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模式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随存英,张莉娟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 236800

【摘 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将125例(209眼)及130例(200眼)弱视儿童设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在弱视常规治疗中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78%(196/209)、87.00%(174/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实验组患儿与家属满意度为97.13%,远高于对照度89.00%的满意度。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弱视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患儿及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弱视;儿童;综合护理;可行性

弱视是一种儿童视觉发育不全,严重影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眼科疾病,多由双眼异常相互作用或形觉剥夺引起,发病率约为3%[1]。弱视不仅导致患儿的视力低下,而且易造成患儿缺少完善的立体视觉,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视觉发育,造成终生视力低下,给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随着近年来对儿童弱视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提高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本文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125例弱视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并与130例经常规治疗的弱视患儿进行对比,发现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及患儿与家属的满意度,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实验组125例(209眼):男57例,女68例,年龄4~7岁,平均(5.8±1.3)岁;屈光不正性弱视52例(91眼),屈光参差性弱视47例(84眼),斜视性弱视26例(34眼);为我科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所收弱视患儿。对照组130例(200眼):男52例,女78例,年龄4~8岁,平均(5.7±1.1)岁;屈光不正性弱视53例(72眼),屈光参差性弱视59例(94眼),斜视性弱视18例(34眼);为我科同期所收弱视患儿。经检验,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弱视类型及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治

1.2.1 检查与诊断 常规检查患儿远近视力,外眼,眼位眼球运动。

充分散大瞳孔验光,检查眼底和注视性质,部分患儿做VEP检查,检查眼轴,角膜曲率。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经眼底和眼前节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用1%阿托品眼膏每日3次,连续3 日后检查验光、配镜。按弱视患儿视功能缺损情况,针对性采取遮盖法、压抑法、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等方法,对斜视严重患儿,可选择手术矫正。

1.2.3 疗效评价 治愈:患儿视力≥0.9,且能保持者;好转:患儿视力增加2行以上(包括2行);无效:患儿视力下降、不变、仅提高1行。

2.综合护理

分别将所收集的125例(209眼)及130例(200眼)弱视儿童设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在弱视常规治疗中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综合护理模式是在弱势儿童治疗过程中,从家庭与临床两个方面对患儿进行护理,配合治疗。该模式不是家庭干预、临床护理两个方面简单的叠加,而是家长、医师、护士三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医护人员接诊初诊患儿时,要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长,弱视的危害性、类型、治疗方式以及治疗中出现的情况和预后。对患儿与家长开展弱视知识普及和培训,阐述治疗中护理的重要性,并与家长定制护理注意事项及规范,构建综合护理体系。

2.1临床护理规范 ①医务人员在接诊中应关心、体贴、安慰患儿及家长,护士要有爱心,并耐心劝导,也可采取激励机制,使患儿有亲切感,取得患儿的合作。②加强患儿及家长对弱视危害严重性的认识,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能否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与护理,是决定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③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抓住儿童心理特征,正确引导和督促患儿每天坚持各项弱视治疗。④心理护理。以心理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儿及家长的交往,应用有关的心理学手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2],消除患儿及家长紧张、恐惧心理,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2.2家庭护理规范 ①坚持带孩子定期复诊;日常生活中多关爱、鼓励患儿,适当运用激励

机制,使孩子能积极配合。②防止患儿因戴布不适而偷看或偷摘眼罩,除睡觉、洗澡等时间,应坚持戴布或眼罩;行单眼遮盖时,应常带患儿去查视力以免发生遮盖性弱视。③家长督促患儿尽量减少看电视时间,并禁止参加打游戏、电脑操作等对眼睛造成疲劳的活动;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这样对提高视力有所帮助。④重视患儿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营养的平衡性、膳食的合理性。

3.结果

经综合护理模式配合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78%;常规治疗对照组有效率为87.00%。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4.讨论

儿童四五岁时,视觉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是最强的,其后数年才会稳定下来,所以这一阶段是弱视治疗的关键时期,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成功治疗儿童弱视的关键。由于弱视的治疗周期长、易反复、难以进行长期的集中治疗,而且患儿的多年龄小,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坚持,导致半途而废。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及家庭康复护理的健康教育[3],结合家长、医师、护士三者,构建综合护理体系。治疗期间三者密切配合,重视复查,持之以恒,促进医护、患儿、家长的相互合作,创造活泼和谐的治疗氛围,提高弱视治疗效果。

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儿童弱视的关键步骤,在21世纪医疗模式下,我们可以构建严密的儿童弱视预防体系,通过医院、幼儿园与家庭的联合工作模式,建立行之有效的弱视防治体制,使更多的弱视儿童能在早期得到行之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常敏,武镪,冯雪亮,等.儿童弱视发病相关因素的1:1匹配对例研究f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22(3):8-12.

[2]杨玉新,李向青,杜敏霞.HAPA理论在弱视儿童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4):23-25.

[3]王季芳,黄国秀.强化护理干预改善儿童弱视训练依从性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4):64-67.

论文作者:随存英,张莉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模式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随存英,张莉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