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今大学生无处“安身立命”?论文_张敏怡

为何当今大学生无处“安身立命”?论文_张敏怡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当代中国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该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和姿态面对今后的大学生活。而这种人生态度对大学生在校时的生活和对今后走上社会后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情,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懂得如何“安身立命”。

大学的时光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岁月,而在这四年的我们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大学之不同于中学,最根本的转变在于:在中学,老师和父母为你安排好了一切,对你的要求也极其简单,你只要按照他们的安排去生活即可。中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来自学校、老师、父母的教育,而大学生则是主动地接受教育。很多大一新生会说,考上了大学,满怀憧憬与希望踏入大学,结果发现,处处有不如己意的东西,一上课发现老师讲的也似乎不比高中老师讲得好,大学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愉快。逃离高中的高强度的管理之后,他们变得颓废,变得没有目标,身边的例子数不胜数。

那么,这让我们联想到这么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大学生,该如何“安身立命”?

儒家的“安身”是指从自身精神需求出发,从而形成自身的存在价值。儒家的“立命”,是指从自我内在的心灵深处寻求生命的终极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儒家把安身立命看作是在社会上做事并获得成就之事。而我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安身立命即大学四年有所作为。

首先,儒家认为,在自然界中,人具有最高的地位。但是,儒家也清楚地认识到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人首先得遵循道家的“顺其自然”,也就是遵守自然规律,并以之为基点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学像是一个小社会,开展大量的比赛、部门的面试等已成为家常便饭。比赛总有输赢,而被淘汰的人总会哀叹“又输了”。但追根究底,主要还是能力强弱的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规律打以前就已经存在,也就是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一直被沿用到现在的各个方面。如不靠自己的努力,对学习只是不思进取,在当今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永不会有立足之地,甚至成为那只被饿死的英武,被社会淘汰。日常生活中,“自古英才出自寒家”,寒家之子,在忧患中学会了克服困难的方法,无论何时何地知道控制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标,能够做到慎独,掌握了生存的本领,成为人生的强者。

然后,大学生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小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多人觉得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听别人都是这么说的。假如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高中生面对的压力只有高考,而大学生面对的则是绩点、奖学金、评优评奖、就业、考研、出国留学等等一系列的压力。近年来,这些压力都有愈演愈烈之势。在高中时候大家目标都是一样的,因此大家只为这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但是到了大学,每个人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同,甚至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于是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就会显现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同学明确重心在认真学习,有的同学一股脑扎进社团、部门活动,而有些人每日坐在寝室摆弄着那巴掌大的手机,或是沉迷游戏,到了饭点,打开app,叫上一份外卖,其余时间就瘫倒在床上,就这样完结了一天。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并有着实际目标并着手去为之努力的人,他们的生活并不比高中轻松甚至比高中要累的多。而大多数情况下,愿意一直奋斗着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有更好的前景。

那么,先定一个小目标,这个目标必须要切合实际状况,这才有实现的可能。既然有了小目标,也一定要敢于踏上这条追梦之路。虽然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成功。生活不会因为你想要做什么而给你报酬,也不会因为你知道什么而给你报酬,而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才会给你报酬。一个人的目标是从梦想开始,一个人的幸福是从心态上去把握的,而一个人的成功则是在行动中实现的。因为只有行动,才是滋润你成功的食物和泉水。

孔子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更要有艰苦奋斗,勤劳努力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在我看到的大学生中,大多数都过得太安逸、太自在,而只有少数人是在真正地“艰苦奋斗”。早读,大家匆匆忙忙地起了床,洗漱完跑到教室不为学习,只为早点到;晚上,同学整齐坐在教室里晚自习的背后却是不停地抱怨:怎么大学还有晚自习?而还剩多少人是抱着自愿的态度来的?如今的中国跟从前大不一样,我们大可不必像老前辈那样,凌晨四时就起,踏十几公里的崎岖的山路去上学,但我们依然要继承祖辈留下来的优秀的传统。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历史上,凡是有所为的人,无不具有努力奋斗的品质。

“一帆风顺,世上没有这样的河流。”这四年并不会平坦,而我们该做的,应该是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人生态度去面对。英国作者萨克雷说:“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比它美,它也对你美,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学业上,一定有成功也有失利。有所不同的是“无处安身立命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从而使每次都能深深打击他取胜的勇气,而成功者总是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在大学生心中卡着的还有一块巨石,那便是人际交往。远离父母朋友只身来到陌生的城市,独自开始四年的大学生活。这时,我们要明确,自我中心主义是集体生活中的大忌,必须坚决摒弃。相信有不少新生都是独生子,在家爷爷奶奶宠着,爸爸妈妈爱着,人人都视你为掌上明珠,事事都以你为中心,其他同学又何尝不是,所以你不能要求别人事事都迁就你。俗话说“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宿舍同学成员之间交往的深入,最初的陌生感渐渐消失,一个个都原型毕露,很多问题都产生在我们面前。比如,早上,A同学因为早课需要早起,而B同学还在睡梦中,但是起床难免会弄出点声音来,B同学因为被吵醒而开始对A同学产生厌恶感。墨子强调“兼爱”,兼爱以天志为源头,引导出天爱万物,养万物,包容万物,因此,人也该爱万物,养万物,包容万物,把你看成我,你是我,我是你,而我会如何。我们应该与他人真诚相待,也只有真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在大学里,我们应如孔子一般,确定自己安身立命的目标,寻找自身的价值;我们应如墨子一般,学会兼爱,包容万物。找准自己的方向,在充实地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带多年后回头,可以感谢当初这个努力的自己!

论文作者:张敏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为何当今大学生无处“安身立命”?论文_张敏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