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玻璃体切割;巩膜扣袋术;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结构与其色素上皮层结构分离而导致患者眼部图像缺失或不完整症状,一旦发病,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均会受到影响[1]。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视网膜脱离。为探究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价值,本次试验以64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4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该64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巩膜扣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22-63岁,平均年龄(46.95±5.58)岁,给予观察组患者行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介于22-65岁,平均年龄(48.06±5.69)岁;本次试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试验开始前将本次试验过程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巩膜扣袋术治疗,采用硅胶带(2.5×120mm)与硅胶块(7-9mm)完成巩膜外加压及环扎治疗,位置选择参考患者视网膜下方裂孔以及患者视网膜的增生情况。术中依次给予患者巩膜外电凝穿刺放液及巩膜外冷冻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眼压改善情况注入消毒空气,并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如患者术后出现新裂孔或裂孔封闭效果较差,则指导患者重新接受激光光凝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行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麻醉方式选择眼球后阻滞麻醉,通过患者睫状体扁平部进行标准三通道穿刺,而后彻底切除患者中周部及后极部玻璃体,待彻底清除患者视网膜前增殖阻滞及条索后重水压平视网膜并完全清除患者视网膜下液,待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后冷凝封闭患者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域,再利用硅油对玻璃体腔进行充分填充,确保患者眼压维持在15mmHg左右后将通道关闭,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患者通道堵塞可采用巩膜塞,术后指导患者采用常规体位卧床休息。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及视网膜改善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取统计学信息软件SPSS21.00,将实验收集数据进行统一录入,集中处理,其中,将%判定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将()判定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以p值作为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视网膜复位率
观察组患者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最终复位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1:
3讨论
视网膜脱落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造成患者眼部图像缺失不完整,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眼盲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当前临床中治疗视网膜脱落的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医护人员依据患者视网膜的脱落的类型及机制进行手术方法的最终确定。
巩膜扣袋术是一种治疗视网膜脱落的传统手术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封闭患者的视网膜裂孔,对患者脱落的视网膜进行修复。但巩膜扣袋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部分裂孔位置较大、边缘存在卷曲僵硬的较靠后裂孔以及存在玻璃体牵引症状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于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取一种适宜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2]。玻璃体切除术能够在直视观察条件下完成手术,对眼组织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对患者视网膜眼轴长度、屈光度以及角膜散光影响较小,既能有效摘除非磁性异物,又能针对玻璃体视网膜大量增殖及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提供治愈方法,保留患者有用视力[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最终复位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视网膜眼轴长度、屈光度以及角膜散光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临床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显著,复位率较高,对患者视网膜眼轴长度、屈光度以及角膜散光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彬,张作仁.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3):12311,12313.
[2]肖紫云,李家璋,宋秀胜.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50(3):204-206.
[3]刘海芸,高敏,杨名, 等.玻璃体切割联合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7,33(4):354-358.
论文作者:陈湘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视网膜论文; 患者论文; 玻璃体论文; 巩膜论文; 裂孔论文; 对照组论文; 屈光度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