一名学生的头上。当学生看到杯中的水一滴都没有流出来,为这名同学“安然无恙”惊讶万分时,兴趣自然激发。

2.问题引导与目标确定。定标是“自主合作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重要环节。作为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更是目标教学与课堂结构的组成要素,是课堂教学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定标的恰当与否,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物理教学正常的课堂达标活动,也是影响教学的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每节新授课中师生双方要明确目标。授课时教师牢记目标;达成时师生强化目标;反馈时学生深化目标;检测时学生巩固目标,直至分析矫正时师生总结目标。有了强烈的目标意识,才能为学生提供认知学习的方向性与指令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干什么?就是要在吃透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重新诠释、设定“单元目标”“这一课目标”,使其能够符合实际。物理的教学目标,从总体来讲可概括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3.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当然,一般的探究过程只包含其中的几个要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一般必不可少,如何设计、怎样设计、用什么方法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用黑板、投影仪、视频台等教学媒体器具展示教学目标后,为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诱因,学生在目标引导下,自读教材,可分为学生自学、组内讨论、组际交流、展示反馈四个环节。比如“研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地假设、猜想,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有的同学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这一猜想,学生们有一致的共鸣。于是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探究方案,此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通过讨论确定运用控制变量法,在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密度不同,研究所受的浮力是否相同。简略步骤: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和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使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两次示数求出浮力,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则要进行巡视、答疑、辅差。这种自学既是认知性的学习,也是情感性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其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学习材料的分解、编码、重组时精力集中,阅读速度加快,识记知识较多。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自学障碍,从而指引优等生自主发展,重点引导差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并从中获取收益,并调整后续教学的目标和进程,这样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目标导学规程。

4.导学与合作释疑。教师通过师生间的这种信息反馈,达到了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需要从对方那里得到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与“学”的工作。通过不断反馈,教师将探究物理学与物理教学中的情感转移给学生,学生则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做好反馈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5.练习巩固与检查、反馈。教师可将不同层次的限时试题分发给若干中差生测试。待学生完成后,集中公布标准答案进行集体矫正,同时完成差生辅导,使全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诊测达标效果,至此形成认知上的初次反馈。通常此项达标率在80%~95%之间,绝大多数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反馈最好是及时反馈而不是延时反馈,因为及时的反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深,可以利用学生留下的记忆表象增强记忆,强化正确认识;同时纠正错误,防止错误认识。学生在学了一章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后,通常要做一些习题。如果大部分正确,并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所学的内容也记得牢。部分错误之处,只要教师及时帮助纠正,再通过学生自己思考理解,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自然地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训练了他们的发展性思维能力。

6.应用与拓展迁移。在物理学中,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许多共同的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正确迁移的情境。通过引导、训练,开发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能够掌握新旧知识、新旧课程的共同特点,善于分析物质运动发展的过程、条件,及其各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迁移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7.综合强化与知识评价。在新课授课结束前10~15分钟,教师借助标准化题型的检测题或《物理教学优化作业》的效果测试题,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每一小组第一个完成的,教师给予面批,并让他们回到各自学习小组去指导、评定有困难的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成长和提高。教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向优等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目标的检测材料,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指导的目标,使全班各层次学生都吃得饱、吃得好,并留少量的课外分层作业。

参考文献

[1]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学法.2014。

[2]阎金铎 田世昆 初中物理教学通论.2009。

[3]黄顺基 吴延涪 黄天授 刘大椿 自然辩证法教程.2015。

[4]邓言军 “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学习策略.2017。

论文作者:许伟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初中物理“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策略论文_许伟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