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系统向约束方向的扩充

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系统向约束方向的扩充

夏姗姗[1]2000年在《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系统向约束方向的扩充》文中提出我的硕士论文课题“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系统向约束方向的扩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约束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的研究”的一部分。 逻辑程序设计(Logic Programming,简称LPL)基于一阶谓词逻辑的Horn子集,其丰富的表达能力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处理、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约束逻辑程序设计(Constraint Logic Programmng,简称CLP)是计算机科学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之一。约束逻辑程序设计将约束求解技术和逻辑程序设计结合起来,用有关论域上的约束求解机制取代逻辑程序设计的合一机制,将逻辑推理应用于计算,表达能力丰富,十分接近自然语言。 归纳逻辑程序设计(Inductive Logic Programming,简称ILP)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归纳逻辑程序设计可以看作LP的逆向求解,因为ILP是根据事实求规则,而LP是已知规则对问题真假做出判断。 将ILP向约束方向扩充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性的研究工作。它将ILP和CLP结合起来,形成约束归纳逻辑程序设计(Constraint Inductuve LogicProgramming,简称CILP)这一崭新领域。 现在我们所扩充的ILP系统Progol是由英国牛津大学Stephen Muggleton教授所主持的研究小组研制的系统。该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有代表性的ILP系统。本文对Progol系统进行了源程序级的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将它扩充为能够学习出CLP程序的CILP系统。 本文提出了一种从正负例和背景知识学习含有约束原子的一阶谓词公式的归纳逻辑程序设计方法。该方法是以Progol为基础,经过对它的研究剖析,加入我们自己提出的学习约束原子的新方法,使得在不需要用户诱导的情况下,系统直接经过正负例的比较与推导,得到一个覆盖正例而排斥负例的含约束原子的结论子句集。本文介绍了用该方法所实现的CILP系统,同时讨论了应用该方法的一些实例与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预期方向。 今后,我们将对系统进一步扩展完善,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更大实用范围的约束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系统。

郑磊, 刘椿年[2]2003年在《约束归纳逻辑程序设计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提出了一种新的约束归纳逻辑程序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与自顶向下的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系统结合,通过在自顶向下归纳方法的一步特殊化操作中引入Fisher判别分析等方法,使得系统能够导出不受变量个数限制的多种形式的线性约束,在不需要用户诱导,不依赖约束求解器的情况下,学习出覆盖正例而排斥负例的含约束的Horn子句程序。

郝清赋[3]2006年在《逻辑系统动态结构演化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进入了知识处理和智能模拟领域。构造逻辑系统描述规则认知过程的特征,进行规则表达与处理,研制新型软件,这已是当代科技发展的要求,是逻辑学发展最有生命力的方向。这一方向的工作路线是首先通过对人类规则认知过程的分析,利用形式化方法构造反映规则认知特征的逻辑系统;然后构造基于上述逻辑系统的自动推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具有知识表达与处理功能的软件。基于此,我们必须对规则可变的逻辑系统展开研究,研究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本文就不同结构的逻辑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出了规则可变逻辑的相关结论。首先,作者对逻辑系统的定义理论的发展做了探讨,并建立了一般逻辑系统的代数结构,这是研究逻辑系统结构可变的基础。然后,作者探讨了把一般系统抽象为推演系统后,怎样的推演系统才是逻辑系统,即主要讨论了逻辑系统的完全性问题。构造了一种适合于一切命题逻辑的语义学,使得所有的推演系统对于它都是完全的。并在这种语义学中讨论推演系统的完全性。并利用这种完全性简单地讨论怎样的推演系统是逻辑系统。作者以模型论为工具,研究了逻辑系统结构的动态演化情况,主要研究三种主要的类型:一个逻辑系统规则递增时的逻辑系统构造演化模型;两个逻辑系统规则相容时的结构演化模型;规则具有优先时序的逻辑系统结构演化模型。作者最后研究了能描述操不同结构的的多个逻辑系统中规则推理的逻辑语言及其Kripke语义。为其建立了完备的形式化演绎系统。基于可变规则的逻辑系统动态演化,在计算机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徐涛[4]2003年在《MBO博弈—合作、竞争与执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MBO的两大参与方—所有者与管理层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对MBO的运行机制与MBO在中国的实践做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文中首先介绍了MBO产生的理论基础,包括不对信信息理论与套利理论,指出由于所有者与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参与方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差异,从而产生企业价值套利机会,是MBO产生的根本原因。MBO的根本目的,是参与方(包括所有者与管理层)通过管理层获得企业所有权从而使得企业价值回归,来获得收益的最大化与分配的合理化。其次,本文对MBO的历史、MBO目前流行假说以及MBO操作程序等作了介绍。再次,本文针对MBO产生的根本原因及MBO的运作的两大根本目的,结合博弈论的有关内容,详细分析了MBO中参与方之间在整个MBO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相统一的关系。文中具体阐述了MBO合作博弈、MBO非合作不博弈与MBO执行与整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MBO成功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结合中外MBO管制的比较与MBO在中国的实践,本文提出并分析了现在MBO。发展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包括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并指出MBO作为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工具,虽然目前还不完善,但在中国必将会有巨大的发展。针对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目前国企改革进程中发展MBO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也提出了政策性的改进意见和方法。 本文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MBO理论基础:本文把参与方的信息不对称作为MBO的理论基础。信息不对称,使得参与方对目前企业价值与未来收益的评估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管理层评估的企业价值大于所有者评估的价值,那么以企业价值为标的的套利就会产生。这就是MBO产生的根本原因。 2.MBO目的:从参与者的角度出发,MBO的首要目的即是为自己获得最大利益。获得利益的手段有2个:创造或分配。MBO通过管理层取得所有者地位,从而最大限度激发管理层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挖掘企业的潜在价值。MBO的第二个目的,是在管理层与所有者就企业目前价值与未来收益进行分配,最终达到参与方收益的最大化与分配的合理化的综合目的。 3.MBO运作方式:MBO的运作方式就是MBO参与方之间如何讨价还价及MBO成功之后如何对企业进行重组与运作,即参与方之间如何合作、竞争与执行的问题。MBO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企业最大价值,创造价值需要参与方的共同努力而体现出合作性。MBO又是参与方就企业价值的再分配,必然体现出竞争性。MBO的成功,只能是收购重组后企业重新运营的成功,表现为执行性。也就是说,MBO的运作,即是参与方合作、竞争与执行的过程。 4.中国发展MBO出现的问题,本质上也是上述3个方面的体现。对于MBO问题的解决思路,必须也只能从上述3个方面出发。包括:确认MBO主体,建立标准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建立专项审计制度与完善法律法规等等。

参考文献:

[1]. 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系统向约束方向的扩充[D]. 夏姗姗. 北京工业大学. 2000

[2]. 约束归纳逻辑程序设计方法的研究[J]. 郑磊, 刘椿年.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3]. 逻辑系统动态结构演化研究[D]. 郝清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4]. MBO博弈—合作、竞争与执行[D]. 徐涛. 中国海洋大学. 2003

标签:;  ;  ;  ;  

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系统向约束方向的扩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