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范利军[1](2021)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对策剖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主要围绕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病害防治意义、常见的病害以及病害防治对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采取病害防治措施,能有效地完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务,且能够保证路面的平整性,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高、噪音小、施工流程较为简单,造价合理,满足现阶段公路建设的需求。为了促进沥青混凝土路面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加大质量控制,预防裂缝、沉降等问题的发生。在施工时要严格地参照技术标准,加大过程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杨露[2](2020)在《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新疆伊犁地处我国西北部,自治区居民居住地分散且彼此之间距离较长。公路作为新疆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保障公路的使用功能极为重要。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是一条重要的省级干线公路,由于路线经过的地区特殊土较多,路基路面病害较多,严重影响该段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本文在分析省道219线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基础上,对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和路面病害及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的处治措施对保障省道219线的使用功能具有实际意义,有利于促进伊犁地区交通和经济发展。在分析了省道219线沿线的自然地理情况、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分区、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基础上,发现该路段不良特殊性土较多,对公路路基稳定和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大,为分析该路段特殊土路基和路面病害原因提供了基础。通过调查省道219线原有路基基本情况和路基损坏状况,分析了省道219线常见盐渍土、湿陷性黄土、软弱土、杂填土等特殊土路基病害特征。结合勘察结果,系统提出了省道219线不同类型的特殊土路基处置措施和方法,为省道219公路特殊土路基病害的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详细调查了省道S219线路面结构和路面病害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路面病害路段的特殊土分布情况和路基病害状况,分析了省道219线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路面状况技术评价和路面结构强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省道219的路面损坏情况比较严重,主要病害是裂缝和车辙。最后,在对沥青路面各类病害处置措施进行分类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省道219线的路基和路面病害调查资料,分析发现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主要是由特殊土路基病害引发。提出了在处理路面病害前必须先行处理路基病害,再根据交通资料,重新设计道路结构层的处理方法。对于基层压实度尚可,稳定性较好的路段,总结提出了沥青路面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和其他类型的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陈定辉[3](2020)在《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封层在白改黑路面防裂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自身的物理特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路面就会出现许多病害,裂缝就是其中的一项主要病害,在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白改黑的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这些裂缝又会很快反射到新铺筑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减低路面的使用寿命。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是一种通过吸收裂缝尖端的集中应力来延缓反射裂缝扩展的功能材料,目前国内对它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对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对纤维封层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板带拉伸试验以抗拉强度作为评价应力吸收层阻裂性能的指标,根据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乳化沥青用量、纤维用量以及纤维长度对应力吸收层阻裂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橡胶沥青的用量对应力吸收层的抗拉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用量,纤维长度对应力吸收层抗拉强度的影响最小。由于该应力吸收层作为一种中间层铺筑在面层和基层之间,因此它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层间结合能力,通过制作含有应力吸收层的复合试件,采用层间剪切试验对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层间结合能力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橡胶沥青用量对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碎石用量,然后是纤维用量,纤维长度对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最小。同时,本文还选取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稀浆封层和纤维增强乳化沥青应力吸收层这几种应力吸收层材料,通过滚动疲劳加载试验与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在4种应力吸收层中,稀浆封层防治反射裂缝初裂的效果稍好,纤维增强乳化沥青应力吸收层在延缓裂缝扩展时的性能就更优,而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防治裂缝的产生以及延缓裂缝的扩展方面均表现出优良的效果。然后通过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设置有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路面结构其阻裂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计算了路面结构在不同应力吸收层模量、不同应力吸收层厚度、不同轴载大小、不同面层模量和厚度条件下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大小,根据应力强度因子大小分析不同因素对应力吸收层阻裂性能的影响。最后结合实体工程对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施工注意事项,同时对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了分析,结论得出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是一种很经济的防治反射裂缝的材料。
