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扩招,民办高校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高校论文,民办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加之新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对生源的分流,民办高校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在这种困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笔者走访了几家民办高校。
民办招生处境尴尬
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大?
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校长蒋淑云告诉笔者:“即使国立大学再扩招,仍然有落榜生,仍然满足不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蒋校长话说得很乐观,当笔者问及今年该校的招生情况,她没有正面回答。而北京京海研修学院尚爱军校长则很客观地说:“普通高校的扩招对民办高校的生源有一定的影响,生源会有一定减少,录取分数会降低,情况不容乐观。”北京培黎职业大学常务副校长许根琬更直截了当:“压力的确很大。我校今年计划招生1450人,就招生情况来看,北京生源明显减少,且分数低,生源以外地为主,应届高中毕业生减少,职高、中专、技校等专业的毕业生大大增加。”为了保证生源,各民办高校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中,培黎职大加大了宣传力度,安排了3 部车供家长和考生参观校舍,让心存疑虑的家长和考生“眼见为实”,至9月6日,培黎职大本部已招1337人,分部300人。北京学生只招了200人,与去年的347名相去甚远。
相比之下,外地的民办高校的招生更为尴尬。据了解,今年江苏省列入增招部分的11所民办二级学院,共有2410个招生计划,然而绝大部分在本省划线上可能落榜的考生却宁可“降格”也不愿选择民办高校,致使这些民办高校不得不在最低控制线上再下降30分。即便如此,报名者仍寥寥无几。
困难与机遇同在
虽然近20年来,中国的民办高教有了很大发展,全国民办高等院校已发展到1230所,年招生量和在校生量分别接近国立高等院校的一半,同时,中央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民办高校的发展还是困难重重:
相对于国立高校,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基础较差的问题。据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蒋淑云校长的介绍,以往招生限定高考分数350 分以上,实际情况是不到350分的学生也收。 京海研修学院的尚爱军校长说:“民办高校生源成分十分复杂,有高考落榜生、有在职人员,还有的学生连高中都没毕业。基础差,学生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授课节拍。”无疑,生源基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从师资力量上看,民办高校的师资大部分是从校外聘请的。据北京培黎职大许副校长讲,民办高校自己的青年教师很少。一部分教师是离退休老教师。老教师有自己的优势,但有时也存在思维习惯、语言表达方式不适合年轻学生口味的情况。
从教学设施上看,民办高校的校舍分散,大多是利用公共设施,无法与国立高校相比。例如北京建设大学有10个教学部;京海学院有7 个教学部;北京培黎职业大学有4个教学区。为了满足教学需求, 培黎职大一直积累资金准备扩建。许副校长说:“我们缺少自己的教学场地,希望国家能给民办高校土地上的帮助。”
民办高校采用的是一种适应市场需要的灵活办学方式,因而选择了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但设置的一些专业与普通高校重复,对于今天的热门专业待学生毕业后是否还热,社会需求是否还旺,民办高校缺乏慎重考虑。
就业难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连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都无法保证,对于那些不能转户口、毕业后没有干部指标的民办高校毕业生来说,找工作就更加艰难。据一家办得还不错的民办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讲,今年来校招聘的单位约130个,90%是独资公司,10%是股份公司,国有企业根本没有。
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不高,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最大障碍。相当一些人认为民办教育“质量难保”,歧视民办学校。一位考生在被问及是否上民办高校时坚决地说:“不,民办高校没名气,总有低人一等之感。”另外,政府支持民办高教的政策尚不完善,缺乏具体措施,使一些地方的民办高校在用地、用水、用电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不到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为此民办高校苦恼不已。培黎职大学生处处长徐惠呼吁:“国家在推出普通高校扩招计划的同时,应给民办高校相应的发展政策。”
民办高校如何才能在艰难的市场条件下生存并发展下去?专家学者建议: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管理应将掌舵与划船的功能分开,给民办高校在政策上一定比例的支持。同时,民办高校自身也要树立“追求卓越的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意识。培黎职大许副校长说,首先要保证教学质量,聘请有水平的教师,有了质量才会吸引生源;二要节省开支,争取外援,建立自己的教学设施;三是专业设置要灵活,不断产生新的有生命力的专业。民办高校的办学者们都应有这样的认识:练好内功,办出特色,才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