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论文_龙陈飞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论文_龙陈飞

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 524500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敢问’的勇气;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会问’;教给‘善问’的方法,提高问的质量”三个方面来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敢问 会问 善问

爱恩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评价制度的制约、功利教育价值的阻碍,师生的问题意识都显得淡薄,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或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与学习的动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和长期精心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敢问”的勇气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研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

2.鼓励尊重学生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大力宣传“言者无罪”的思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哪怕学生问得幼稚可笑、问得“离谱”也不能轻易否定甚至讽刺挖苦,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教师、权威,敢于对课本、老师、权威提出质疑。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启发学生随时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会问”

1.要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愿学、乐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政治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以此来引导学生“会问”。

2.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问题意识。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要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定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现实,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3.创设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时间。要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就要巧妙点拨,不能讲得太多;但当学生真正遇到困难时,又要不失时机,巧妙点拨。另外,教师不应独占课堂,满堂灌,尽量少讲、精讲,让学生有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去提问。

三、教给“善问”的方法,提高问的质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方法:

1.分解提问法。“分解法”是把复合词组的概念分解为词、把定义分解为不同层次、把原理分解为不同方面的思维方法。 用这种方法通常可以较容易提出问题。例如,把“违法犯罪”分解为“违法──犯罪”,便可提出这些问题:(1)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2)违法与犯罪各自有什么特征?(3)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类问题的提出,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为进一步提出问题打下了基础。

2.联想提问法。联想是拓展思维的好办法,也是科学家们常走的创新之路。教学中应让学生展开联想活动,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去发现“问题”。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学中,先设定联想切入点: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你会提出哪些议案?由此诱导,引发学生联想,进而提出问题。

3.比较提问法。比较的过程既是事物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中,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讲授“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违法与犯罪”这些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轻松提出诸多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徐建萍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J].中华少年,2012,(11)。

[3]温和 “三心二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新课程学习,2013,(1)。

论文作者:龙陈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1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论文_龙陈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