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低碳经济战略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战略论文,经济论文,低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战后,日本的环保理念经历了由治理公害到保护环境、再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立国”思想。①事实上,早在1997年12月,日本政府就设立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本部,次年10月又制定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随着1999年4月颁布实施《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基本方针》,日本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对策框架基本形成。2004年4月,日本环境省所属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设立“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远景”研究项目组,共同研究日本2050年低碳社会发展的愿景和路线图。2007年2月,该项目组提交了《2050年日本低碳社会远景》的可行性研究,首次正式确认了日本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能源需求的同时减排温室气体70%的技术可行性。②同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清凉地球50”构想,倡导建立低碳社会。至此,日本的低碳经济战略思想已现雏形,一场影响深远的低碳革命拉开帷幕。
一 日本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高速增长,为日本赢得了“经济优等生”的美誉,也使其饱尝了环境污染的苦果。面对环境和能源的双重约束,日本从70年代开始对原有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并探索解决之道。进入80年代,极端气候频发、大气臭氧损耗、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深刻意识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紧迫性,也由此触发了气候治理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日本的低碳经济战略,正是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应对环境问题,日本发展低碳经济还有其特定的政治意图和经济目的。
(一)国际气候谈判博弈加速了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就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③,但直到80年代全球变暖所引发的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时,人们才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普遍重视。随着1995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第二次评估报告》的出台④,有关“地球变暖的人为原因”的认知争论告一段落,全球转而进入探讨减排措施的新阶段。围绕《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与履行,一场涉及温室气体减排的指标、框架、途径以及缔约各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的国际博弈悄然展开。
这场博弈的根源在于,温室气体减排不只是单纯的环境问题,它具有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重属性。谈判涉及当事国的现实经济代价,也关乎其未来发展空间和国际地位变化。在博弈中,欧盟凭借其技术领先优势,率先采取减排措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并在协议中承担了减排8%的义务,成为防止气候变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其中,英国在2003年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并将其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推行,先后制定实施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经济政策,希望以此保持其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美国则是“以退为进”,先是质疑气候变化理论的科学性和减排框架的公平性,并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为由拒签《京都议定书》,而后又推行“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伙伴计划”等由自己主导的减排方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博弈。在这种情况下,自诩为“先进环保国家”的日本自然也不甘失去主导权,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经济长期低迷凸显了日本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2009年4月9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阐述“新经济增长战略”时强调,世界经济已进入重大调整期,日本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他认为“日本回到依靠出口传统产品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之路已不现实”,未来应该探索以“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建设健康长寿社会”以及“发挥日本魅力”为支柱的经济振兴之路。⑤此番讲话,是对日本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更是对日本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也道出了日本推行低碳经济战略的深远意义。
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日本步入了战后历时最长、程度最严重的经济萧条。尽管政府采取了诸如财政重建、金融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措施,但日本经济还是难逃“失去的十年”的厄运。虽然个中原因错综复杂,但就其根源而言,还是因为日本战后所遵循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成功转型,日本还没有培育出能引领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石油危机后,出于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日本于1974年、1978年和1993年分别提出了“日光计划”、“月光计划”以及“新阳光计划”等能源战略,积极推行节能措施和能源多样化政策,大力开发节能技术、新能源和石油替代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日本的单位能源消耗量。但是,近年来日本在能源领域中却没有新的显著进展。