高耀波[4](2020)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及防护措施探讨》文中提出该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病害防护措施。
郑俊峰[5](2020)在《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分析与维护技术》文中提出减少道桥路面病害问题并实现有效的路面维护,是保障人们出行安全的关键。基于此,论文简要分析了道桥施工中路面常见的病害情况,为实现道桥工程路面病害的维护,提出了有效病害维护技术,以此供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和分析。
严诺[6](2020)在《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与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着较好的力学特性、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从而近年来成为我国主要的公路路面类型。但随着日益增加的大流量交通、车辆重载超载等问题出现,造成许多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开裂、车辙、破损等病害,其运行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其中车辙相较于其他病害造成沥青路面的损坏更大、发生率及维修难度更高,对路面交通运输安全运行造成直接威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因素出发,对六钦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进行了调查,并在典型断面钻取芯样进行沥青抽提试验、筛分试验等来探究导致该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基于马歇尔试验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室内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与冻融劈裂试验,完成了沥青材料和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的研究。对研究路段车辙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行车道车辙病害情况较超车道严重,且中面层产生的车辙变形量相对较大。通过对不同车辙深度路段的芯样进行毛体积密度测定,发现压密变形是导致研究路段车辙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进一步对不同车辙深度路段的芯样进行筛分试验、沥青抽提试验,发现沥青含量和级配都对车辙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级配偏细也是导致研究路段车辙发生的重要原因。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基础,通过室内车辙试验研究不同沥青材料、不同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研究了不同温度与不同荷载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级配越细、荷载越大、温度越高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越是不利。通过水稳试验研究不同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表明随着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增大,其水稳定性随之降低。从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措施角度出发,分别从晒水降温处理、设置专用爬坡车道、提高沥青路面养护工艺措施、建立综合性管理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以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黄进波[7](2020)在《窨井及周边路面破坏力学行为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城市道路车流量的日渐增大,城市道路窨井及周边路面会产生各种形式的破坏,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的正常通行和市容市貌,甚至造成交通事故而导致人员伤亡。本文对重庆市城市道路窨井及其周边路面出现的常见病害进行了现场调查统计。对各种类型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分类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对每一种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车辆荷载作用下窨井及周边路面的破坏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最后根据破坏原因和力学行为结合相关的工程实践研究出了可以有效防治窨井及周边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破坏的相关措施。将采取防治措施后的窨井及周边路面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具体工程中进行应用验证了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工程实用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窨井及周边路面破坏问题的相关研究资料,对相关结论与处治措施进行了归纳。(2)现场调查了重庆市部分道路窨井及周边路面破坏情况,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破坏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及相关原因的描述。(3)调查发现井盖下沉及井周路面破碎是最常见的两种病害。对各种可能产生破坏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其中车辆荷载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原因。