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变革分析模型_知识管理工具论文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变化的分析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管理论文,模型论文,战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34(2004)04-0012-07

1 引言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产。[1]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化,管理的焦点从以资本为核心转移到知识要素上,这种核心要素的转移,促使企业采用知识管理模式来适应知识经济。尽管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多数企业认可,但从总体上看,知识管理过程普遍缺乏战略指导,即使少数重视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也存在对知识管理战略方向认识不清的问题。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不仅要了解、适应知识管理,还应该建立相应的企业知识管理(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EKM)战略并付诸实施,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对知识管理过程有着重大的影响。[2]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企业不仅需要知识管理战略,而且更需要具有应变能力的知识管理战略。

2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EKMS)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了谋求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长期生存与发展,企业在分析内部知识存量与结构及环境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总量与结构、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的环境条件做出较为长远、系统的谋划,从而实现企业知识与环境发展吻合。在战略变化的规划阶段,企业参与者间存在多重的交互关系。[3]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较深的层次上可以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对比与变化,即坚持现有战略的惯性与面临变革的压力。[4]

当前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惯性由多种因素决定,如知识发展的路径依赖、[5]知识的转移成本、高层管理人员的主导逻辑的限制、[6]技术轨道[7]等,为企业维持现有知识管理战略的框架结构及基本假设提供支持和动力。企业知识发展的惯性会压制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创新能力,[8]但惯性的存在并不能扼杀创新,尽管存在惯性,企业还是可以在现存战略模式下对某些操作层的业务加以改进和创新,此时发生的是单环学习。[9]若要进入双环学习模式,即反思并改进现有战略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假设,[9]企业将可能面临低效与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将增大企业对知识发展重大调整的抵抗,进而强化了当前战略的惯性。

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莫测,企业知识发展方向不可能与环境完全匹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机会及新思想不断出现,当前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会越来越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此时将对企业产生新的压力。随着压力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员工将会感到战略变化或更新的必要和益处。[10]

3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变化的四阶段模型

3.1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更新过程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正是在战略的惯性与面临改革的压力这两种力量的矛盾作用下发生着相应的更新。根据企业历史发展情况、管理能力、柔性[2]及环境复杂度等关键因素决定的这两种力量的交互作用,可将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更新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更新的四阶段

┌───┬───┬─────────┬───────────────┬──────────────┐

│阶段 │ 名称│现状 │采取措施 │结果│

├───┼───┼─────────┼───────────────┼──────────────┤

│ │ │对企业知识管理战 │ │企业不会从根本上去打破目前 │

│ │渐进改│略进行适当的非本 │在现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战│稳定的战略执行状态,除非环境│

│1 │ │ │ ││

│ │进│质性的改进,以适应│略的不匹配进行调整│变动造成的压力突然增加并超 │

│ │ │环境的变化│ │出企业自我调整能力 │

├───┼───┼─────────┼───────────────┼──────────────┤

│ │战略变│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企业从根本上考虑是否应全面│导致全体职员对目前知识状态 │

│2 │与不变│的调整能力不足以 │地、更高层次地解决当前战略面 │的审视,形成对事关全局的问题│

│ │ │ │临的日益增长的压力,考虑是否 │的一致看法,将个体感受到的压│

│ │决策 │缓解新增压力 │ ││

│ │ │ │做出重大战略调整 │力上升到企业层 │

├───┼───┼─────────┼───────────────┼──────────────┤

│ │ │ │CEO及高层管理团队将企业所 │企业可能缺乏理想的资源,不能│

│ │ │企业决定其企业知 │有成员对未来战略变化及环境│削减压力,而被迫返回第一阶 │

│ │新战略│识管理战略要进行 │变化存在的各自理解综合考虑, │段,等待机会;如果各个参与者│

│3 │ │重大变化,在多个可│形成初步的战略愿景;[11]将初步││

│ │的愿景│ │ │对目前战略的不足认识更为深 │

│ │ │选战略中选择目标 │战略愿景传达到所有参与者,受 │刻,进而减小了对目前战略持有│

│ │ │战略。│影响的参与者试图与高层管理│的惯性,企业将进入第四阶段 │

│ │ │ │团队达成妥协 ││

├───┼───┼─────────┼───────────────┼──────────────┤

│ │ │认清新的战略方向,│ ││

│ │新战略│对旧战略持有的惯 │ │新战略若与环境发展不匹配,战│

│4 │运行与│性迅速减少,新战略│寻找新的战略方向 │略变化将进入第一阶段,周而复│

│ │ │的惯性随着新战略 │ │始;新战略成效若与理想相去甚│

│ │实施 │ │ ││

│ │ │的初见成效而迅速 │ │远,企业将会回到第三阶段│

│ │ │增强 │ ││

└───┴───┴─────────┴───────────────┴──────────────┘

3.2 模型的数学表达

建立由影响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变化的主要因素组成的数学模型,模型中的控制变量为企业面临压力的初值、企业对当前战略的惯性初值、企业的管理知识水平、企业技术知识的宽度、企业的主动性和反应性指数以及企业环境的复杂程度。[12]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变化的趋势,以马尔可夫链表达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四阶段状态转移,[13.14]状态转移如图1所示。图中圆圈代表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变化阶段,变量P[,ij]代表从i阶段转变到j阶段的概率。

