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与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对患者进行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检验的19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百分率,镜检法明显高于仪器法,其余三种细胞镜检法均明显低于仪器法,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两种方法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应用中,镜检法最优,其次则为仪器法。
【关键词】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031-02
血液不断地流动于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参与各项生理活动,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在病理情况下,除造血系统疾病外,全身其它系统和组织发生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1]。对白细胞的检验,是临床上最为常用和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以往所称“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检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我院收治的19例患者为检验来源。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最小的为38岁,最大的为76岁,平均年龄43±2岁。
1.2 方法
由于各种白细胞所行使的功能不同,血液中它们的数量及形态变化所致的临床意义也不同,因而仅对白细胞总数计数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各种白细胞分别计数,即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显微镜分类计数法,一种是血细胞分析仪法。显微镜白细胞分类是将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经瑞氏染色或瑞-吉氏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的相对比值或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其形态的变化。结合白细胞计数结果,还可间接算出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数量[2]。
2.检验
2.1 测定方法及评价
2.1.1显微镜分类法 设备简单、费用低廉,缺点是费时,且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但此法是根据一定染色条件下,细胞的大小、形态、核形、染色质、胞质的颜色及有无颗粒等情况综合分析的结果,是经典的形态学分类法。
2.1.2血细胞分析仪法 用于白细胞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目前有两大类:三分群和五分类。电阻抗法是根据经溶血剂处理后的白细胞体积大小而将白细胞分为小细胞、大细胞及中间细胞三群,不能分析胞质及核的特点,且结果也不够稳定,因而不能作为分类的依据。五分类仪器由于联合应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分类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但对于某些细胞仍不能识别,特别是白血病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和正常单核细胞[3]。目前仪器法白细胞分类只能用于筛查.白细胞分类仍需涂片做显微镜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质量控制
2.2.1血涂片制备 血涂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类计数的准确与否。一张良好的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两侧留有空隙。
2.2.2染色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根据细胞经瑞氏染色或瑞-吉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进行分类的,而染色的好坏对细胞的镜下形态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对白细胞种类的划分。
2.2.3镜检部位 由于各种白细胞体积大小不等,在血涂片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体积较小的淋巴细胞在头、体部分布较多,而尾部和两侧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较多,异常大的细胞常在片尾末端出现。一般认为细胞分布在片头至片尾的3/4区域比较均匀,因此分类时最好选择在体尾交界处,且必须按一定方式有规律地移动视野,计数不同区域的白细胞,以免重复计数,并可减少由于细胞分布不均所造成的误差。
2.2.4镜检白细胞数量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数量应根据白细胞总数而定。一般要求在油镜下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当白细胞总数超过15×109/L时,应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当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3×109/L)时,为了减少误差,可多检查几张血涂片,分类计数50~100个白细胞。
2.2.5报告方式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以各种白细胞所占的比值或百分率表示。发现幼稚或异常白细胞,应分类报告,并包括在白细胞分类比值或百分率中。血涂片中如见到有核红细胞,也应逐个计数,但不列入白细胞总数之内,而是报告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见到的有核红细胞数。如发现疟原虫等应报告[4]。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如有异常改变应报告。
3.结果
19例患者中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百分率,镜检法明显高于仪器法,其余三种细胞镜检法均明显低于仪器法,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两种方法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
4.讨论
为了便于分析引起外周血中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原因,根据其发育阶段及分布特点,人为地将其划分为五个池。分裂池包括原粒、早幼粒及中幼粒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成熟池包括晚幼、杆状核粒细胞,此阶段细胞已丧失分裂能力。储备池包括分叶核粒细胞及部分杆状核粒细胞,储存池粒细胞数量是外周血中的10倍左右,可视需要释放入血液中。以上三个池均在骨髓
中[5]。循环池指随血液循环流动的粒细胞,即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所反映的白细胞。边缘池指由于血流缓慢而附着于微静脉及毛细血管壁的粒细胞。循环池和边缘池均在外周血中,正常情况下,二者几乎各占一半,可以互换,处于动态平衡中。
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百分率最高,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一般隋况下,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也减少。二者在数量上的相关性也表现在意义上的一致性,即中性粒细胞增减的意义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二者的数量关系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此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玉鑫,韩战营.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5):38-40.
[2]陈华萍,周逸兴,王关嵩.诱导痰白细胞分类计数与肺部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19-320.
[3]李瑞祥.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与瑞氏染色镜检结果的比较[J].广西医学.2015.37(3):403-404.
[4]郭桂英,郭勇,曾邦国.白细胞分类计数及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中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3):1658-1659.
[5]李明勇,李焱鑫,陈梅等.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量值溯源性的建立[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6):150-152.
论文作者:杨喜庆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白细胞论文; 粒细胞论文; 细胞论文; 涂片论文; 淋巴细胞论文; 百分率论文; 总数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