(4)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车辆荷载作用下窨井各结构部分及周边沥青路面结构层与回填土体的受力与变形机理。车辆荷载分为静态均布荷载和移动冲击荷载。静态均布荷载分为作用在井盖中心和井盖边缘两种情况。(5)根据窨井及周边沥青路面破坏原因与力学行为研究出了两种在工程上具有可行性的有效处治措施。一是将井周回填土体换成密实度更高、回填质量更好流态粉煤灰进行回填,取消砂浆层,对窨井结构的相关材料进行改进;二是将井圈换成井圈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并与井周路面结构层固结,使窨井结构和周边的路边结构层形成良好的受力整体,协调变形。进而防止窨井与周边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有效地减小窨井及周边路面结构的各种破坏现象。(6)对采取防治措施后的窨井及周边路面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与未采取防治措施时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在实体工程中进行应用并检验了防治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张程[8](2019)在《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破坏机理及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有效改善了原路面结构的性能,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之间存在接缝,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底部接缝位置易出现反射裂缝。沥青加铺层路面设置减速带能有效降低车速,但会增加路面的冲击破坏,若减速带位置距离接缝较近,冲击荷载将加剧加铺层反射裂缝扩展破坏,极大地缩短了沥青加铺层路面的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的数值模型;借鉴桥头跳车车辆荷载处理方式,建立车辆通过减速带路面的冲击荷载作用数值模型,并提出冲击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两步走”原则,旨在改善沥青加铺层结构应力状况,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成因与类型,分析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详细推导了材料强度理论,作为影响反射裂缝产生强弱程度的评价指标,进行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分析。沥青加铺层接缝处应力集中是导致反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冲击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结构力学响比静力作用增加了25.39%,因此冲击作用不可忽视。(2)因减速带路面车辆冲击荷载的定量描述成果有限,本文借鉴桥头跳车车辆荷载的处理方式,结合减速带具体参数,研究建立了适合减速带路面的冲击荷载作用“半波正弦型”加载模型。基于此,进一步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含接缝的沥青加铺层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其成果为后续冲击荷载下反射裂缝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3)围绕反射裂缝防治问题,提出冲击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两步走”原则。第一步:分析冲击荷载作用位置对沥青加铺层结构的力学响应,建立减速带设置位置建议关系表达式,使减速带位置合理避开接缝区域,降低或消除冲击荷载对反射裂缝的影响;第二步:在一些无法调整减速带位置的特殊区域,建议通过增设应力吸收层降低冲击荷载对沥青加铺结构反射裂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降低沥青加铺层接缝处应力集中,减速带设置位置应满足表达式:L?l(10)s,且有冲击位置与接缝距离l大于等于0.5m。增设应力吸收层对冲击荷载下沥青加铺层抗裂性能的提高效果显着,应力吸收层厚度增加和模量降低能有效改善加铺层应力状况。研究成果为冲击荷载下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王都兴[9](2019)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文中认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好、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自上个世纪八十年开始,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早期建设水泥路面到达了使用周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病害。将原有旧水泥路面上进行升级和改造是改善道路行驶质量,提高路用性能的重要技术,在节省工程造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中,旧水泥路面的破碎化、变形均质化及加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进行了介绍,将各大类病害程度的划分等级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及总结分析了各类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并且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2)介绍了微裂式碎石化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从夯击能的选择、夯击点位的布设形式分析它的碎石影响因素,以及研究了它的碎石效果。3)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的施工流程和工艺,包括微裂化处治、均质化处治、加铺层铺筑。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两方面,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的质量控制标准。4)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由原旧路面复合地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组成的平面模型,在车辆轴载、沥青加铺层厚度、沥青加铺层模量以及地基模量改变的前提下,分析了沥青加铺层层底接缝处应力和弯沉变化,为防止和延缓“白加黑”加铺形式反射裂缝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5)以咸阳市宝泉路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为依托,在对现有路况典型破坏形式分析基础上,制定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方案,提出了处治流程和施工要点。
