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史同心圆复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现代化”为例_高考论文

高考历史同心圆复习模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近代化”专题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同心圆论文,为例论文,模式论文,专题论文,近代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于课改理念的历史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使得现行的复习模式难以承载,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复习备考已然进入了瓶颈阶段:如果说沿用固有做法还是在探索中寻求突破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那么如何在最后的三四个月内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满怀信心从容走向考场则无疑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复习模式,提升复习备考的实效,是所有高三师生的最大诉求。下面笔者拟结合本市高考复习实践,以高考中的高频专题“近代化”为例,说说2012年高考历史复习教学中的同心圆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一、同心圆复习模式的提出

“同心圆”复习模式既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学生的自主复习模式。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中说:“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1]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据笔者了解,当下高考历史备考普遍采取三轮复习法:一轮复习基本是重复高一、高二教学内容,没有构建起适应高考需要的知识体系或框架及意识。二轮复习仍以教材编排模式为主导,教师摆脱不了教材结构的束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且复习时间较长。第三轮复习由于高考在即,许多学生在复习中增加了焦虑感。因此,三轮高考复习模式需要解构与重新建构。

“同心圆”复习模式的重建是基于“双标”的重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几年高考也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也明确指出,命题将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同心圆”复习模式(见图示)即是从新的视角指导学生重组历史专业知识结构,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从新视角审视历史学科的相关问题,提高备考实效的有意义的复习模式与知识体系建构。

同心圆复习模式是“点圆式复习法”的升级版。[2]高三学生经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复习,对所学的知识已经具备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稳定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圆心,利用发散思维,以与这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或者历史事件为圆点,组成一个圆,我们称之为核心圆或母圆。关于圆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历史学科中最基本的核心人物或者重大历史事件。每一个圆作为另一个圆的圆心,用同样的方法再组成一个圆,我们称其为第一外圆或子圆。以此类推,再分别以模块整合、史论结合、史学感悟、热点追踪、精题精炼等为维度,不断构建第二外圆、第三外圆、第四外圆等,最终构成一个同心圆。

与“点圆式复习法”不同的是,同心圆复习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历史想象力,丰富历史专业知识结构,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验证原有的知识结论,而是超越一定的知识条件,形成理性的历史建构,从而展示生动的细节或新形象,通过多圆的共建,对所学知识产生共振的效应,从而使高考历史复习课从传统知识点复习向综合能力的培养转变,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被动复习模式向主动建构高中历史宏观知识体系的自主复习模式转变。

二、“近代化”专题的同心圆构建

“近代化”亦称现代化,世界历史的近代化指资本主义的酝酿、产生和确立的发展历史,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世界近代化浪潮波及下逐步深入的。从当前高中历史教材的惯用编写体例看,中学阶段的近代化可以从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解读。经济领域:主要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机器化,即用现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进程;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政治领域:主要指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制化,即用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进程,主要是实现由封建专制到民主与法制的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主要指思想上的人文化、理性化,即以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取代教会的精神独裁进程。

在复习中,我们可以“近代化”为圆心,运用发散思维联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的近代化等基础知识点,形成一个核心圆。进而将三者分别作为圆心进行模块整合,比如政治近代化,可以联系到中国和西方的英、美、法、德、俄等国政治近代化知识点,以此进行模块整合;以此类推,分别组成以政治、经济、文化近代化为圆心的三个并列的第一外圆。然后分别对三个第一外圆从史观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即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这里的“史论结合”是指以史学理论、史观解读史实。

近代化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史观,但史观的选择应不拘一格。近年高考特别注重考查人类文明间的共性与差异性,用文明史观解读历史是当前高考常见的。如经济近代化中的“工业革命”,文明史观关注的是这一时期近代世界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历程、同时期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以及在这样的转变和交流的过程中整体世界的发展情况;注重的是科技及其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作用;关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并从不同的角度,或宏观角度如大国崛起、政策变化、中外对比等,或微观角度如铁路、能源、城市等,对转型期的历史进行阐释。政治、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同样如此,以此类推,构建起以史观解读、史论结合为圆心的第二外圆。

至于第三外圆的史学感悟,我个人习惯于将其看做是历史思维中历史感的另一种表达,是基于史实的历史评价能力。李振宏先生认为:“历史感,是一个历史时代的整个社会风貌、心理习俗、意识形态、生存条件等汇成的时代气息,传送到史家头脑中的一个综合信息。它不是一种什么具体的意念,而是一种综合的、模糊的、但似乎又能触摸得到的东西,是历史学家从广泛的历史资料中获得的一种特有的意境。”[3]历史感的获得,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历史评价能力。就经济近代化而言,在谈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要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自然经济产生冲击进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创造了客观条件。在强调客观条件重要性的同时,要让学生具备必要的辩证历史思维能力:客观条件重要但不唯一。这时就需要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如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定义:机器生产与雇佣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史学感悟,又加强了对基本史实的复习。

高考历史试题一直都比较关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和考查。这类试题一般从社会发展高度切入,对当前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进行历史关照、考查。笔者认为,分析“近代化”相关的社会热点,必须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处理“冷”和“热”的关系,原则是从历史的角度,用史观与史实分析热点问题,思维要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通过转换角度,用学科之间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实现学科知识与热点问题的有机结合。有关“近代化”的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在复习时要引起注意,这里仅以“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为例说明之——近代化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但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危机、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了一系列人类世界发展的困境。而切合度最高的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革命。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近代化”相关的热点为圆心的第四外圆。

第五外圆是以近代化为圆心的针对性的精题精炼。笔者认为,精题精炼要注意如下几个原则:(1)保质——要精选贴合新理念的与“近代化”相关的“新材料”“新情境”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明白“新材料”“新情境”的意义。(2)定量——题目要精炼,在单位时间内只能安排恰当的训练量。(3)自我反思——集中时间对“近代化”试题进行一次全面扫描和覆盖,重视题目检验自身知识体系、能力与史学理论的运用,提升学生审题能力,增强应试的有效性。

“同心圆”复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也许未必是一种创新,因为教学模式首要的是知识、课程、课堂规律的回归,并回归其本质与原点,而且,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然而,作为考前备考的“同心圆”复习教学模式,通过多圆的共建对所学知识产生共振的效应,无疑是一种回归高中历史教学本质与原点的有益尝试。

标签:;  ;  

高考史同心圆复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现代化”为例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