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国家与中国新疆农业合作模式及途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新疆论文,中国论文,途径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亚国家与中国新疆农业合作的优势与基础分析
(一)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8个国家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5600km,是中国邻国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自治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地有着密切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目前,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国际航空、铁路、公路、地下管道相结合,设施配套完善,优势互补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很多民族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具有相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相近,宗教信仰一致。不少民族跨境而居,姻亲相连、交往甚密,长期以来形成了共同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还有数量众多的“双语人才”,他们既精通汉语,又精通中亚其他国家语言,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快经济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深层次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先天的人文环境优势。
(二)农业资源相似与互补
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域相连,农业生产的气候环境条件相似,具有良好的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和潜力。但是由于不同的制度和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生产条件等的差异,农业生产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竞争性和互补性。目前中亚国家农业生产总体上仍处于低投入、低产出、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民有手工耕作的传统和习惯,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严重不足,一些国家虽然在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上具有优势,但缺乏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尤其在农业现代技术、加工技术和开发资金上处于劣势。而中国新疆土地和光热资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先进,棉花、甜菜、啤酒花、番茄、香梨、葡萄、枣、石榴、枸杞、核桃等许多农产品,以及绵羊毛、肠衣等畜产品的质量优良,这些农牧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远销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番茄酱占国际市场份额的27%,杏酱占11%,啤酒花占国内市场的70%,各类罐头、香肠、乳制品及多种调味品等在中亚国家也备受青睐,具有很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时,中国新疆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及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相对优势,与中亚国家农业形成了资源、生产、加工、投资、技术、贸易等方面的互补。
(三)国内政策支持和巨大的中亚市场潜力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发32号文件等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仅使新疆投资环境大大改善,也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对新疆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中亚五国6000多万人口,大多数农产品尤其是果蔬类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哈萨克斯坦蔬菜需求缺口达6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更高。而且随着中亚各国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的趋势,新疆开拓中亚农产品市场的潜力巨大。
(四)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区域合作基础
中国加入WTO后,为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快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也加快了各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特别是互相减让农产品关税水平,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率先降低农产品贸易关税,各成员国正在逐步建立并实施检验检疫、通关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各成员国政府、金融和私有市场部门形成合力投资农业生产与贸易。建设中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中国面向中亚乃至西亚、南亚和东欧地区进一步开放的西大门,也将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提供最佳的合作平台。同时,中亚各国也有加强同中国在经贸、能源、科技、农业等领域合作的愿望,近年来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协议,为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模式构建
(一)合作原则
目前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存在着合作层次低、合作形式单一、合作领域不广、合作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处在一个新的战略选择和发展时期,需要探索和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一些基本的共识与原则。应坚持发挥特色,拓展合作领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扩大开放,提高效率的原则。
(二)合作模式
逐步建立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多元化农业合作模式。多形式合作指包括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农业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交流和劳务输出、农产品与农业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农业合作试验区等的合作;多领域合作指即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等农业生产部门的合作,也包括化肥、农药、兽药等农资部门的合作,还包括农业机械部门以及农产品加工部门的合作;多层次合作指国家政府的高层会晤,自治区政府、厅(局)及地州的参观访问,专家学者的互访、讲学和交流,各种类型(合资、合作或独资)涉农企业的经贸活动;多渠道合作指包括农产品边境贸易、购物旅游贸易、转口贸易、加工贸易,也包括农业机械、土地等的租赁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全方位合作指包括与中亚国家农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也包括新疆参与CAREC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亚欧区域经济合作等的区域合作,还包括面向西亚、南亚、西欧、东欧等目标市场的合作。
三、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途径
(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贸易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中国新疆出口中亚农产品主要有苹果、柑橘、梨等林果产品,马铃薯、葱、蒜等蔬菜,牛肉、禽肉、禽蛋等畜产品,番茄酱、葡萄酒、果蔬罐头等加工农产品。虽然农产品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一是出口基地规模小,出口量少。新疆农产品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5%左右,而出口到中亚的农产品所占比重更低,占出口中亚总额的1.28%。二是出口结构不合理,林果产品出口占45%以上,其中苹果占38%,而蔬菜、畜产品仅占到出口农产品总额的15%左右。三是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占出口农产品总额的90%以上。辐射面窄,抗风险能力不强。四是贸易方式单一,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绝大部分为初级产品,种类少、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精深加工和高技术含量农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很低。五是出口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低。因此,需要加强和深化农产品贸易。加快蔬菜、林果、花卉等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并形成规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培植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蔬菜、特色林果、禽蛋、牛肉、羊肉、猪肉等出口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分析和调查研究,尤其是对农产品贸易规则、技术标准、市场供给与需求等信息的分析和调查,减少摩擦和损失。加快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强化国际营销服务,扩大农产品出口。
