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十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趋势论文,世界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是人类工业文明大发展的世纪,是世界人口膨胀、技术爆炸、经济腾飞的世纪,是世界经济与政治剧烈变动的世纪。站在20世纪末,展望21世纪,我们可以对未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进行预测。笔者以为,在21世纪的头50年中,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有十大趋势。现提出供大家考虑。
一、经济一体化继续发展并带动政治协调、合作。在当今贸易保护思想与自由贸易思想的争斗中,有强大贸易利益支持的自由贸易思想具有不可抗拒的主流地位。正因为如此,在21世纪,有强大技术支持,利益引诱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会进一步加快。鉴于广泛多边合作或全球合作比双边或区域合作具有优势,所以,在21世纪头50年,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仍将在区域层次和全球层次展开。
在20世纪后半叶,除了经互会解体以外,其他区域经济多有加大经济一体化力度、加强政治立场协调的倾向。欧共体的经济立场协调向政治立场协调的发展,就是经济一体化带动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事实上,解体后的原经互会成员国,也有以自由贸易为基础,恢复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倾向。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一体化必然带动政治一体化。任何经济一体化实践都必然伴有政治协调、法律合作。在这里笔者强调的是,在21世纪头50年,经济一体化将强有力地带动区域政治一体化,并出现以经济一体化为主要驱动力的比较全面的政治合作。西欧的经济一体化带动政治一体化的范例将具有广泛的影响。
二、经济中心多元化促成政治力量的多边均衡。经济一体化——商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金融政策协调等等,并不否定经济中心——经济实力、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政治上的协调、合作,并不否定不同国家的政治对抗。
20世纪初、中叶,世界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平衡,极个别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以经济力量为基础的世界政治力量也很不平衡。除了少数大国外,一般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角色”都很小。20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多中心趋势。二战之后的初期,美国经济独树一帜。后来,德国、日本经济赶了上来,亚洲出现了“四小龙”、“新四小龙”,中国经济又成了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至此,世界经济的多中心格局有了端倪。21世纪,世界经济将出现美国、德国、日本、中国、俄国、印度、印尼等第一层次的世界经济中心,将形成英国、法国、韩国、瑞典等第二层次的世界经济中心。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力量的多中心动态平衡将促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多中心平衡:任何一个国家要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当老大将变得不可能。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将形成要素群体均衡,世界政治、经济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三、金融、货物生产与服务的国际化使其与国际贸易一样,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目前,世界金融的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金融的国际合作增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全球性金融合作组织,而且这些金融组织的职能有强化的趋势。二是国际金融投资活跃,发展迅速。三是金融合作利益的引力,使各国金融市场逐渐走向开放。这三大趋势的综合表现就是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世界金融市场的统一性得到强化,国际金融由主要是国际贸易的相对独立的货币表现,变成有较强独立性的国际经济活动。
从微观上看,在21世纪的头50年中,国际贸易将越来越需要国际金融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表现为国家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对国际贸易的支持,表现为以国际贸易为主要对象的商业性银行、保险公司的发展,而且表现为金融中介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增强,表现为以金融中介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企业的迅速发展。
从经济活动主体的角度看,国际企业在金融、货物生产、服务的国际化方面,唱着主角;国际企业的国际证券业务迅速发展,国际证券投资逐步成为国际企业的主要业务之一;国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货物生产、服务布局,使生产、服务的国际化迅速发展;国际企业的跨国贸易迅速发展。
以上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就是,金融、货物生产、服务的国际化与国际贸易一样,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
四、跨国公司继续为国际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20世纪,跨国公司曾作为越过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有力地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未来21世纪头50年,世界一体化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投资机会,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多元化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投资机会,跨国公司的资源、生产配置视野优势,投资、贸易的相互带动优势,信息资源的占有优势,使发展跨国公司仍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加上不断得到强化的信息、通讯、交通支持,使跨国公司继续扮演国际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事实上,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企业发展方面的必然表现。