金吉[10](2019)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文中指出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着一整套的施工流程,在施工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质量问题,路面都有可能发生病害问题,同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到影响。对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来进行施工非常方便,有较好的使用性能。不过,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操作或是材料使用不当等,路面就会有裂缝等问题出现,路面的使用年限就会相应缩短。因此,该文简要地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的问题,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的方法,主要就是为了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对策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病害防治的意义 |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的病害 |
1. 裂缝 |
2. 车辙 |
3. 沉降 |
4. 局部发亮 |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病害防治的对策 |
1. 合理地使用沥青 |
2. 进行施工检查 |
3. 做好沥青路面的铺设 |
4. 路面碾压和排水系统 |
四、结语 |
(2)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公路病害系统的集合性 |
1.3.2 公路病害系统的层次性 |
1.3.3 公路病害系统的相互性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的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分析 |
2.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自然环境情况 |
2.1.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 |
2.1.4 水文条件 |
2.2 区域地质构造、地震 |
2.2.1 区域地质构造 |
2.2.2 地层岩性 |
2.2.3 新构造运动 |
2.3 工程地质分区 |
2.3.1 Ⅰ类区 |
2.3.2 Ⅱ类区 |
2.4 特殊性岩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原路基情况、病害分析及处置措施 |
3.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原有路基状况调查 |
3.2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基损坏状况分析总结 |
3.2.1 路肩边沟不洁 |
3.2.2 水毁冲沟(路基边坡) |
3.2.3 土路肩损坏 |
3.2.4 路缘石缺损 |
3.3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情况分析 |
3.3.1 盐渍土 |
3.3.2 湿陷性黄土 |
3.3.3 软弱土 |
3.3.4 杂填土 |
3.4 不同类型特殊土路基病害防治方法和要点 |
3.4.1 盐渍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
3.4.2 黄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
3.4.3 软弱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
3.4.4 杂填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
3.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研究 |
3.5.1 盐渍土段路基处理 |
3.5.2 湿陷性黄土段路基处理 |
3.5.3 软弱土段路基处理 |
3.5.4 杂填土段路基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分析 |
4.1 沥青路面病害分类及主要病害原因分析 |
4.1.1 沥青路面病害分类 |
4.1.2 沥青裂缝类病害 |
4.1.3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 |
4.1.4 沥青变形类路面病害 |
4.1.5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 |
4.2 伊犁省道219线路面结构调查 |
4.2.1 原路段具体情况 |
4.2.2 病害调查结果 |
4.3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
4.3.1 横向裂缝 |
4.3.2 纵向裂缝 |
4.3.3 块状裂缝 |
4.3.4 路面车辙 |
4.4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状况技术评价 |
4.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结构强度评价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研究 |
5.1 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处置 |
5.1.1 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修复材料 |
5.1.2 沥青裂缝维修措施 |
5.1.3 裂缝修补办法 |
5.2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处置措施 |
5.2.1 沥青路面坑槽处治措施 |
5.2.2 沥青路面麻面、松散处治措施 |
5.3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处治方法 |
5.3.1 沥青路面车辙处治方法 |
5.3.2 沥青路面雍包处治方法 |
5.3.3 沥青路面沉陷处治方法 |
5.4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处置措施 |
5.4.1 沥青路面冻胀翻浆处治措施 |
5.4.2 沥青路面泛油处治措施 |
5.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处置方案研究 |
5.5.1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置 |
5.5.2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处置 |
5.5.3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处置和其他病害处置 |
5.6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结构(补强+新建)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研究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封层在白改黑路面防裂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案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封层路用性能研究 |
2.1 试验原材料 |
2.1.1 面层材料 |
2.1.2 应力吸收层材料 |
2.1.3 刚性基层材料 |
2.2 试验方案设计 |
2.2.1 板带拉伸试验 |
2.2.2 层间剪切试验 |
2.2.3 滚动荷载疲劳试验 |
2.3 试件制备 |
