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单元内文本在语言、题材、方法、主题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设计每篇课文的教学策略,同时这些设计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单元文本 语言 题材 方法 主题 融会贯通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3-049-02
引言:根据单元文本特点,设计每篇课文的教学策略,同时这些设计融会贯通,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感悟。
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每册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若干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或者题材相似,或者方法相似,或者主题相似。如何针对这些特点组织教学,把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呢?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标题为“危急时刻”,两篇讲读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自读课文《鸡毛信》。
这三篇文章都围绕英雄人物在危急时刻化解危机、转危为安来选材。在写作方法上也有相同之处,按照遇到危机,化解危机的顺序来写。
第十单元标题为“家园的呼唤”,三篇讲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鸟儿的侦察报告》、《绿色千岛湖》,自读课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细读这一单元,会发现这几篇文章前后有很强的逻辑联系,《只有一个地球》提出论点,《鸟儿的侦察报告》从反面举例论证,《绿色千岛湖》从正面举例论证,《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则进一步指明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应该具有的态度。
下面就以这两个单元为例略谈怎样以单元文本组织教学,把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第八单元“危急时刻”教学过程
一.《“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元题目“危急时刻″
1.理解词义
2.读P82“语文天地"中“读一读”词语,理解“危急时刻”
(二)品读感悟“诺曼底”号“遇到危机”部分
1.“诺曼底”号轮船的危急时刻是什么时候?
2.哪些语句写出了“危急”?
(三)理解结果——“转危为安”
(四)理解如何“转危为安”,赏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五)再次感悟在危急时刻,什么品质最重要。
p86“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中有一题:
在危急时刻,你认为下列品质中什么品质最重要?为什么?
在这一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刚学过的语言,加深认识,强调必须结合课文来谈,这样,哈儿威船长镇定,干练,勇于担当的形象就会在学生心中屹立不倒。
这篇课文的教学从解题入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采用变序教学,单元教学伊始,就让学生读P82“语文天地"中“读一读″里的词语,理解“危急时刻”,然后按照遇到危机,化解危机的顺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人物形象。
二.《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过程
1.理解“生死攸关”,来理解“危急时刻”。
2.自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在写作顺序上,和《“诺曼底”号遇难记》有什么相同之处?
4.在“危急时刻”,妈妈,儿子,女儿分别怎么做的?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品质?
这课的教学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三.“语文天地”中《鸡毛信》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总结《“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解题
抓住单元题目“危急时刻”,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课文中,危急时刻指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危机?从哪些语句看出危急?
2.“危机”是怎样化解的?
(1)从哪些语句看出危机已经解除?
(2)危机是怎样解除的?
(3)主人公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以此为阅读提纲,学生自读自悟《鸡毛信》。
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教学过程
一.《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元题目“家园的呼唤”
1.理解“家园”
(1)家园是人类休养生息的地方。
(2)家园是什么样的?里面会有什么?
(二)品读课文
1.思考为什么写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的样子,为什么要写地球上的各种资源。
2.了解地球上的资源利用现状,理解“生态灾难”
3.理解“只有”。
4.“家园”会呼唤什么?
5.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鸟儿的侦察报告》教学过程
(一)回归单元切入文本
第十单元题目“家园的呼唤”,鸟儿的家园在哪儿?
(二)自读全文,思考鸟儿发回的几封报告,与《只一个地球》哪些内容相对应?
1.读课文,思考鸟儿遭遇了什么?
2.这些动物的遭遇属于《只有一个地球》中提到的哪方面的生态灾难? 3.这些不幸的鸟儿会呼唤些什么?
三《绿色千岛湖》教学过程
(一)回归单元,初步解题
1.绿色千岛湖是谁的家园?
2.读课文,划出表现动物们快乐生活的语句。
3.如果《鸟儿的侦察报告》里的鸟儿来到千岛湖会看到什么情景?
4.这片乐土仅仅是大自然的恩赐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5.鸟儿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报告?写一写。
6.再次回归单元解题——绿色千岛湖仅仅是动物的家园吗?
(1)千岛湖现在是著名旅游风景区,哪些同学去过?
(2)谈谈见闻感受。
(3)千岛湖不仅是动植物的天堂也是人类的乐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4)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奇迹。”
(5)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回归单元整体。
1.学了这个单元三篇课文,怎么理解生态破坏与生态保护?家园会呼唤些什么?
2.《绿色千岛湖》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3.《只有一个地球》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4.怎么理解习主席的这句话“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
四《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教学过程
1.自读,思考,这篇文章在写作内容上与本单元的哪篇文章最接近?
2.作者写了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3.作者为什么而生气?
4.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综上所述,树立了单元文本意识,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不仅研究单篇课文的题材,主题,方法,还能将单元内所有文本,所有思考题前后联系起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逻辑联系,从而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根据这些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品读文本为根本,让文本流动起来,上一课的写作方法成为理解下一课的钥匙,前后课文的内容互相印证,这样,语言文字活起来了,写作内容活起来了,写作方法活起来了,最终带动学生思维活起来了,学生就能充分吸纳课文中的语言及知识,构建新的认知,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听、说、读、写,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黄壮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单元论文; 课文论文; 千岛湖论文; 危急论文; 诺曼底论文; 时刻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