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430000
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本文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总结并归纳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我院被诊断为慢性胃炎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疾病者;②有精神病史者;③有恶性肿瘤者;④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
2护理干预
2.1消除病因。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根治幽门螺杆菌,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积极治疗口腔、鼻、咽喉等慢性疾病,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所以,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尽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2.2生活护理。引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养成刷牙、清理口腔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休息和体位,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以病人自觉舒适体位为主,平时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对腹痛者,鼓励病人饭后散步,或参加适当的活动,增加肠蠕动。饮食,胃酸过多者,进食豆浆、碱性馒头、面包、淀粉、牛奶等,贫血者,可进食西红柿等新鲜蔬菜。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浓烈辛辣等食物,腌制不新鲜和烟熏食物,避免食用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易产气食品。
2.3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症状较轻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等。胆汁回流可用于增加胃窦蠕动,减少胆汁回流,碳酸铝镁片、胆碱胺、硫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缓解症状。胃中缺乏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混合物,伴有消化不良的,可使用胰蛋白酶片、聚酶片等消化片。
2.4中医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包括:入院宣教、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中医情志疏导: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告知患者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优势,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病情的康复。(2) 饮食调护:告知患者不可食用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蛋白质丰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食用韭菜,芹菜等一些富含纤维素高,可适当食用面包以中和胃酸,分泌少时,可食用水果、鸡汤刺微胃酸的分泌,叮嘱患者要定时、适量进餐,切勿暴饮暴食,不食偏甜,偏凉食物。(3)中医技术护理: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适当的中医技术来级解患者的不适症候,例如对患者实施耳穴贴压,主要选择交感穴、神门穴、脾穴、肝穴和胃穴,患者有胃脘疼痛症状,可配合内分泌穴位等,也可配合心穴位和小肠穴位等,按压时以单耳进行为最佳,护理人员每日为患者按压3~5次,每次此时按压30- 60秒即可,并指导患者自已进行按压,还可对患者实施艾灸,主要穴位为中脘穴,患者有胃脘胀满症状,加入天枢穴、神阙穴、建里穴和下脘穴等,患者有反酸、嗳气症状,加入足三里、肝俞穴、神阙穴和胃俞穴,采用艾灸治疗仪,每天为患者艾灸一次,每次最佳时长为15-20分钟;除此之外,选择双侧的肝俞穴、胆俞穴以及合谷穴等穴位为患者进行按摩。(4) 辩证施护:如果患者为胃阴不足,叮嘱患者不喝咖啡、碳酸饮料、浓茶等刺微性饮品,多食雪梨等生津润燥的食物,多饮水,确保大便通畅,可给予内关穴、三阴交等针刺护理;胃脘痛患者可知道患者在发病时注意深呼吸,平时腹部注意保暖;胃脘胀满可指导患者食不过饱,饭后进适当运动,叮嘱患者每日按摩腹部15分钟左右。
总之,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它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溃疡病,在各种胃病中发病率位居前列,但发病率随年龄逐渐增加,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针对不同类型症型,采用消除病因,药物治疗,生活护理基本上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
参考文献:
[1]苏英梅.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其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 24(2):865-866.
论文作者:李安琪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患者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胃酸论文; 穴位论文; 症状论文; 艾灸论文; 食物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