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特色发展模式及经验探索论文

袁家村特色发展模式及经验探索

鲁雨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10)

摘 要: 对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自2007年转型发展乡村民俗旅游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定性分析等方式方法,对袁家村历史溯源、自然和人文资源、地缘优势、产业兴起、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做法及成效进行深入探究。归纳总结了袁家村三产融合、利益联结、创新发展、文化传承等发展方式,以及不断完善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袁家村模式”所展现的产业发展特点、不断创新的绿色发展理念、高端人才的独特汇聚方式、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为其他地区乡村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袁家村;模式;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欧洲,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55年,法国巴黎的贵族组织到郊区农村度假旅游。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引导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同时期的西班牙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此后,乡村旅游在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相继发展壮大。我国乡村旅游到20 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萌芽,起步较晚。20 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率先举办了荔枝节,之后浙江、福建、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也开始纷纷效仿。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非常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乡村旅游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据《中国休闲农业年鉴》记载,农业农村部在2010—2014年开展了4 次“中国最有魅力乡村推荐活动”,每年推选10 个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2014年至今,每年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荐活动”。2007年,袁家村审时度势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美食小吃街和民俗度假村、艺术街和酒吧街等配套服务、开设袁家村城市体验店、开发袁家村外部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策略,成功打造了一个以特色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模式,使一个原本的贫困村变成了受旅游爱好者追捧的“文化名村”。2010年,入选第一批“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从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来看,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村,特色突出和可持续性始终是该村发展面临的瓶颈所在。本文对袁家村的历史溯源、发展历程以及模式特色进行了调研和阐释,以期为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乡村旅游更好发展[1-24]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陕西省袁家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有着1 300 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民族风俗、特色建筑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袁家村从有名的“贫困村”发展为“富裕村”。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产业政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高污染的村办企业陆续倒闭,袁家村陷入了发展困境。2007年,袁家村率先提出打造关中民俗文化旅游第一品牌的目标,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业,由三产带动一产、二产发展。目前袁家村有400 多名原村民,村资产达到1 亿多元,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m2,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同时引入3 000 多名新村民,产业链惠及10 个村庄上万名农民。2014年,袁家村入选“中国十大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典范。

440C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是公司承接的某公司用轴承应力环锻件。两批次锻件的理化试样在长时间退火后进行淬火,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和冷处理过程中均出现了开裂现象。为找出断裂失效原因,对淬裂样件进行了分析检测。

1.2 研究方法

采用访谈法,通过袁家村的村干部了解了袁家村的发展模式,走访了村里的几十家各类商铺,探寻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文化内涵。采用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地理环境等情况。

采用上述方法对掘进工作面风筒布置方式及高压外喷雾降尘系统进行优化后,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及回风侧测点处硫化氢浓度及净化效率检测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经过风筒位置优化后硫化氢治理效率在原有基础的平均值上提高6.3%,进风侧掘进机司机及其后5 m处硫化氢体积分数均降低到了3.6×10-6以下,在调整风筒位置情况下,对外喷雾布置调整后进风侧硫化氢体积分数降低到了1.8×10-6以下,回风侧体积分数降低到了6.1×10-6以下,对硫化氢的治理效率均值达到了95.6%。

2 发展模式分析

首先,袁家村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专门邀请外村手艺能人到村里开小吃店,并且为其提供优惠政策,除了经营收入以外,还给其额外发放工资,留住了一大批手艺能人在袁家村落户。其次,袁家村鼓励返乡创业,许多本村外出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开茶馆、办民宿、开酒吧,其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了服务标准和品质,为袁家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袁家村还致力于搭建创业平台,吸引城市创客来袁家村发展,并为创客提供免收房租费等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村里汇聚了许多热爱创作的青年,搞雕刻、陶艺、布艺、油画、影像等。因此,袁家村于2015年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第三,为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国内外游客的需要,2018年袁家村面向全球招募实习村长,吸引了许多能够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高端人才参与到袁家村的发展建设中,仅第一任实习村长在任期内就对村里的30 个项目提出了升级改造的建议。

