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论文_孙会芳

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论文_孙会芳

(深圳市海明润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9年经济工作的七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关键词:制造业;质量;发展

引言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制造业将继续砥砺前行,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保持定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1、概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配套能力、高端制造设备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制造业作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必须进行变革。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长,智能制造厂将对所有产业升级带来冲击,也将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进步和创新,这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在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基础上,不断将专业知识融入制造过程,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设备的智能化,实现拟人化制造,使制造过程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并显著减少制造过程物耗、能耗和排放。

2、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1补齐关键领域短板和弱项

没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做支撑,就不可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要进一步补齐“卡脖子”的技术短板,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产业、重大短板装备、关键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基础技术和产品,大飞机和“两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关键领域创新重大工程。逐步扭转重要短板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深化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按照体系化、整体化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工程化和技术孵化,通过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服务计划加快产业化应用。

2.2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

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系统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聚焦关键领域,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尽快搭建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知识产权应用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产业链关键环节知识产权协同运用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为制造业创新发展培育源源不断的动力。

2.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显著特征,也是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完善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体系,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贯标。要积极推进军民深入融合,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要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鼓励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机结合,支持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蓬勃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标志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以提升全球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立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各类产业集聚区,坚持基础创新和技术变革双轮驱动,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的全面提升,构建形成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可持续的制造业区域发展新格局。要鼓励大型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注重培育发展创新能力强的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局面。

2.5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围绕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制造业良性循环协同发展,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设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妥善解决企业面临的“成本高、负担重、融资难”等突出问题。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政府行为,防止出台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六是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我国制造业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赢,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要抓紧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制造业开放的重大举措,逐渐转变政策导向的吸引外资模式,更多依靠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推进高质量引进来。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民用航空、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对接合作,积极引导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促进高质量走出去。

3、企业层面:品牌为要

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比,制造业企业的品牌建设明显滞后,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数量和影响力存在较大差距。国务院决定每年5月10日设立“中国品牌日”,标志着品牌领导地位空前提高,也意味着“中国品牌”将成为中国对外的国家象征,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中国品牌的好故事,提高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制造企业。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的培育标准,为高端品牌培育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高端品牌培育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在2015年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500强品牌”排名中,中国品牌只有31个,其中制造品牌只有7个,中国100强品牌只有7个,其中只有联想和海尔是制造品牌。在2015年世界500强财富排行榜上,中国企业106家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两个清单的比较充分表明,中国制造企业规模大,但实力不强缺乏世界一流的制造品牌。这与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和对制造业强国的追求不相符合。企业战略必须包括品牌战略,这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战略。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品牌愿景、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口号、品牌结构等关键问题。制造业企业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或完善适合本企业的、具有独创性和吸引力的品牌战略,并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传承,实施和系统推进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品牌战略为最高竞争战略,以品牌战略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品牌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协同作用。

结束语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要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多次强调,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占据世界制高点,控制技术话语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中国质量的提高,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和讲话,为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敲响了号角。我们要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文军.苏州制造业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3):1-4.

[2]赵萍.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0(05):36-39.

[3]臧刚权.我国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10):27.

[4]张根学,杨建龙,阎沭杉.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管理科学,2018(02):18-20.

论文作者:孙会芳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论文_孙会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