2.3.1 纤维沥青板带试件制备方法 |
2.3.2 层间剪切试件制备方法 |
2.3.3 滚动荷载试件制备方法 |
2.4 试验方法 |
2.4.1 板带拉伸试验方法 |
2.4.2 层间剪切试验方法 |
2.4.3 滚动疲劳荷载试验方法 |
2.5 路用性能评价指标 |
2.5.1 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阻裂性能评价指标 |
2.5.2 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层间结合性能评价指标 |
2.5.3 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疲劳性能评价指标 |
2.6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6.1 板带拉伸试验结果及分析 |
2.6.2 层间剪切试验结果及分析 |
2.6.3 滚动荷载疲劳拉伸试验结果及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封层路面阻裂力学行为分析 |
3.1 断裂力学理论 |
3.1.1 裂缝的开裂模式 |
3.1.2 应力强度因子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1 基本假定 |
3.2.2 模型几何参数与材料参数 |
3.2.3 动态荷载的施加 |
3.3 不同因素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3.3.1 应力吸收层模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3.3.2 汽车轴载对强度因子的影响 |
3.3.3 面层厚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3.3.4 面层模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
4.1 全寿命周期成本 |
4.1.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
4.1.2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理论 |
4.1.3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方法 |
4.2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运用 |
4.2.1 参数设置 |
4.2.2 折现方法 |
4.3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
4.3.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
4.3.2 公路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试验路的施工工艺及方法 |
5.1 试验路工程概况及铺筑 |
5.1.1 实体工程概况 |
5.1.2 试验路段改造方案 |
5.2 施工工艺流程 |
5.2.1 施工准备 |
5.2.2 施工工艺及方法 |
5.2.3 施工质量检测 |
5.2.4 注意事项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及防护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 |
2.1 泛油 |
2.2 油包和拥包 |
2.3 坑槽 |
2.4 裂缝 |
3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护 |
3.1 泛油病害防护 |
3.2 油包和拥包防护 |
3.3 坑槽病害防护 |
3.4 裂缝病害防护 |
4 结语 |
(5)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分析与维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道桥施工中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 |
2.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分析 |
3 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的维护技术 |
3.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防治技术 |
3.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防治技术 |
4 结语 |
(6)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2.1 车辙类型及形成机理 |
2.1.1 车辙的分类 |
2.1.2 车辙形成机理 |
2.2 车辙主要影响因素 |
2.2.1 沥青材料性质与添加剂 |
2.2.2 集料性能与级配 |
2.2.3 环境温度 |
2.2.4 行车荷载与速度 |
2.2.5 路面纵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 |
3.1 沥青路面实地车辙调查 |
3.1.1 概况及路面结构 |
3.1.2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
3.1.3 车辙调查 |
3.1.4 典型路段钻取芯样 |
3.2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 |
3.2.1 沥青面层变形分析 |
3.2.2 沥青面层密度分析 |
3.2.3 沥青面层油石比分析 |
3.2.4 沥青面层级配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4.1 原材料技术指标 |
4.1.1 沥青材料 |
4.1.2 粗、细集料和矿粉 |
4.2 试验仪器 |
4.3 配合比设计 |
4.3.1 矿料级配设计理论 |
4.3.2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
4.3.3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实证分析 |
5.1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研究 |
5.1.1 车辙试验方法 |
5.1.2 级配类型和沥青材料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
5.1.3 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
5.1.4 荷载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
5.2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
5.2.1 浸水马歇尔试验 |
5.2.2 冻融劈裂试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改善措施 |
6.1 洒水降温处理 |
6.2 设置专用爬坡车道 |
6.3 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养护工艺措施 |
6.4 建立综合性管理体系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7)窨井及周边路面破坏力学行为与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案 |
研究方法 |
实施方案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窨井介绍及其破坏类型调查与统计 |
2.1 市政窨井结构组成介绍 |