⑥另一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环境问题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兴国家经济的崛起和世界经济的复苏,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和资源竞争也日趋激烈。资源能源短缺和地球环境受损,逐渐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日本从90年代末开始便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进入21世纪后,日本陆续推出了《循环型经济基本计划》、《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清凉地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以及《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等多项措施。尽管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核心却都是开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绿色革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恰恰是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
(三) 日本利用环境外交谋求大国地位的谋略遭遇现实难题
1989年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外交蓝皮书》,首次将全球环境问题列为日本外交四大课题之一,这成为日本开始实施全方位环境外交的重要标志。⑦实际上,日本把环境问题作为开展外交活动的一个立足点,是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其“大国化”政策的政治诉求。具体来讲,日本环境外交的兴起,主要基于以下四点原因。
1.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环境问题开始凸显。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的威胁大幅降低,气候变暖逐渐成为显性的全球政治议题和重大的国际关系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积极开展合作和对话。这给日本开展环境外交、展示参与国际事务能力创造了外部需求。
2.借助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为走政治大国道路赢得国际支持,是日本开展环境外交的内在动力。战后,在“美主日从”的同盟框架下,沦为“政治小国”的日本自然也只能是“外交小国”,只能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追随者,日本也因此走上了以“经济立国”为核心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带给日本极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的同时,也强烈激发出其走向“政治大国”的政治诉求,日本已不再甘心做“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式的跛脚国家。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公开提出要做“政治大国”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3.为应对环境公害问题,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就致力于环保立法,积极开发环保技术,公害治理成效显著。石油危机后,日本又连续推出一系列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创新计划,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技术和资金的明显优势,以及“环保大国”的良好形象,为日本开展环境外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工具。
4.与军事、安全等问题相比,环境问题的政治敏感性较低,日本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外交攻势、扩大国际影响力、实现“大国化”的战略目标,可减少美国的过度反应及国际社会的猜疑,阻力相对较小。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日本积极组织和参加涉及环境问题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立法活动,其关于国际气候谈判的政策也从最初一味追随美国反对制定具体减排目标转变为独立签署协定并努力说服美国改变立场。⑧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者与倡导者,日本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瞩目与赞誉,也遭遇了履约减排的难题。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到日本其目标是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排6%。但现实是,2006年日本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反而比1990年增加了10.3%,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11.3%。⑨从维护日本环保大国和减排模范的国际形象出发,出于为日本顺利走上政治大国道路赢得国际支持的考虑,日本有必要采取更加有力的减排措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政府推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
二 日本践行低碳经济战略的主要举措
为践行低碳经济战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增设或者强化了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组织机构
为应对《京都议定书》,日本内阁府于2005年2月16日重组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本部”,作为制定应对气候变暖政策的法定机构。其中,本部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全面负责本部事务及指挥监督工作,副本部长由内阁官房长官、环境大臣及经济产业大臣担任。该机构的层次之高,说明应对气候变暖已经被纳入日本国家最高决策机制中。2008年2月2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宣布,内阁将成立“全球气候变暖恳谈会”(也称“低碳社会恳谈会”),由来自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12名专家组成,在内阁总理大臣、官房长官、环境大臣、经济产业大臣的共同参与下,专门负责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应对气候变暖的方针与策略。不仅如此,在“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本部”的框架下,日本政府有关各省也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设置了相应的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决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1.