五、国际服务贸易绝对、相对同时增长,货物贸易绝对增长、相对下降。随着工业化的普及,信息转移越来越成为生产能力转移的主要手段,生产能力转移的成本越来越低。生产能力代替货物贸易发展将在更为深刻、广泛的层次得到体现。虽然世界上人们对货物的占有很不平均,对货物的占有也远没有饱和,但是,总的来讲,发达国家对货物占有的增长速度将逐步减缓,占有货物的高质化不可避免,有形需求趋于饱和已成为趋势。与货物贸易发展趋势形成对照的是,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无形需求的空白很多,服务产业国际化有着广泛的空间。注意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注意到国际货物生产分工的深化,笔者得出了国际服务贸易绝对、相对同时增长、货物贸易绝对增长、相对下降的结论。
六、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继续下降。工业化的普及,工业制成品出口替代初级品出口的高效益,新材料、合成材料的开发和普及,资源合作的节约、使用效率的提高,在21世纪头50年将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改变国际贸易的格局,将会在更强的程度上强化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地位,将会使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继续下降。
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不仅表现为其数量比重的下降,而且还表现为与不断丰富的工业制成品品种相比,初级产品品种在总品种中所占比重的下降;与价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相比,初级产品价格也相对下降。
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并不说明初级产品对经济的发展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初级产品对经济的发展重要性丝毫没有减小,而且随着人类可开发资源的减少,人类对初级产品的依赖在逐步增强。只是这种依赖性的增强并不以初级产品的贸易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初级产品的改进形态——工业制成品贸易的绝对增长形式表现出来,以人们试图减少对初级产品的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人们害怕初级产品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
七、东亚、太平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在20世纪末,亚洲四小龙、新四小龙、中国大陆,已经完成了打好经济发展基础、构造经济发展框架、完成经济发展资金初始积累的经济起飞的准备任务,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初期、中期的经济成长快车道。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个别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还表现为地区经济发展辐射圈的形成。在这个区域的国家只要不拒绝周边国家的技术、经济辐射,不关上大门,它的经济就会有所成长。只要它们主动接受辐射,它们就会搭上东亚、太平洋经济腾飞的快车。
东亚、太平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运动规律的必然反应,是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反应。这种反应是竞争、对抗、合作的结果。
八、环保、生态意识逐步成为国际经济交流的主流思想。在20世纪末,人类已逐步认识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人类已逐步进入生态文明社会,绿色食品思想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与环境、人类有良好协调关系的绿色工业品思想已经萌芽。在21世纪的头50年,绿色食品、绿色工业品生产将成为食品、工业品生产的主流,国际贸易品将在根本上绿色化,环保思想、生态思想将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主流、支配思想。
九、国际技术和产业的调整、转移趋于立体化。20世纪初叶、中叶,技术、产业的国际调整主要是递推性的,具有由初级辅导、成熟,中级趋近、学习,逐步向高级发展的特点。进入20世纪后半叶,国际技术、产业转移的主流开始呈现立体化特征,即,国际高中低技术体转移;软硬技术立体转移;高中低附加值产业立体转移;资本、技术、人才立体转移;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电子、化工、轻工、重工技术立体转移,形成了全方位的立体产业、技术扩散网的雏形。在21世纪的头50年,国际技术、产业的立体转移将趋于成熟,各国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垄断、竞争,学习、赶超,扩散、进步时期。最终,国际技术、产业立体转移将成为国际产业、技术转移的主要或高级形式。
十、人口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将得到充分认识,世界经济将度过人口高峰瓶颈。地球对人口的承受是有极限的,人类的良性循环发展是有人口下限的。在20世纪,世界人口出现了爆炸性发展的现象。在一些最穷国,人口资源远远超过了人类经济良性循环的极限。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口过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负担。21世纪的头50年,中国的人口政策的成功范例将推广到人口问题严重的国家,人口管理的文明化、科学化将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与此同时,在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世界人口将进入一个以计划、理性控制为主的良性循环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