2.2 窨井及周边路面破坏情况分类 |
2.2.1 井盖下沉 |
2.2.2 周边路面出现碎裂、坑槽 |
2.2.3 井盖凸起 |
2.2.4 井盖倾斜 |
2.2.5 井盖破损 |
2.3 窨井及周边路面破坏情况调查 |
2.4 窨井几种常见病害原因初步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窨井及周边路面破坏原因研究 |
3.1 车辆荷载对窨井及其周边路面的作用 |
3.1.1 车辆荷载的描述与研究 |
3.1.2 车辆荷载对路面的重力作用 |
3.1.3 车辆荷载对井体及周围路面的冲击作用 |
3.2 设计方面的原因 |
3.2.1 窨井在车行道中布置的位置分析 |
3.2.2 其他设计方面的原因分析 |
3.3 施工方面的原因 |
3.4 材料方面的原因 |
3.5 土压力理论与土体沉降变形相关原因 |
3.5.1 土的有效应力与附加应力 |
3.5.2 基底压力 |
3.5.3 土体沉降理论分析 |
3.5.4 井周回填土及井底压实土沉降变形原因分析 |
3.6 水损坏方面原因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静态车辆荷载作用下窨井及周边路面受力与变形研究 |
4.1 ABAQUS有限元软件介绍 |
4.2 车辆荷载作用下窨井及周边路面仿真模型的建立 |
4.2.1 车辆荷载的介绍 |
4.2.2 车辆荷载对窨井及周边路面作用模型的简化 |
4.2.3 窨井各组成部分及周边路面与土体相关参数介绍 |
4.2.4 静态荷载主要建模分析内容 |
1.静态均布荷载荷载作用在井盖中央部位时: |
2.静态均布荷载作用在井盖边缘时: |
4.3 静态车辆荷载作用在井盖中央窨井及周边路面受力和变形研究 |
4.3.1 车辆荷载作用在井盖中央窨井及周边路面受力机理研究 |
4.3.2 车辆荷载作用在井盖中央窨井及周围路面变形机理研究 |
4.4 静态车辆荷载作用在井盖边缘窨井及周边路面受力与变形研究 |
4.4.1 车辆荷载作用在井盖边缘时窨井及周边路面受力机理研究 |
4.4.2 车辆荷载作用在井盖边缘时窨井及周边路面变形机理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动态冲击荷载作用下窨井及周边路面受力与变形研究 |
5.1 研究模型 |
5.2 动态冲击荷载作用下窨井及周边路面受力机理研究 |
5.3 动态冲击荷载作用下窨井及周边路面变形机理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窨井及周边路面破坏防治技术研究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
6.1 相关防治技术探索 |
6.2 采用流态粉煤灰对井周进行回填 |
6.2.1 流态粉煤灰的路用性质 |
6.2.2 流态粉煤灰工程应用及对窨井周围回填的效果分析 |
6.2.3 具体施工流程 |
6.2.4 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 |
6.3 采用井圈钢筋混凝土板并与周边路面固结 |
6.3.1 井圈钢筋混凝土板及相关技术介绍 |
6.3.2 井圈钢筋混凝土板配筋计算过程 |
6.3.3 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 |
6.4 采用防治措施后受力和变形情况仿真评价 |
6.4.1 建模情况介绍 |
6.4.2 结构受力情况分析 |
6.4.3 结构变形情况分析 |
6.5 防治措施在具体工程上的应用 |
6.5.1 工程介绍 |
6.5.2 窨井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 |
6.5.3 采取防治措施后新建窨井效果评价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一、发表的论文 |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
(8)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破坏机理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研究现状 |
1.2.2 道路冲击荷载作用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破坏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技术 |
2.3 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
2.4 材料强度理论 |
2.4.1 最大拉应力理论 |
2.4.2 最大切应力理论 |
2.4.3 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 |
2.5 沥青加铺层荷载响应分析 |
2.5.1 沥青加铺层结构数值模型 |
2.5.2 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冲击荷载作用模型与沥青加铺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车辆冲击荷载 |
3.2.1 减速带类型 |
3.2.2 冲击荷载产生 |
3.2.3 车辆冲击过程 |
3.2.4 冲击荷载作用模型重要参数 |
3.2.5 减速带冲击荷载作用模型 |
3.2.6 冲击荷载模拟 |
3.2.7 不同冲击加载方式对比分析 |
3.3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材料参数 |
3.3.1 基本假定 |
3.3.2 模型计算参数 |
3.3.3 车辆荷载简化 |
3.3.4 临界荷位选取 |
3.3.5 力学指标确定 |
3.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
3.4.1 轴载大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
3.4.2 加铺层模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
3.4.3 水泥混凝土路面模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
3.4.4 基础模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研究 |
4.1 引言 |
4.2 减速带设置位置对反射裂缝防治研究 |
4.2.1 冲击荷载下沥青加铺层时程响应分析 |
4.2.2 冲击位置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
4.3 设置应力吸收层对反射裂缝防治研究 |
4.3.1 反射裂缝防治措施 |
4.3.2 应力吸收层加铺结构计算模型和材料参数 |
4.3.3 应力吸收层加铺结构与直接加铺层结构对比分析 |
4.3.4 应力吸收层厚度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
4.3.5 应力吸收层模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
4.4 反射裂缝防治措施叠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9)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必要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旧水泥路面病害分析与评价 |
1.2.2 旧水泥路面的破碎技术 |
1.2.3 化学压浆技术 |
1.2.4 旧水泥路面的加铺技术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路面状况评价方法 |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形式 |
2.1.1 水泥混凝土面层断裂类病害形式 |
2.1.2 水泥混凝土面层竖向位移类病害形式 |