升格后的环境省,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加强对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事务的管理,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为此,省内增加了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机构,扩编了相关工作人员。如将原环境厅地球环境部升格为地球环境局,新设防止地球变暖对策课,专门负责推进实施防止地球变暖等地球环境保护政策;增设“全球环境事务审议官”职位,属于事务次官级别。2004年,环境省在中央环境审议会下设立地球环境委员会,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提供智力支撑;为应对《京都议定书》生效后进入第二阶段的国际气候变化框架谈判,地球环境委员会下又设立了“气候变化问题国际战略专门委员会”,其起草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战略》,是日本目前处理气候变暖国际事务的主要依据之一。2008年4月,地球环境委员会提出实现碳排放量最小化、实现能切身感受富足的简单生活、实现与自然共生的低碳社会等三个基本理念,为日本建设低碳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⑩
另外,为构筑新世纪的日本环境政策框架,2007年,环境省在中央环境审议会下设置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特别委员会”。委员会由26名委员组成,委员长由中央环境审议会会长铃木基之兼任,2007年2月26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之后,该委员会又陆续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3月29日的第四次会议提出了初步草案,5月29日的第十次会议最终确定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方案》并提请内阁审议。
2.经济产业省于2008年设立了“实用和普及碳足迹制度推进研究会”,旨在研讨制定适合日本社会发展的碳足迹制度。6月17日,研究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内容涉及碳足迹的计算评价方法、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将面临的挑战。(11)作为配套机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显示与评价规则研讨会”和“碳足迹制度国际标准化对策委员会”也于同年7月成立,共同推进碳足迹制度的制定、试点和实施推广工作。
3.农林水产省于2007年2月设立了“地球变暖对策研究推进委员会”,专门进行地球变暖问题的相关研究。2008年7月,该委员会发表了《地球变暖对策研究战略》,从地球变暖的防止对策、适应对策与国际合作等三个视角阐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12)
4.文部科学省于2009年8月11日设立了“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本部”和“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推进委员会”,希望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对建设低碳社会战略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分析,以制定缓和及应对气候变暖的对策。(13)
(二)推出了若干指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政策文件
2007年6月1日,日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建立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14)2008年3月5日,经济产业省发布《清凉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明确了节能降耗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规划了日本能源创新技术发展的路线图,提出了可推动二氧化碳大幅减排的21项技术。(15)同年5月19日,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公布《低碳技术计划》,强调了日本在减排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细化了实现低碳社会的技术战略以及环境和能源技术创新的促进措施。同时,环境省也公布了《构建低碳社会的12项行动》,提出建设低碳社会迫切需要做的12项行动及其可能实现的减排量。(16)
2008年6月9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日本记者俱乐部发表了题为《为构建低碳社会的日本而努力》的讲话(即“福田蓝图”),阐述了日本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立场,勾勒出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远景和蓝图,也表明日本把低碳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的思路已逐渐清晰。(17)同年6月16日,“全球气候变暖恳谈会”向首相提交了《努力实现日本的低碳社会》的政策建议,针对建设低碳社会的构想提出了日本的低碳理念、中长期目标及实现路径。(18)
2008年7月26日,日本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本部第21次会议通过了《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作为构建低碳经济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和国家方案,该计划从政府角度再次确认了构建低碳社会的发展目标,规划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路径和制度框架,成为日本低碳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19)为落实《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针对其中的太阳能发电发展战略,相关部门又于11月联合发布了《扩大太阳能发电行动计划》。2009年4月20日,环境大臣齐藤铁夫签署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提出了构建低碳社会、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强调了发展绿色社会资本、绿色消费、绿色投资、绿色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20)2009年7月,自民党向国会提交《推进低碳社会建设基本法案》,要求“政府应在法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21)上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日本已基本完成对构建低碳社会相关问题的研判,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幕正式拉开。
(三)开始实施部分低碳经济政策措施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行动已经开始,部分政策措施正式付诸实践。
