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备考模式之一:建构“思维链”论文_张谦

——以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评析”为课例

张谦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中学 322200

摘 要:通过评析试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内化,进而使试题成为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可靠的补充,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科学备考 “思维链” 探究

 ※问题缘起

高考是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高考备考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二轮备考重点是进行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以提高对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备考目标有三个层次:1.查漏补缺,巩固、落实所学的主干知识。2.培养和训练以某一主题为线索,进行跨章节的迁移、重组。3.培养、训练根据所设情境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建地理备考模式,对某些地理要素的学习,可以通过建构“思维链”,以强化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譬如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综合思考:

联考试卷对高考试卷有很好的模拟性和预测性,对这一年的高考复习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据较大规模的抽样调查,联考成绩与高考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

※ 教学现场1

近年来文科综合卷中第36题的特点:

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实践性)、时代性。

联考试卷就区域性和应用性有很好的体现。

教师讲评(PPT展示各小题“得分率”):“36题”情况分析。

教师再讲评(PPT展示“效率”)。

学生感叹1:时间来不及啊……

学生感叹2:答那么多,怎么才几分啊……真郁闷呐!真心痛呐!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评:

综合题的审题主要有“二审”:

1.审材料,明确中心思路。

等深线表示海洋或湖泊的深度、海底或湖底的地形。

2.审题干、题枝,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

有些同学把差异和原因两个总是写在一起,既没标志又没间隔,阅读老师很难判分。

学生总结:要条理,分层次。

分布差异:……

原因:……

(1)分析图中婆罗洲东侧海域与其他周边海域的等深线分布差异及原因。(8分)

※ 探究活动1

等值线图如何建构“思维链”?

学生回答:等值线图需“三看”(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回答)。

学生1:“一看”大小。东侧海域深度大于周边其他海域。

学生2:“二看“疏密。东侧海域等深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其他周边海域等深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学生3:“三看”弯曲。譬如:等温线向南凸,主要受地形影响(地势高,气温偏低)。

教师总结: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活跃,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在大洋板块上形成了很深的海沟。

※ 探究活动2

参考答案提出:“板块交界,多深海沟”。那么这里的海底地形到底是海沟还是大陆坡?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区域地理》课程,根据海底地形示意图和海底地形立体剖面图,互相讲座并填写表1。教师给学生预留了思考时间,教师在学生座位间巡视。)

表1. 海底地形比较

教师总结:答案并非完全标准,从图中的信息提取出:这是大陆坡,海底深度并没有在-6000米以下。因此,海沟明显是错误的。

(此活动为听证会形式,学生讲座热烈,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 教师现场2

导入:(2)图中甲、乙两地向存在明显季节差异,试分析7月份两地风向的差异及其原因。(6分)

教师讲解:首先进行审题:甲、乙两地风向存在明显季节差异。

再审题干、题枝:差异和原因。

(追溯知识源)

气压带和风带——近地面六风七带。

学生1:7月份,甲——西南风;乙——东南风。

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学生2:(拓展)1月份,甲——东北风;乙——西北风。

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拓展环节是形成“思维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可以在拓展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升,从而掌握同一类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教师适当地对学生 的结论进行补充或提高性阐述,并提出相对完善的分析原理。

※ 教学现场3

导入:(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材料评价上述气候变化对新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

(展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视频)

教师讲解:陆地环境各要求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 探究活动3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水气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地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教师总结: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学生自主阅卷——提出问题所在)

学生6:

学生7总结:易犯的毛病:思考不到位;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 互动研讨

从联考文综地理部分的命题来看,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考查学生有效分析和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调动和整合地理知识的能力等。主题是现阶段复习的重点。考生复习时:

①加强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千万不要忽略材料的作用。

②对于一些未能在材料中找到答案或提示的问题,考生也不要拘泥于如何围绕材料答题,根据问题理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再分析作答,形成准确的“思维链”。

 ※ 跟进反思

新思路新方法,明确要求策略、方法正确,效率高,要从记忆、理解转到思维和运用。如对河流的综合思考:“源流概况——补给类型——水文特征——水能蕴藏——水利建设——水文治理——与地理关系——气候关系——对生产的影响——对城市的影响——对文明的影响”等。

“思维链”之一: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关系: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均衡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分布。

“思维链”之二:地理事物演变的先后顺序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世界性的转变过程:

“思维链”之三:知识结构体系

科学备考的关键:首先牢固掌握知识;其次要拓宽视野,熟悉生活,理解实际问题;再次是学会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思维链”,提高思维能力,善于辩证,创新探讨。我们要向最认真、最勤奋的同学看齐,与最优秀,最出色的同学竞技,奋战60天,成就一生。

参考文献

[1]吴春燕《问题辩析与范式建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1。

[2]《试题调研》.第6辑。

论文作者:张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  ;  ;  ;  ;  ;  ;  ;  

地理备考模式之一:建构“思维链”论文_张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