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刘岩珍

民族精神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刘岩珍

吉林省长岭县第七中学 131500

摘 要:现阶段对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仍是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带有普遍性的要求和目标。历史课程对于民族意识培养的作用体现在,历史课程具有培养民族意识的天然素材。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探讨在历史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 民族精神 渗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表现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卓越的伟大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觉悟和文明的集中体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战略选择。但是,目前对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存在目标政治化、内容真理化、方法简单化的缺陷。而历史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内容,毫无疑问必须担负起塑造民族精神的艰巨任务。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一、钻研教材,挖掘和利用体现各种民族精神教育的资源

在当前的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与民族精神的结合点,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让课堂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神奇的青铜文化,美丽的丝织品、陶瓷艺术,气势恢弘的兵马俑与长城,先进的四大发明,这些都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戍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经过28年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段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能激起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世界近现代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学习西方优秀的民族性格,为我所用。

二、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课是学习民族融合历史知识的关键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贯穿中国历史的长期的主要的历史现象之一,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民族融合的具体内容和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如何让学生融会贯通,系统地学习了解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牢牢把握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这条核心线索显得十分关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开展实施相关的主题活动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事实上,主题活动课正是初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应引起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视。

例如,笔者曾设计过这样的主题活动课,即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自己在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认识中,对哪件史实印象最深刻。结果说得最多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显而易见,学生对历史上的“和亲政策”都持肯定态度。随后,作者进一步启发学生列举“和亲政策”的好处。通过积极讨论,学生都很快能认识到,和亲政策的最大好处在于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广大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然,唐王朝与吐蕃关系的友好发展,得益于“和亲政策”,唐王朝的强盛,与其正确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以史为鉴,笔者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民族团结,反对大汉族主义?从历史谈到现实,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更高。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课的讨论,师生间通过互动交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得到巩固,而且有了新的认识,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因为历史一再证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进步发展,民族分裂只能给广大老百姓带来灾难。

三、紧密结合时代特征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兴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从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农民自发的义和团运动,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落后挨打的状况,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才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如果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要以对民族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连开 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

[2]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徐杰舜 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论文作者:刘岩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民族精神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刘岩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