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1、环境监测的现状
(1)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这种滞后的管理制度既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也不能为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贡献力量,最终导致环境监测技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制约了环境监测这一领域的发展。另外,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滞后的管理制度还表现在:政绩考核不明确、责任制未充分体现、数据审核不严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等。
(2)资金投入不及时。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及代表性,不仅与监测人员存在很大的关系,更与优良的监测设备紧密相连,先进的监测仪器是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没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即便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也很难得到精确的数据。但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仍存在对于监测设备资金投入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3)监测过程存在问题。监测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监测布点,这是监测工作的关键性一步。选择理想的监测点无疑是监测工作良好的开端,但实际情况是,理论上最为理想的监测布点常常是难以实现的,因而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较为适合的点位,这种点位的选择由于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因此会影响样品的采集和数据的收集,进而影响测试结果。
2、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1)监测位置的设置
在环境监测中,需要合理的设置监测位置,并确保设置的采样位具备科学性、代表性、准确性,以提高采样数据的准确性,更真实的反映环境质量,为下一步整改方案的提出做铺垫。另外,在选取采样点位置时,要根据监测技术要求进行敷设,通过最少的点位来进行监测,并利用多次取样来确定数据的可靠性,以保证数据可以体现环境质量。
(2)采样质量
监测采样中质量是影响环境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确保数据在采样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设备的选取、设备的洗涤、采样的环境、采样的深度、样品的储存方式、运输过程、采样时的气候条件、采样的时间、样品的保存周期等。例如,水体样品采集,要注意水样采集的深度,采集设备要以玻璃器皿为主,且不可使用其它类容器,避免附着物影响采样质量。
(3)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质量最终的结果,一般是通过实验室来完成的,报告的质量不仅关系着环境质量的好坏,还关系着采集数据、采集样品质量、报告起草内容、校核以及批准等,因此监测报告是一项综合性的内容,在上报前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把关,以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
3、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涵盖内容多,涉及范围广,要保障监测质量就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围绕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特别是监测质量易受干扰的部分要加强监管,构建保障体系。如在空气质量监督、水体治理等方面,就要加强应急监测、现场监测等薄弱的环节的质量监管,从而确保整体体系工作质量的提升。
(2)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国家应为各地区监测站提供必要的设施经费,针对环保意识强、新能源利用率高的工厂企业要采取鼓励政策,一旦发现环保意识差、污染物排放情况严重者必须提高惩罚力度,并设立法律法规,做到令行禁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特别关注污染情况严重的工厂企业,如有必要责令停顿整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布置工业区结构。各城市的相关部门需要严格监查易引进空气污染的场所或者是废气排放量较大的车辆,在基层中宣传保护环境的作用,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3)强化监测人才的业务培养
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要促进对专业监测人员的业务培养,树立客观、公正、可信的监测理念,强化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让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态变化的需求。另外,要对所管辖的监测站进行监测设备的更新和补充,使专业监测人员的技能得到发挥和利用。
(4)控制样本搜集及传送贮藏
由于环境复杂样本搜集不能遍地撒网,所以应对现场检查勘探,检查核对样本搜集位置,确保样本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进行样本搜集时,应结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科学处理,正确摆设搜集设备,保证样本搜集个数、质量和要求相一致。搜集样本后,需要加强对样本保存的重视,同时注意样本搜集记载情况是否属实。另外,样本搜集后,应运至实验中心加以检验,确保样本传送与规定相一致。放置样本的容器传送时需要维持竖直摆放,切忌平躺放置,不同容器间应利用较软的物质隔开,放置相碰损坏,滤膜应确保干净,防止其被污染,拿出过程中应利用不锈钢镊子,在适宜的温度中存储于专用袋中,传送人运输与接收时,应轻拿轻放。
(5)完善数据审核制度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质量反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对数据采样完备的基础上,还要强化对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数据审核制度,依靠规章制度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数据采集中,要认真的对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行确认,保存好相应的流程记录、采样数据记录、设备完整性等。在数据上传时,要依照相关制度对数据进行核实、避免误报、漏报、不报现象的发生,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数据审核时要对环境监测过程、监测方法、数据传输情况进行审核,并定期的召开数据审核会议,针对上数据的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并整改。
(6)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主动接受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积极参加监测计量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审、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和监测技术能力。在搞好外部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实验室内部的质量保证活动,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上岗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和标准样品考核。实验室分析应着重于分析人员操作技能的规范,采用分析空白、质控样、加标样、平行样、留样复测等措施评价监测质量,逐步增加全程序空白分析、质量控制图和不确定度评定,判断监测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应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拓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领域,加强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检查现场监测人员的操作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及时发现、消除实验室的系统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仪器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期间核查和例行检查,保证计量值可追溯到国家计量基准,确保量值的统一和准确可靠,使监测数据具有科学性、公正性。
(7)发动群众,加强污染监督
对于当前的环境局面,国家除了要督促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之外,还可以尝试发动群众,集社会之力进行环境整治,并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加强监督。同时,各大媒体也应给予环境问题更大的关注,合理发挥媒体职责,通过污染事件专项报道或者大气污染危害知识普及等方式,来使普通民众意识到自己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进而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自愿投身于环境整治工作当中。
4、结语
综上,想要有效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相关政府部门或机构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强化监测人员综合素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梦玲,文建辉.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210-211.
[2]杨永乐.浅析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问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S1):11-12.
[3]谢文辉.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0-21.
论文作者:李松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数据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样本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