4.2 抢(趁)晴喷药,因东北地区防治叶瘟、穗颈瘟时恰值雨季,降雨天多,影响正常喷药,为了及时防治,应根据气象预报,抓紧时间抢晴天(4小时内不降雨)喷药。

2.1 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共同致富

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从发展特色小吃起步,如肉夹馍、岐山臊子面、大麻花、炖酥鱼、灌汤包、老豆腐等。为了丰富小吃的种类、提高小吃的风味,袁家村除了鼓励本村村民开办小吃店,还专门邀请外村的手艺能人到村里开小吃店,将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小吃全部集中到袁家村。为了避免项目雷同、产业单一、体验性不强,在引进新的小吃品类时,村干部都要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每家店铺在袁家村都是独一无二的,实现“一店一品”。此外,袁家村还打造了民俗浓厚、特色鲜明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并在西安、咸阳等大城市中高端商场开设了袁家村城市体验店,“进城”的体验店浓缩了袁家村的民俗和美食,使市民在本地就能体验到陕西特色小吃美食,现已成为业界的标杆。

2.2 汇聚饮食文化,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

袁家村村委会在发展乡村旅游初期就立了一条规矩:村民必须留在本村。袁家村为全体村民搭建了一个创业平台——组建村民合作社,实行优势项目股份制管理,最终实现利益共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积极性,主动为本村做贡献,自觉维护本村形象。如袁家村乡村旅游中最具特色的“关中美食小吃街”成立了由所有经营者投资入股的合作社,合作社由袁家村旅游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收入归集体所有,股东都是袁家村村民(含原住民和新村民),每年按股分红。2012年以后,袁家村又陆续成立了粉条、豆腐、醋、油、辣椒等20 余个合作社。为保障村民收入均衡,实现共同富裕,合作社规定:收入高的村民要少入股,贫困户和低收入村民可以多入股。

2.3 推动“三产”有机融合,确保食品安全

袁家村民俗旅游的发展理念是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建筑风格,体现原生态地域文化及风土民俗。首先,为了体现关中地区乡村民俗风情,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风格,村委会集资从礼泉等关中地区及山西运城等外埠收购了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整合关中民居特色,建成古茶楼、布坊、辣子坊、面坊、醋坊等百余间各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其次,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关中四合院区仿建的古民居景观建筑群,突出表现古建筑装饰的雕刻艺术,不论是木雕、石雕还是砖雕,制作工艺极为考究,有较高的艺术鉴赏性。第三,村中的步行道铺设宽约4 m 的青石板,一侧设有宽30 cm 的明渠,与两侧民居建筑各有1 m 左右的青砖台阶,将建筑与街道衔接,体现出古朴的村落道路特质。第四,村中各类标识主要选用木材、砖、粗布及石碾等材质,采用独立式、廊檐或墙面悬挂式、墙面或地面固定式等多种方式统一规划。例如,小吃街内的店铺采用粗布幌子统一悬挂于建筑廊檐下;休闲农家采用规格和尺寸统一的号码牌,以号码编制,增加农户的可识别性;道路标识、警示标识等采用砖石或原木制成,别出心裁的设计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第五,村中点缀传统的农耕工具、拴马桩、石槽、石碾等,打造独具特色的微景观,增添了乡土民俗文化意境。

2.4 保留传统生活习惯及建筑风格,突出乡村特色

为保障食品安全,袁家村自建面粉、辣子、粉条等加工厂,合作建设养殖场、农场、蔬菜基地等,发展订单农业,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目前,袁家村所用的农副产品和原材料均来源于自建的加工厂、养殖场、合作农场、蔬菜基地等,并与质检部门联合,定期对基地商品进行质检和公示。为保障食品质量,袁家村作坊采用“前店后厂”的生产销售模式,所有经营户都将食品安全承诺书制作成牌匾悬挂在店内醒目的地方,每名村干部都是食品安全监督员。同时,袁家村还建立了产品品质标准、加工工艺标准、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袁家村食品安全。

2.5 多措并举吸引人才,聚智汇力共促乡村振兴

笔者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袁家村的整体情况,把握其发展主线和模式演变过程,对该村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推断和内涵延伸,总结出了袁家村独特的发展模式。

