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民族幼儿园 730050
一、环境创设体现多层次、多元化
1.走廊文化利用三维空间,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动态化。
环境价值不分大小,只要是可以利用并能发挥作用的,我们都充分用来提供教育信息。
(1)立体化。
在幼儿园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引导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因此幼儿园中的墙壁、地面乃至空间都可以成为教师与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大至一个主题,小至一幅单画,随处可见,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切实增强了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①作品展示墙:
展示幼儿作品,提高幼儿的成就感;通过幼儿作品,也可以让家长知道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提高家园互动;幼儿也可以通过布置学到知识。
②家园联系栏:
家园在线、家园小贴士是幼儿园各班级为家长开辟的一方空间,教师利用它来传达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活动,同时还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家教漫谈”栏目,既起到了美化作用,又是家园双方交流的纽带,拉近了家园双方的距离。
③墙体空间:
暖气管道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管道上下行的特点,制作成公路上下行车道,汽车站、火车站设置合理,面包车、货车、急救车、警车、消防车等车辆行驶有章有序。每辆车下都有汉字标示,收到了双重教育效果。
(2)平衡化。
日常环境布置是幼儿美术活动与美化环境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对于自己布置的“杰作”也会倍加爱护与珍惜,真正体现了“环境布置儿童化”。
(3)动态化。
环境布置可以结合每一阶段的教育主题,对于大班幼儿,教师还可以发动他们独立地设计、制作和布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我爱祖国”主题,可以鼓励幼儿将去过的地方,吃过、见过的各地的特产制作出来,对环境进行合理布局,从中体现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鲜明特点。
2.室内文化结合活动内容,体现主题、特色。
我们注重创设活动室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个活动室以鲜明的格调陶冶幼儿的情操。大一班的主题装饰是毛线,在这里,织、勾、粘贴等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大二班呼唤绿色,倡导环保,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如果冻壳、易拉罐、瓜子壳、各种植物种子,正是这些弃之可惜、难以利用的材料在孩子手里变换出了一幅幅有趣的画面。
3.户外文化做到物有所值,体现园俗、园风。
户外游戏增设了一系列环保类型的玩具:以奶粉罐做的踩高跷、易拉罐做的小推车等等都体现了幼儿园园风——民间体育游戏特色。
二、区角活动突出互动性、自主性
1.落实好区角活动的设置。
为使区角活动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特点,我园教师多方搜集资料,在已有传统的区角活动项目基础上,挖掘出民间的一些活动内容进行填充,并将两者进行了良好的融会贯通。如用毛线编织各种物品,用各种纸做出立体图等,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参与兴趣,而且弘扬了民间文化艺术,力求使不同的区角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2.全方位投入,确保区角活动全面展开与实施。
(1)材料投放是基础。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隐含在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交互作用中,活动区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①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区角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花样繁多,更要有难度上的区分。我园大班的区角投放了玉米棒,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再进行整理上色,逐次过渡到排序、比较长短,进而进行手工制作,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充分体现了层次的递进。
②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科学发现区里,海绵吸水性强与木块形成对比,直观形象,适宜小班幼儿;灯泡为什么会发亮,大班幼儿从尝试中发现了接通电路的方法,了解了电池有正负极,了解了电能使灯泡发光。
③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教师对于提供的材料应事先考虑到是否便于幼儿操作,如为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训练手部小肌肉动作而创设的“刺绣” 活动区,就应为其准备相匹配的撑子,引导幼儿进行刺绣活动。
(2)各种有效指导是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①教师要具有组织指导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抓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以自己的热情、机智感染教育幼儿,促进全体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
②依据区角活动记录表进行指导。
为及时了解幼儿参与各区角活动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及时记录并了解幼儿各个区角的参与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补充、提供适宜的材料,并进行积极诱导,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③适时开展活动。
在开展区角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把握主题选定、环境创设和有效指导三大环节,根据季节和节假日,结合教育活动不断变换区角内容,结合主题内容,使幼儿得到教育。
论文作者:薛晓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材料论文; 环境论文; 主题论文; 家园论文; 大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