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的新成果--“学习应试技能”述评_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的新成果--“学习应试技能”述评_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的新成果——《学习与应试技巧》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技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张旭东同志主编、周国韬教授作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习与应试技巧》一书,自今年3月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学生、高年级小学生及其教师、家长的普遍好评。

《学习与应试技巧》是对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是编著者对中小学生长期进行心理咨询和多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心血的结晶。它所面对的是当前中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并渴求指导帮助的问题,而有新意、有价值、有趣味则构成了这本书的基本特点。

《学习与应试技巧》选题新颖。它运用新的理论、新的视角去指导学生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自己动脑去认识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领域内具有首创性。

当前,在盈利目的的驱动下,许许多多出版商和写书人编写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中小学学生参考书、习题集充斥市场,无休无止的题海战术搞得中小学生不堪重负。而《学习与应试技巧》的编著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所追求的是如何“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问题上。从这个目标出发,他们摒弃了世俗作法,独辟蹊径,在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从挖掘潜力、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着手,抓住中小学生在学习和应试中遇到的99个问题,以一个良师益友的身份和他们娓娓而谈,启发他们去独立思考,去寻找正确的方法,如同进入大森林之前,他们交给孩子的是猎枪,而不是干粮。

《学习与应试技巧》体例编排新颖。通篇谈技巧讲方法,但从不就事论事、纠缠于细微末节。它始终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紧紧地和智力、能力、素质结合在一起。每一章节有一个中心,每个中心设若干问题点,每个问题点都有原因分析、例证说明、方法建议,并在篇末提供适量的自我测试题。做到了有理论,但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令人信服、深入浅出的分析;有事例,包括编著者多年来自身经历与感受,也包括同学们自身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有指导,精心设计、新颖实用的自测题会让学生了解自己、增强信心,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学习与应试技巧》又是一部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书。它的理论价值集中体现在编著者严肃的写作态度和立论的科学性之上。本书的主编张旭东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现在内蒙古民族师院教育心理教研室工作,他师从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周国韬教授。多年来他潜心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主编了《学校教育心理学》等4部著作,发表过数量可观的学术研究论文。这本书曾以《怎样提高学习效率与应试能力》为题初版,受到读者好评。此次是在原书基础之上,邀集10余位多年从事中小学教育和研究的同志重新编写修订的。运用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改革经验努力突出了理论的科学性。以如何防止和解除生理疲劳为例:著者先向学生谈了睡眠与疲劳、营养与疲劳的关系,以图表和事例大胆否定了“废寝忘食”这一历来的许多人所推崇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接着又谈了用脑艺术和疲劳的关系以及休息、锻炼和疲劳的关系,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方法有效地预防疲劳。进而引征卡耐基之言和爱迪生的事例,告诉学生“忧虑、紧张和情绪不安才是产生疲劳的三大原因”,并得出结论说“人需要一点精神,但人同时也需要理智与科学,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好成绩。”在这样严谨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令读者信服的。

《学习与应试技巧》的实用价值表现在它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上。如前所述,本书提出了99个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要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就使该书有了广泛的适用性。这些问题包括:如何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如何有效进行阅读,如何增强注意力,如何增强记忆力,如何把握各科学习方法,如何进行高效复习,如何应试成功等等。认真阅读此书,每个学生、每位教师和家长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体验到开卷有益的喜悦。

这本书以其近似科普文章的写作方法撩开了心理学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这门学科,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有效的操作。可操作性体现了它的实用价值的另一方面。编著者所提出和解答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出发的,都是以能否进行有效操作为前提的。《学习与应试技巧》的趣味性决定着它的可读性,吸引着众多的青少年读者。这本书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趣,语言流畅、生动、形象、精炼,毫无晦涩之感,富有青春之息。它不是从长者或导师的身份站在学生的对面板着面孔进行说教,告诉你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是像一个关心你的朋友或伙伴和你促膝谈心、和你共同探讨,让你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它的观点,获得了有用的知识。它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

道理蕴含在生动的故事之中。如本书开篇,编著者提出如何挖掘人的潜在能力的问题时,讲了一个画家的故事:

一个著名的画家丢失了一幅杰作。他的朋友们议论不已,奇怪的是画家本人却无动于衷,非常沉着地微笑着面对他的朋友们。

“你还不知道你的财产被盗了吗?”他的朋友问。

“不,你们错了。画布上画的不是我的财产,那只不过是从我的财产中开出的一张支票而已,我的真正财产在这儿”。他一边指着自己的脑袋,并继续说道:“绘画是从这个财产中创造出来的啊!还要等待着它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画呢!”

正是通过这个故事,编著者告诉学生们:真正有价值的不是物质本身,而是人的大脑——大脑中潜在的能力,你的智力及优良的心理品质。

道理蕴含在凝炼、明快、流畅的叙述之中,全书适应青少年特点,行文不拖泥带水,没有冗长的议论,富于青春气息。很多段落可以说就是格言和警句。如:在谈到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时,编著者说:“人生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你原先在哪里、现在在哪里,而是在于现在要往何处去。”再如,谈到如何利用时间时,编著者说:“一日之际在于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等等。细心的同学如果将这样的语言辑录下来,便会得到一本很不错的格言录。

道理蕴含在生动贴切的比喻之中。如谈到如何减除精神疲劳时,编著者又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随时放松自己,使你的身体软得象只温柔的小花猫,你没有抱过在暖洋洋的太阳下睡觉的猫?那时的猫就象散了骨架一样。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只猫会感到疲劳,会因忧虑而得了精神分裂症。

道理蕴含在口诀、诗句或数字归纳的语言之中,条理清晰,易记好懂。如谈到青少年应具备的优秀的心理品质,作者将其归纳为“七心”、“五不”、“六更”——雄心、童心、痴心、潜心、恒心、松心、虚心;不失良机、不怕失败、不畏流言、不尚空谈,不休不止;更会、更快、更高、更强、更充实、更有价值等等。此外如读书十字诀、读书四步曲等都给中小学生带来了有益的启迪,并便于他们的记诵。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像《学习与应试技巧》这样的好书问世。

标签:;  ;  

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的新成果--“学习应试技能”述评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