(1)自2008年10月21日起,开始试行自愿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截至当年11月7日,已有包括东京大学、罗森公司、静冈燃气及山梨灌装在内的五家单位提出了进行国内排放权交易的申请。(2)稳步推进节能产品“领跑者”制度。截至2009年年底,日本已在汽车、空调、复印机、冰箱、微波炉等30种产品领域实行了此项制度。(3)推行低碳“可视化”政策,扩大节能标示制度的覆盖范围。目前,日本已对空调、冰箱、电视机、电子计算机、变压器及微波炉等16种产品实施了这项制度。(4)自2009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减免混合动力车等环保车辆的购置税和重量税的优惠政策。同时,政府还在对推行环保车辆补贴制度进行研究,计划对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以及满足一定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消费者支付补贴。(22)(5)从2008年开始,推行“环境模范城市”制度。2008年7月22日,“增强地区活力综合本部”宣布横滨、北九州等六个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市町入选首批“环境模范城市”,京都等七个市区町入选“候补模范城市”。(23)(6)自2009年5月15日起,开始实施绿色家电“环保积分制度”。“环保积分制度”是指向购买符合一定节能标准绿色家电产品的消费者归还“环保积分”,所获积分可用于兑换商品券等。2009年12月8日,日本政府决定面向住宅建设和改建工程推出“住宅环保积分”政策,拟用1000亿日元鼓励使用双层窗户和隔热材料改造住宅。
三 日本的低碳经济战略是超越“绿色新政”的“转型战略”
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效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大萧条提出“经济新政”的做法,号召世界各国通过大力投资环保产业来扩大需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即实施“绿色新政”。据此,日本也推出了“重启鼓励太阳能政策”等绿色投资计划。尽管日本政府声称其目的在于“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但这一“新政”还是难与其低碳经济战略相提并论。因为,虽然低碳经济战略本身也有带动经济增长、刺激经济复苏的功效,但这绝非日本实施该战略的最终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的低碳经济战略已经超越了当前流行的“绿色新政”,其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一)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实现“低碳社会”
从表面看,日本制定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目的,是实现到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60%-80%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但通过解析“福田蓝图”、《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等政策文件可以发现,日本发展低碳经济有着更加深远的战略目的,即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转型。
这一转型意味着日本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等的全方位变革,未来日本将构筑一个全新的社会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彻底摈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力争在实现碳排放量最小化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使人们从“通过大量消费才能实现生活富足”的单一价值理念中摆脱出来,转而追求“能够感受富足的简单生活”。(3)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在积极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增强自然碳吸收能力的同时,广泛使用“自然调和型技术”,减少人为的碳排放。(24)
(二)战略的推进措施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
从措施的实施主体来看,低碳经济战略强调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各自发挥作用,共同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1)国家负责制定规划,设计蓝图,提供长期而连续的经济政策,出台法律法规,促进信息披露以及推广普及新能源技术等。(2)地方政府应利用本地特色,大力推进“低碳城市”、“低碳社区”的建设,在绿色建筑、绿色办公、绿色交通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农村地区保护农、林、渔业资源,增加自然碳吸收能力,实现食品自给,降低碳足迹。(3)企业、家庭和国民个人要本着淳朴简单的生活理念,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生活方式,做到经常使用节能设施、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拼车”出行、遵循所谓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等。(25)
从措施的涉及领域来看,该战略覆盖了经济、科技、教育、社会等诸多方面。(1)发展低碳技术。即在大力开发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循环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等革命性创新技术的同时,普及太阳能发电、节能灯等现有先进节能技术。(2)构建低碳制度框架。包括引入碳排放交易制度、碳足迹制度、环境税制度以及实行碳排放可视化制度等。(3)进行低碳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21世纪环境教育计划”和“可持续发展教育”。(4)培养环保理念。
(三)战略的实施具有连续性,未因政府的更迭而改变
从2007年发布《2050年日本低碳社会远景》的可行性研究至今,日本政坛几经变化,首相数度易人,安倍、福田、麻生和鸠山等多届政府的执政策略多有调整甚至改变,但是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却始终如一,坚持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型的战略方向不变。
安倍晋三是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其任内日本制定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等战略构想,构建低碳社会成为“环境立国战略”的三大目标之一。福田康夫上台后,全盘接受了前任政府应对气候变暖政策的核心思想,并且对其内容进行了扩展,启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向低碳社会转换”上升为日本五大国策之一。(26)2008年9月,麻生太郎重启鼓励太阳能政策,并视低碳经济为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引领世界低碳革命”成为麻生内阁“新经济增长战略”的三大支柱政策之一。2009年8月,民主党击败自民党上台执政,引发了战后日本政坛的“强烈地震”。执政党的更迭并没有使日本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相反鸠山内阁进一步强化了构建低碳社会在其内政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鸠山由纪夫首相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到2020年使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削减25%”,并提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等援助以促进国际减排(即“鸠山倡议”)(27),以此强化日本在全球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中的“桥梁”作用和领导地位(28)。在国内政策方面,鸠山内阁将环境和能源产业确定为其“新增长战略”的六大战略领域之一(29),并在施政方针中指明了通过构建低碳社会来“化解危机、创造机遇”的战略方向(30)。