2.1.3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类病害形式 |
2.1.4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层类病害形式 |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 |
2.2.1 水泥混凝土面层断裂类病害成因 |
2.2.2 水泥混凝土面层竖向位移类病害成因 |
2.2.3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类病害成因 |
2.2.4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层类病害成因 |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 |
2.3.1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
2.3.2 结构承载力评价 |
2.3.3 板底脱空评价 |
2.3.4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
2.3.5 路面抗滑能力评价 |
2.3.6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的因素和效果评价 |
3.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碎石化机 |
3.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化机理 |
3.1.2 微裂式碎石化机设备构成及技术参数 |
3.2 旧水泥混凝土板微裂均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夯击能的选择 |
3.2.2 夯击点位的布设形式 |
3.3 微裂式碎石化机碎石效果分析 |
3.3.1 消除板底脱空 |
3.3.2 分散板端变形 |
3.3.3 提高旧水泥面板与加铺层结合力 |
3.3.4 充分利用旧路残余强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 |
4.1 旧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与加铺施工工艺 |
4.1.1 施工流程 |
4.1.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化破碎处治 |
4.1.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均质化处治 |
4.1.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铺筑 |
4.2 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
4.2.1 主控项目 |
4.2.2 一般项目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裂均质化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 |
5.1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 |
5.1.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
5.1.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5.2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层受力特性分析 |
5.2.1 轴载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2 加铺层厚度对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3 沥青加铺层模量变化对加铺层结构的影响分析 |
5.2.4 地基模量对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结构的影响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工程实践分析 |
6.1 项目概况 |
6.2 旧水泥路面处治施工技术方案 |
6.3 微裂式破碎再生加固施工流程 |
6.3.1 施工准备 |
6.3.2 进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微裂式破碎 |
6.3.3 地聚合物注浆加固处治 |
6.3.4 路表缺陷进行修复 |
6.3.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铺筑 |
6.4 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处治效果评价 |
6.4.1 微裂式破碎效果评价 |
6.4.2 注浆加固效果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及建议 |
本文研究结论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沥青混凝土路面分析 |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 |
2.1 裂缝出现的原因 |
2.1.1 路面裂缝产生原因之一是水损害 |
2.1.2 环境因素导致的破损 |
2.1.3 施工工艺不合理产生裂缝 |
2.2 路面车辙 |
2.3 路面沉降 |
2.4 泛油 |
3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
3.1 沥青使用量控制 |
3.2 施工前的检查工作 |
3.3 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 |
3.3.1 施工前准备工作 |
3.3.2 路面铺设要点 |
3.3.3 施工中应注意的其他事项 |
3.4 路面碾压 |
4 结语 |
四、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对策剖析[J]. 范利军. 中华建设, 2021(05)
- [2]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D]. 杨露. 长安大学, 2020(06)
- [3]纤维增强橡胶沥青封层在白改黑路面防裂中的研究与应用[D]. 陈定辉.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及防护措施探讨[J]. 高耀波. 建材发展导向, 2020(12)
- [5]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分析与维护技术[J]. 郑俊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0)
- [6]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与技术研究[D]. 严诺.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窨井及周边路面破坏力学行为与防治技术研究[D]. 黄进波.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破坏机理及防治研究[D]. 张程. 广西大学, 2019(03)
- [9]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D]. 王都兴. 长安大学, 2019(07)
- [10]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 金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