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琴 李青(通讯作者)
(山东农业大学校医院 山东泰安 271018)
【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68-02
患者李某,女,68岁。2011年3月因发热伴头痛入院。在当地市级医院做头颅MRI检查,报告左侧额叶可见直径约16mm稍长T1等T2类圆形病灶,边缘尚光滑,病灶周围可见明显长T1T2水肿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欠均匀环形强化。头颅MR增强扫描显示,左侧额部见一大小为21×20×16mm环形强化影,病灶中心未强化,病灶周围见长T1信号。印象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转移瘤不能除外。经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及补液等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为明确颅内病变转往北京某著名脑科医院就诊。再次做头颅MRI检查,平扫:左额底可见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占位,边界较清楚,左侧额叶内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左额底异常信号可见环形强化,囊壁较厚尚光滑,大小约20×20×15mm,临近脑膜可见线样强化。诊断:左额底异常信号:1.结核性脑脓肿2.脑脓肿3.转移瘤。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神清语利,双瞳孔左:右=3:3mm,光反应灵敏,粗测双眼视力视野无缺损,眼动充分,面纹对称,粗测听力正常,伸舌居中,四肢感觉正常,肌力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共济协调。入院后经左额入路做病变全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位于左额底,病变呈实性,色灰白,质地较硬较韧,血供一般,大小约2×3×3cm,病变与脑组织、大脑镰和颅底硬脑膜有粘连,基底位于大脑镰及颅底。术后给予脱水、抗炎、抗癫痫、对症治疗,患者恢复顺利,复查头部MRI呈术后状态,病理报告混合型脑膜瘤伴坏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出院后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脑MRI均未见异常。
讨论: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可见于任何年龄,多数见于40—70岁,女性多见。肿瘤多为单发,大小不一,形态可随发生部位不同,肉眼观肿瘤呈球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等。脑膜瘤多为良性。脑膜瘤在MRI表现特点为大多数T1呈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T2多表现为等信号,部分可为高信号或低信号。在增强扫描后大多数不明显的均匀强化,与瘤体相连的脑膜亦示强化;此征象在MRI上被称“脑膜尾征”,颇具特征性。其好发部位以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最多见。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带及占位效应,以致局部脑皮质有凹陷征象,此称为“皮质扣压征”。在临床上因该肿瘤生长缓慢,其病程较长,颅内高压症状及局限性体征出现亦较晚,且程度较轻。其局限性体征主要取决于肿瘤所在位置。如大脑凸面脑膜瘤常有癫痫发作;位于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可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或感觉障碍。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内引起局部脑组织破坏形成脓腔。按其感染途径可分为耳源性、鼻源性、血源性、外伤性脑脓肿等。脑脓肿形成要经过急性脑炎期、化脓期、包膜形成期。脑脓肿在MRI平扫可显示脓腔呈长T1WI的低信号和长T2的明显高信号,脓肿壁在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灶周水肿则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脓肿形成早期阶段呈不完整环形强化。脓肿成熟期可见脓肿壁呈完整的环形强化,壁较厚边缘光滑,厚薄一致;脓腔及灶周水肿无强化,可以清晰显示脓腔脓肿壁及水肿带三个部分。临床上可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依脑脓肿所在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记忆障碍或癫痫等相应的定位症状。结核性脑脓肿多因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菌经血行播散引发,以肺结核最常见。其病变部位多在基底池和大脑皮层下。MRI表现:中央坏死区及外周水肿带T1WI呈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钙化灶则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脓肿灶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中央坏死区和水肿带无强化。临床上青少年多发,有结核病史,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病全身症状。脑脊液生化检查糖和氯化物减少等。该患者以发热伴头痛起病,MRI检查可见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周围有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可见环形强化,临近脑膜可见线样强化。这些表现在脑脓肿、结核性脑脓肿均可出现。但患者其它部位未发现结核灶和外源性感染灶,MRI见临近脑膜有线样强化,则不支持脑脓肿和结核性脑脓肿的诊断,由此可见,脑膜瘤、脑脓肿、结核性脑脓肿在MRI检查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亦有些各自的特殊影像表现。在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也各有特点。因此在脑膜瘤、脑脓肿、结核性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中,要根据MRI、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全面综合分析判断,从而较为客观地真实地做出诊断。
论文作者:李福琴,李青(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脓肿论文; 信号论文; 脑膜论文; 环形论文; 水肿论文; 病灶论文; 肿瘤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