四 日本推进低碳经济战略的困境与难题
(一)如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日本低碳经济战略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如前所述,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是日本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制定实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在环境领域的具体反映。从长远角度来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并不矛盾,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也是近年来日本低碳经济战略得以稳步推进的原因所在。但是,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向低碳经济社会的转型,需要技术进步、行为改变和制度创新的支撑。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大量投入并产生转化成本,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分配格局的改变,影响不同领域、阶层、行业的利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争议和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节能减排的目标、内容和速度以及环保治理机制的构建,进而制约日本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日本国内围绕中期减排目标以及环境税的激烈争论,就是明证。
1.关于中期减排目标的争论。
福田内阁时期,日本政府确立了2050年比2005年减排温室气体60%-80%的长期目标,却一直没有明确到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为尽快制定这一目标,麻生内阁于2009年5月召开“全球地球变暖恳谈会”专门讨论此事。会上,经济界代表主张实行对经济冲击最小的“比1990年增加4%”的方案,而环境团体则坚持推行最严格的“削减25%”的方案。尽管麻生内阁一直希望“在环境问题上让日本引领国际社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较为保守的折中方案,即把中期减排目标定为比2005年减少15%。即便如此,这一数值目标还是引发了日本国内钢铁、电力等产业的强烈反对,一些企业表示“将被迫增加在设备投资上的负担,可能导致国际竞争力被削弱”,“将不得不考虑向海外转移工厂”。(31)
2009年9月,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更高中期目标。此举立即招致经济界的激烈反对,日本钢铁联盟会长、新日本制铁公司社长宗冈正二表示“很难理解”、无法接受,“要求进行紧急再商讨”。(32)神户工商联合会会长水越浩士则公开批评“荒唐无稽,有违国家利益”。就连经济产业省事务次官望月晴文也表示:“我们必须认识到,日本选择的是一条对国民和经济都非常险峻的道路。”(33)
2.关于环境税的争论。
环境税是另一个在日本国内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2004年11月,日本环境省对外发布“环境税具体方案”,计划引入环境税。此方案一推出,即遭到经济产业省及经济界的强烈反对。经济产业省坚持无需引入环境税也能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认为引入环境税后税负的增加将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经团联则认为环境税会扼杀日本经济的活力,抑制日本工业的发展,绝对不能容忍。(34)2004年12月9日,日本经团联、日本商工会议所、日本电力事业联合会等60余家经济团体召开集会,坚决表示一致反对环境税。面对反对声浪,环境省不得不做出妥协,在2005年推出的环境税新方案中收窄了征税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减免税的范围和幅度。即便如此,该方案也未能按预计在2006年顺利实施。2009年,鸠山内阁有意重启税制改革,消息一传出,反对之声随即又起,经团联会长御手洗富士夫表示“各企业在环境领域均在增加投资,反对新设环境税”(35)。结果,日本政府原定于2010年4月开征环境税的计划再次搁浅。
(二)气候政策受制于同美国等特殊国家的关系,是日本低碳经济战略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
出于促进国内社会转型以及推行环境外交战略的现实考虑,日本选择了相对独立的应对气候变暖政策,不仅积极推动《京都议定书》的签署,而且提出了相对较高的减排目标。但这并不表示日本的减排政策完全不受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不受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的制约。
实际上,在国际气候谈判的博弈中,多数情况下日本还是以美国政策追随者的身份出现的,其立场同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伞形集团”其他成员保持着相当程度的一致。历史上,在诺德韦克会议期间,日本就曾紧紧追随美国反对制定具体的二氧化碳减排标准,直到这一举动遭到国内环保力量的强烈反对才改变立场。即使在签署《京都议定书》后,当美国和澳大利亚相继宣布退出“议定书”时,日本的立场仍出现过较大的摇摆迹象,最后是欧盟的让步阻止了其继续退缩。(36)哥本哈根会议后,日本正式确认“到2020年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5%”的中期目标,不过这一方案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作为前提条件。这一点和美国、澳大利亚等“伞形国家”的立场又完全一致。可见,在树立“环保大国”形象、确立“低碳革命引领者”地位的同时,如何协调好同美国等“伞形国家”的政策步调,是今后日本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注释:
①環境庁編『環境白書』1999年版、大蔵省印刷局。
②『2050日本低炭素社会シナリオ:温室効果ガス70%削減可能性検討』、2007年2月、http://www.env.go.jp/council/06earth/y060-76/ref01.pdf。
③Yasuko Kameyama,"Climate Change and Japan",Asia-Pacific Review,2002,p.34.
④该报告认为,相关证据清楚地表明了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⑤麻生太郎『新たな成長に向けて』、http://www.kantei.go.jp/jp/asospeech/2009/04/09speech.html。
⑥参见王洛林主编:《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告(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74页。
⑦外務省『外交青書』、大蔵省印刷局、1989年9月。
⑧Yasuko Kameyama,"Climate Change and Japan",pp.34-41.