(二)加快农业投资领域的合作
目前,中亚各国正处在恢复和发展期,由于长期对农业重视不够,存在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老化,农业生产资金普遍不足,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农业耕作、收割及农产品加工设备严重缺乏,缺少现代化加工厂,缺乏现代技术,管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到中亚国家投资,加快在种植业、畜牧业、食品饮料及饲料加工等领域的投资合作。一是农业节水技术和设备的投资合作。新疆在节水灌溉,特别是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林果滴灌等方面,有先进的灌溉设备生产技术和技术研发、技术推广等优势,鼓励这些企业在中亚投资灌溉设备、推广灌溉技术。二是农业机械设备的投资合作。不仅要加强机械设备出口,还应该向更深层次的设备租赁、投资办厂等方面发展。三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投资合作。扩大良种出口,鼓励企业在中亚国家建立化肥厂。四是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投资合作。充分利用中亚各国丰富的畜产品和园艺产品,到中亚国家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也可以在边境地区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开展来料加工贸易,开展粮食类经济方便的食品加工、畜禽产品类牛羊皮毛(绒)深加工制品、优质水产品精深加工、有机果蔬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锯木、纸张、纸板、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木材加工等。
(三)进一步深化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新疆具有优良的粮食和棉花品种资源,拥有现代化的良种繁育与推广技术、精量播种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技术,以及集约化生产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些技术已成功地直接引用到中亚国家,如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地膜覆盖技术和膜下滴灌技术输入到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该技术把节水滴灌技术与农业种植技术及农机服务相结合,已在哈萨克斯坦农业生产中取得显著效益,在中亚国家具有广阔的推广市场。新疆拥有果蔬新品种引进、栽培、病虫害防治、保鲜储藏加工等技术,特别是具有现代设施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外向型农业正在向反季节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育苗等多领域发展。与中亚国家相比,还有番茄酱、糖、葡萄酒、啤酒、果酱、果脯果干、芳香植物及乳制品、毛纺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而中亚国家则在棉花品种资源的收集和保管上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在棉花生理生化、遗传育种、灌溉制度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哈萨克斯坦还具有小麦品种资源、病虫害防治、免耕种植等技术优势。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小麦、棉花、蔬菜、瓜果等农作物育种、优良品种交换、专家互访、良种选用等方面广泛的科技合作。需要加快畜牧业中猪、牛、羊的饲养,畜病防治,牧草选育,草场保护、利用和改良,以及家禽集约化大规模饲养等方面的技术合作与交流。
(四)加强人才交流和劳务输出
近年来,新疆科委协同相关科研机构,举办了面向中亚各国的多项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还通过向中亚国家派出科技团组、接待来访科技团组等方式,加强了与中亚国家的人才、技术交流,为拓宽合作领域和深化合作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需要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和派出农业专家、学者互访,互派农业领域专业留学生。设立双方或多方共同面临的在棉花、粮食等重点领域的研究项目,组成科研小组联合攻关。还可以依托新疆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特别是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输出到中亚国家,开展农业生产与科技示范,加强人才交流、技术合作与劳动力输出。
(五)加强政府交流与合作
各国政府间的互访交流、高层会晤,达成的相互合作意向,批准和签署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以及签署的各种合作协议,历来都是国际经济贸易与合作的基础和保障。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高层互访频繁,签署了政府间经贸协定、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开展双边经贸合作的法律文件,建立了政府层面的经贸磋商机制,成立了中哈合作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会,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成立了双边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在农业合作方面,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关于植物保护和检疫合作协定》、《关于动物检疫及动物卫生的合作协定》,但还没有具体的检疫对象目录,也没有制定具体动植物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及实施细则,与其他国家还没有农业合作协定。因此,急需尽早启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合作、投资与贸易协定谈判,签订框架协定,建立持续长效的农业经贸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贸易环境,妥善解决农产品出口“灰色通关”等一揽子问题。
(六)举办农产品展览会
商品展览会是世界各国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开展和推进农业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自1992年以来新疆连续成功举办了18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和9届“新疆国际博览会”,引来了大量中外客商,其中80%左右的外商来自中亚国家,已成为连接中亚的桥梁和信息平台,为中国和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提供了直接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拓宽了合作交流领域和规模,成为中国新疆与中亚开展农业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中国新疆及哈萨克斯坦每年在该国阿拉木图市举办的“哈萨克斯坦亚洲商品展览会”,也在中亚形成了广泛影响,吸引了大量的中亚及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客商,为了解中国企业和产品,推动与中国新疆农业合作提供了平台。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合作基础,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展览与促销、农业机械展览、农业新技术展示等活动。还可以在哈萨克斯坦的其他城市,以及中亚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举办中国新疆优势特色农产品展览会,加快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进程。
(七)探索共建农业合作试验区
农业合作试验区是农业合作与贸易、投资的一种综合的创新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内地与中国台湾农业合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此模式也已经在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中逐步推广应用。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在新疆边境口岸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如霍尔果斯口岸、巴克图口岸等,建立“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园区”,或者在双方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建立“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农业合作园区”,通过专门区域的特殊或优惠政策及不同园区的管理模式,吸引国内资金、农业技术和人才,以及有专业特长的农业劳动者到农业园区发展,可在试验区中建立技术与经济结合、技术与贸易结合的合作机制,推行政府扶持、市场化运行模式,构建科学高效的合作平台。
标签:农业论文; 农产品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中亚民族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新疆生活论文; 三农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