图1 知识战略四阶段状态转移图

假设1 企业针对某一知识管理战略的惯性I(t)以及该战略面临的压力S(t)是时间t的函数,且具有无后效性特点(马尔可夫性),I[,i](t)为第i阶段的战略惯性,I[,ij](t)为从i阶段转变到j阶段的战略惯性,S[,i](t)为第j阶段的战略压力,S[,ij](t)为从i阶段转变到j阶段的战略压力,i、j的取值分别为1、2、3、4。

3.2.1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处于第一阶段

(1)惯性的时间转移方程

惯性的时间转移方程为

I[,1](t+1)=I(t)+bb·I(t)[1-I(t)]

0≤bb≤1(1)

其中,I(t)为坚持当前战略的人数比重或执行当前战略所投入的资源(或行动)的比重;1-I(t)为惯性的潜在增量空间,如剩余可投入资源的比例;bb为企业当前战略惯性的增长系数,主动性越强,企业对当前战略的承诺水平就越低,即惯性系数就越低,令b=1-bb,则b为企业的主动性指数,进取型企业的主动性强于保守型企业。

(2)压力的时间转移方程

压力的时间转移方程为

(2)

其中,S[,1](t+1)为第一阶段战略压力;Z(t)为在[t,t+1]时间区间企业新增加的压力;H[,1](t)为第一阶段企业内部调整对压力的减少量;a为企业拥有的管理知识的水平,企业的管理制度越完善、组织设计越灵活、管理经验越丰富,a的值就越高。

(3)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转移的概率分析企业目前的战略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面对新的压力,企业只是惭进地调整当前战略,压力越大,a值越高,企业调整的力度就越大,但只要内部调整能力足以维持战略压力不超过某个阈值,企业将保持在战略变化的第一阶段。可以理解为企业对压力的忍受水平和不敏感性,进取型的企业或绩效差的企业对压力的敏感性较高,故而较低;而保守型企业或绩效好的企业对压力的忍受能力较强,较高。

假设2 假定企业经历的与企业知识相关的环境事件发生的概率服从参数为λ的泊拉松分布,且λ越大,表明环境变化速度越快,环境不确定性越大。

假设3 单位时间知识管理战略新增的压力与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成正比,比例系数为Z。

根据假设3,可得出

P[Z(t)=nz]=λ[n]e[-λ]/n!

(3)

假设4 如果定义kw变量,表示企业核心知识的范围(或宽度)或者企业的技术知识的水平,那么kw+a反应了企业整体的知识水平,kw·a反应了企业整体知识的整合能力。

假设5 单位环境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压力Z的值与企业知识整合能力成反比。

假设6 知识管理战略的压力容忍水平与企业整体知识水平成正比,与主动性以及环境不确定性成反比。

根据假设6,得出

战略向第二阶段转移的可能性P[,12](t)与S(t)-的值成正比,如式(6)所示

3.2.2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处于第二阶段

(1)惯性的时间转移方程

当前战略的惯性增量不仅受潜在增量水平的制约,而且在变与不变的决策条件下,还受到惯性与压力差值I(t)-S(t)的影响,故

(2)压力的时间转移方程

当企业决定是否做出重大战略变革时,自我调整减少的压力H(t)不仅与当前战略压力S(t)成正比,而且还与当前战略的惯性成正比,式(2)变为

其中,H[,2](t)为第二阶段企业内部调整对压力的减少量。

(3)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转移的概率分析

①当S(t)>I(t)时

由于企业知识发展存在路径依赖,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各阶段转变的概率必然受到历史概率的影响。

如果返回第一阶段,则企业直面的压力必然减少,而该战略的惯性将得以巩固。毫无疑问,此时企业会强化其单环学习能力,增强内部调控能力。经过反复,增加了企业的管理经验,从而提高了a的值,其提高的幅度与技术知识的拓宽范围一致,即0.05,如式(11)所示。

3.2.3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处于第三阶段

此时两种战略共存,企业旧战略的惯性方程以及压力方程的时间转移方程与第二阶段相同。

(1)惯性的时间转移方程

假定企业对新的知识管理战略的初始惯性为,以下在变量右上角加上“*”号表示新战略的相关变量,则I[*](t)=,I[,23](t)=I(t)-

P.[,33](t)=1-P[,31](t)-P[,34](t)