⑨環境省総合環境政策局『環境統計集』2009年版、エムア。
⑩中央環境審議会地球環境部会『低炭素社会づくりに向 けて』、2008年4月3日、http://www.env.go.jp/press/file_view.php? serial=11194&hou_id=9564。
(11)"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Study Group for Developing and Promoting a Carbon Footprint Program",http://www.meti.go.jp/english/press/data/nBackIssue20080617_02.html.
(12)農林水産省『地球温暖化対策研究戦略』、http://www.s.afirc.go.jp/docs/press/pdf/080729-02.pdf。
(13)文部科学省『低炭素社会づくり研究開発戦略』、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1/08/_icsFiles/afieldfile/2009/08/11/1282824_03.pdf。
(14)内閣府『21世紀環境立国戦略』、http://www.env.go.jp/guide/info/21c_ens/21c_strategy_070601.pdf。
(15)経済産業省『Cool Earth—エネルギ一革新技術計画』、http://www.meti.go.jp/committee/summary/0003720/files/02_01.pdf。
(16)"A Dozen Actions towards Low-Carbon Societies (LCSs)",May 2008,http://2050.nies.go.jp/20080522_press/20080522_report_main.pdf.
(17)Yasuo Fukuda,"In pursuit of Japan as a Low-carbon Society",June 2008,http://www.kantei.go.jp/foreign/hukudaspeech/2008/06/09speech_e.html.
(18)『地球温暖化問題に関する懇談会提言—「低炭素社会·日本」をめざして―』、2008年6月16日、http://www.kantei.go.jp/jp/singi/tikyuu/kaisai/dai05/05gijisidai.html。
(19)内閣府『低炭素社会づくり行動計画』、http://www.env.go.jp/press/file_view.php?serial=11912&hou_id=10025。
(20)斉藤鉄夫『緑の経済と社会の変革』、http://www.env.go.jp/guide/info/gnd/pdf/igecs_outline.pdf。
(21)『低炭素社会づくり推進基本法案骨子』、http://www.y-shiozaki.or.jp/pdf/contribution/090702_2_1.pdf。
(22)参见《日本政府将推出环保车辆补助金制度》,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4/04/content_11131360.htm。
(23)参见陈志恒:《日本构筑低碳社会行动及其主要进展》,《现代日本经济》2009年第6期。
(24)中央環境審議会地球環境部会『低炭素社会づくりに向けて』。
(25)『地球温暖化問題に関する懇談会提言―「低炭素社会·日本」をめざして—』。
(26)『第169回国会における福田内閣総理大臣施政方針演説』、http://www.kantei.go.jp/jp/hukudaspeech/2008/01/18housin.html。
(27)『国連気候変動首脳会合における鳩山総理大臣演説』、2009年9月22日、http://www.kantei.go.jp/jp/hatoyama/statement/200909/ehat_0922.html。
(28)『第173回国会における鳩山内閣総理大臣所信表明演説』、2009年10月26日、http://www.kantei.go.jp/jp/hatoyama/statement/200910/26syosin.html。
(29)『新成長戦略(基本方針)—輝きのある日本へ—』、2009年12月30日、http://www.kantei.go.jp/jp/kakugikettei/2009/1230sinseichousenryaku.pdf。
(30)『第174回国会における鳩山内閣総理大臣施政方針演説』、2010年1月29日、http://www.kantei.go.jp/jp/hatoyama/statement/201001/29siseihousin.html。
(31)《日本制造业担忧减排目标将削弱企业国际竞争力》,共同网2009年6月10日。
(32)《日本钢铁联盟会长要求日本政府再次商讨减排目标》,共同网2009年12月21日。
(33)《鸠山减排高目标“雷”倒了日本的经济界》,新华网2009年9月9日。
(34)参见易阿丹:《日本环境税及其在国内的反响》,《江苏环境科技》2007年第1期。
(35)《日本经团联会长反对开征环境税》,共同网2009年11月9日。
(36)Yasuko Kameyama,"Climate Change and Japan",pp.36,41.
标签:低碳经济论文; 环境税论文; 碳排放论文; 经济转型论文; 地球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 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