目前,纸病在线检测系统普遍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相机+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模式,通过CCD高速相机实时采集纸张图像数据并传送至检测系统PC端,系统的核心处理器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纸张图像进行处理和辨识,实现对黑斑、孔洞、划痕、裂边等缺陷的识别和分类[1- 3]。但是随着纸机车速的提升、纸幅的加宽以及对纸病辨识精度的提高,CCD相机采集到的海量图像数据,给系统的快速性甚至稳定性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解决打破纸病辨识快速性这一瓶颈已成为当前研究纸病检测技术的关键问题。

2.6 在创新中求发展,打造独特发展模式

当前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袁家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始终保持独具一格的特色。一是除打造民俗小吃街以外,还打造了民俗客栈、艺术街区、酒吧等新业态。二是对村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共划分成7 个区域: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关中四合院民居聚落区、欧式田园果林休闲区、垂钓烧烤区、游乐场区以及目前正在建的商贸区。三是拓展和升级旅游服务项目,如通过体验关中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活动、美食节、民俗文化展演,把关中印象体验店复制到西安等大城市繁华街区等。四是加强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袁家村外部项目,通过输出策划、规划、设计、招商、运营全链条服务,激活和带动其他地区新型乡村产业发展,目前已开发的外部项目包括:山西忻州古城“袁家村·秀容印象”、青海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等。五是注重培养后备管理团队和人才。通过多方努力、多措并举,袁家村自2007年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以来, 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加,旅游年收入超过5 个亿(图 1)。

图1 袁家村历年游客接待量

3 讨论与结论

袁家村能够持续发展的主要经验启示:一是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定位、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并按既定目标务实创新发展;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在店铺选择、客栈升级、食品安全等方面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质量;三是建立合作机制,采取股份制管理,实现利益共享,有效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多措并举招才纳贤,开办夜校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群策群力共谋乡村振兴。

目前,在我国促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袁家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继续在长远谋划、产业升级、突出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品位、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探索,拓展或优化升级服务项目,在创新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宝新,曹四发.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7.

[2]郭光磊.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

[3]吕明元.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关系的实证研究与比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4]黄建欢.区域异质性、生态效率与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5]宁泽群,等.农业产业转型与乡村旅游发展:一个乡村案例的剖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6]郭焕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途径[C]//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14.

[7]吕明伟,郭焕成,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8(8):16-20.

[8]郑健雄,郭焕成,陈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9]刘年艳.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探索[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2017.

[10]蒋协新,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业政策[M].北京: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2016.

[11]郭永田,龙文军.农业 PPP 投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12]孙中华.深化农村改革研究与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13]范子文.北京休闲农业升级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

[14]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

[15]郑健雄.中国大陆和台湾与世界各国休闲农业的发展[C]//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10.

[16]汪升华,刘洋.都市郊区休闲旅游发展研究[C]//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5.

[17]刘齐光.国外休闲农业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99-100,146.

[18]牛沙沙,韩兴勇.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5):79-82.

[19]张力越,马俊.加快河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30-132.

[20]冯英.加快休闲农业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2-13,18.

[21]刘社,张发民,张承.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3):10-13,18.

[22]杨光宗.山西休闲农业发展分析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9):1574-1576.

[23]柴晓涛,李双奎.陕西省袁家村休闲农业成本效益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6):636-639.

[24]李蕾,云兴福.内蒙古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1):98-101.

Model and Experiences of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Yuan Village

LU Yu
(Research Center for Rural Economy, Beijing 100810, China)

Abstract: Making a surve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folk tourism in 2007 from Yuan Village, Yanxia Town, Liquan County,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Using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research,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make an in-depth study of Yuan Village’s historical source,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 main methods and effects.It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methods of Yuan Village's three-product integration, interest linkag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ultural heritage,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promot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monstrated by the "Yuan Village Model",the innovative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unique convergence of high-end talents, the unique rural tourism culture connotation provide lessons and revel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folk tourism in other regions.

Key words: Yuan village; mode; countryside tour; folk culture; industry convergence

中图分类号: F590.1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 10.3969/j.issn.1006-6500.2019.10.017

收稿日期: 2019-06-06

作者简介: 鲁雨(1992—),女,北京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研究。

标签:;  ;  ;  ;  ;  ;  

袁家村特色发展模式及经验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