3.2.4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处于第四阶段

(1)惯性与压力的时间转移方程

如果新战略非常成功,经过一段时间,战略的更新又回到新的第一阶段,进入了战略更新的下一轮循环。战略更新进入下一轮循环的转移概率为

3.3 战略变化特征指标

引进两个反映战略变化特征的指标,即战略发生实质性变化的频率C[,36]和战略更新速度Speed。假定考察知识管理战略变化的总的时间为T,战略从阶段i转变到阶段j经历的时间为T[,ij],每经历这样一次转变,称为一次战略改变。一般情况下,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更新过程从渐进式改进开始,当战略改变次数超过或等于3次,意味着战略变化进入第四阶段,即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假定对每种参数组合都模拟n次,则C[,36]表示在n次模拟中,变化次数超过或等于3次的频数。C[,36]反应了战略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倾向或可能性。

P[,14]=C[,36]/100

其中,P[,14]为战略发生实质变化的概率。

SPeed[,i]=1/T[,12]+1/T[,23]+4×1/T[,34] (23)

其中,Speed[,i]为在某个参数组合下第i次模拟的速度。

(24)

以上两个指标都反应了战略变化的趋势,只是侧重点不同。C[,36]刻画了战略深度变化的概率,而Speed描述了战略阶段转移的速度。

4 模型的模拟与结果分析

4.1 模型的模拟

用Matlab R12工具编制程序,对上述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变化的马尔可夫过程进行模拟。通过随机数生成100组六个参数(sO,iO,a,b,lmd,kw,)的组合,模拟100次(n=100)以减少误差,最终形成的模拟结果以文本文件方式保存,变量lmd代表参数λ。其中的一次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纵坐标表示各参数的值,企业的心理压力线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由企业文化和管理特征所决定的企业能够承受的心理压力。由图2可看出,t=5时,企业当前知识管理战略的压力就高出了企业的心理压力线,尽管存在向第二阶段转移的可能,惯性也在同步增长。当压力增加到无法忍受的阶段时,企业开始考虑重大变革,并很快下决心进行变革(t=8)。进入了第三阶段,旧战略的惯性迅速减小,而新战略的惯性迅速增长。可以看出该企业形成新战略的时间较长(12-9=3个时间单位),一旦具体实施新战略(t>12),解决了旧战略无法解决的问题,新战略面临的压力也迅速下降。

图2 模型的模

资料来源:张新武.企业知识管理柔性战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2.

4.2 结果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 10.0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5]借助方差分析的一般线性模型可得出参数sO、iO对C[,36]影响不显著,可以剔除;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判断出企业的知识水平、企业的技术知识的宽度、企业的主动性及环境动态性,即a、kw、b、lmd这四个变量是决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变化的关键点,决定着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变化速度及重大变革的倾向性。根据假设4,kw+a反应了企业整体的知识水平,即Know=kw+a,将Know、b、lmd这三个因素两两组合,进行插值拟合,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三者对知识管理战略变化趋势的影响,如图3(a)、(b)、(c)所示。

由图3(a)可得,企业的知识水平越低,主动性越强,战略变化的趋势就越明显,但企业知识水平显然是主要决定因素。由图3(b)可得,环境动态性水平与战略变化速度成U型关系,环境变化太快会导致知识管理战略变化频频;在静态环境下,如果企业的主动性较高,则战略变化速度也很快;但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速度中等,企业会渐进式地对战略适当调整。由图3(c)可得,环境变化越快,企业的知识水平越低,战略变化的趋势就越明显,但企业的知识水平因素对战略变化的影响程度要超过环境因素。

图3(a) 企业知识、主动性与战略变动趋势图

图3(b) 环境、主动性与战略变动趋势图

图3(c) 企业知识、环境与战略变动趋势图

5 结论

在Huff的基础上,考虑到企业知识发展的路径依赖因素和企业知识的积累,本文在模型中加入知识因素、企业主动性因素和环境动态性因素。通过分析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变化的模型可以发现,企业的管理知识越丰富、企业的技术知识越具有宽度、环境变化越慢,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调整就越缓慢。[16]这可以充分解释为什么那些曾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的平均寿命周期大约只有40年~50年,而日本与欧洲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平均寿命只有12.5年的实证结果。[17]企业知识的发展、知识水平的提高会阻碍知识战略的调整,一旦环境突变(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重大调整已经晚了,等待企业的也只有生存危机。如果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具有柔性,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能保持与环境不确定性动态匹配的能力,企业的寿命一定能够延长。

标签:;  ;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变革分析模型_知识管理工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