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多发的状况,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工贸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
关键词: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防范措施
本文意在讨论在有限空间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各种危险进行辨识、控制,即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预防事故的发生,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的程度。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
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有限空间是指各种设备内部(炉、罐、仓、槽车、管道、烟道等)和城市(包括工厂)的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船舱、地下隐蔽工程、密闭容器、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以及农村储存红薯、土豆、各种蔬菜的井、窖等。通风不畅的矿井也应视同为有限空间。
总之,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机具和缺氧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有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即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包括:施工、维修、保养、清理等。
定义为有限空间需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体积够大,人能够完全进入;
(二)进入出口受到限制,不能自如进出;
(三)并非设计为用来给人员长时间在内工作的;
(四)自然通风不足,含有潜在毒性或危险空气。
二、有限空间分类
(一)密闭设备:
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
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
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四)冶金企业非标设备:
高炉、转炉、电炉、矿热炉、电渣炉、中频炉、混铁炉、煤气柜、除尘器、排水器、煤气水封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事故类型及典型作业事故
(一)事故类型:
1、中毒、窒息
有限空间作业的事故类型包括中毒、窒息、火灾、爆炸、淹溺、掩埋、坍塌、化学腐蚀、触电等,其中以中毒和窒息为主。
有限空间内产生或积聚的一定浓度的有毒气体被作业人员吸入后会引起人体中毒事故。
2、爆炸与火灾
有限空间发生爆炸、火灾,往往瞬间或很快耗尽有限空间的氧气,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严重后果。
3、淹溺有限空间内有积水、积液,或因作业位置附近的暗流或其它液体渗透或突然涌入,导致作业空间内液体水平面升高,引起正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淹溺。
4、坍塌掩埋有限空间作业位臵附近建筑物的坍塌或其它流动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流动,容易引起作业人员被掩埋。
除此以外,还包括灼伤与腐蚀,高温作业引起中暑,触电伤害;有的作业如电、气焊作业还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伤害,尖锐锋利物体引起的物理伤害和其他机械伤害等。
(二)2018年典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3月28日,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一停产关闭的火纸作坊,1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污水池安装抽水泵抽运污水,在池中晕倒,另外3人先后进入池中救援也相继晕倒。事故造成4人死亡。
4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新胜小康村排污泵站化粪池进行维修疏通时,1人进入化粪池后窒息,其他人员在施救时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5月13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天乐大厦物业管理单位,组织人员在地下室化粪池进行清理和设备检修时,1名作业人员不慎掉进化粪池,其他3名作业人员在营救过程中相继落入化粪池。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5月16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山东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在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市中牟分公司安装地下光缆时,1人中毒,另外2人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5月23日,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博资清洁科技有限公司1名工人在污水处理站更换泵站作业过程中不慎落入污水池中,另外2名工人在施救时先后落入池中。事故造成3人死亡。
5月24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新华人寿保险合肥后援中心建设工地,1名工人在地下室作业时缺氧被困,有5名工人先后进入救援时被困。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5月26日,广东省东莞市华业鞋材有限公司,1名员工进入4号皮浆池不久晕倒。3名工友先后入池救人,均晕倒在池中。事故造成4人死亡。
5月26日,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健民淀粉糖业有限公司,在进行集水池清理作业时,1名工人不慎滑入池中,另外2名工人先后进入池中施救。事故造成3人死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事故主要暴露五大问题:一是未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腌渍池、纸浆池、市政管道、地下室等各类有限空间,在清淤清污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极易造成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事故单位没有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未落实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未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未确认情况下实施作业,导致事故发生。二是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不当,8起事故最初均为1人遇险,但由于事故单位和现场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缺失个体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在没有弄清致害因素,也没有采取可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三是对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事故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不健全、不落实,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配备不全,没有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措施缺乏针对性,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四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组织过有限空间知识培训或培训质量不高,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对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缺乏监护救援知识和能力。无知者无畏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五是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区对相关行业有限空间监管工作不够重视,对相关制度规定和安全知识技能宣贯培训工作不到位,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四、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措施
(一)安全宣传和教育
加强全民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防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形式宣传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和防范事故的方法。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协会的作用,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安全培训,提高公众应急处置能力。
(二)安全培训
企业要把有限空间的安全作业作为新员工入厂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定期培训作业前培训结合,对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培训。未经培训,不得参加有限空间作业。
(三)建立和制定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并督促执行。
(四)制订编制应急预案、演练
1、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针对本次有限空间作业制订和编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备应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2、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等都要熟知预案内容和救护设施使用方法。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做好应急预案演练的总结,使作业人员提高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的能力。
3、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4、要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企业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六)事故发生后施救方法:
若不幸发生紧急事故,企业和施工人员应秉持“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积极开展自救,但是严禁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其中绝大多数是中毒、窒息事故,造成作业人员心跳、呼吸骤停,若盲目施救或救护不得法,往往造成伤亡扩大。
作业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和心肺复苏技能,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也应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等。
若事故现场较为复杂,救援难度较大,超出企业自救能力时,应立即报警,并向社会救援力量求救,切忌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五、认真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工作措施和有关标准
(一)切实落实近年来提出的对策措施和工作要求
2009年8月25日,总局以办公厅文件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09-125号)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安监总管令第59号)
《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14-37号)
(二)认真落实有关安全技术标准
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面广,与各行业(领域)的安全操作规程都相关,如煤炭行业的瓦斯防治、化工行业的有限空间作业、特种设备的检维修等。有限空间作业有关的部分法规标准: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T 707-2013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GB 12942-91
六、结论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多,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一旦遇险,施救难度大,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通风不良对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监管不力和防护装备失效,再次是作业中产生易燃,有毒,窒息性气体,微生物行为分解窒息气体或易燃气体,以及可燃物泄漏和可燃物残存,引火源,作业伤害等,对此应重点加以防范和控制。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应重点考虑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管理,采取通风措施,严格落实作业保障装备,严格控制引火源等方面,同时也要加强对引起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其他基本时间加以控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浩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2009年9月;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宣教中心,《有限空间作业》,团结出版社;
[3]安全监管总局监督管理四司,《有限空间勿犯“无限”错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官网,2016年;
作者简介
潘升平,1980年9月,男,汉,安徽省合肥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论文作者:潘升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作业论文; 空间论文; 事故论文; 人员论文; 化粪池论文; 企业论文; 池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