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的历史演进研究论文

老年教育的历史演进研究论文

老年教育的历史演进研究

桑宁霞,张慧萍

(山西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自21世纪以来,老龄化问题引发全球关注,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审视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划分为“星火燎原”、“独立之辩”、“理性讯变”和“温存回归”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厘清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阶段,对解决老龄化问题、丰富老年教育的研究视角以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关键词 :老年教育;历史演进;终身教育;社区建设;生命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指出,“如果不把我们的视野扩大到该文明的界线之外并考虑到外部力量的冲击,我们就无法理解一个文明的历史最后阶段”。[1]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随着老年人口的加速膨胀,未来的全球世界因老龄化产生的冲击将不亚于全球化、工业化等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经济与社会革命。[2]老年群体应该如何自立于世,将不再仅仅是老年生命本身的问题,而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社会热点。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催生并发展的中国现代老年教育,在实践领域八方试点、全面铺开并有所建树,但是在理论和历史研究方面却稍显逊色。释史以阐思,征古以衡今。[3]基于历史的场域审视老年教育,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明晰老年教育外部力量的冲击和自身原力的觉醒,把握老年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更加坚定老年教育大有担当和作为的时代使命,绘就老年生命“成长”的蓝图,让老年群体在“崭新的世界”中悦纳自己,让社会在新时代的引领中沿着一条变化和生长的道路砥砺前进。[1]

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马铃薯预处理工艺验证实验。通过软件Design-Expert 8.0.6对所得到的响应面模型进行分析,得到马铃薯最佳预处理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1.34 ℃、漂烫时间4.17 min、切片厚度4.1 mm和冷冻时间3.05 h,此条件下马铃薯的规范化综合得分为0.9453。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修正参数后马铃薯脆片最佳预处理工艺为漂烫温度 91 ℃、漂烫时间4 min、切片厚度4 mm和冷冻时间3 h,得到规范化综合评分0.9572,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该回归模型准确,主成分分析与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对马铃薯脆片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的综合评价方法准确可行。

一 、老年教育的 “星火燎原 ”

依托科技和理性智慧出现的产业革命在改善生产和医疗条件的基础上,迅速使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受产业革命的冲击,20世纪全球老年教育得以萌生和蔓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1973年皮埃尔·维拉首次提出“第三年龄大学”的设想,并建立图卢兹第三年龄大学,[4]现代老年教育才开始得以真正面世,助力解决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老年教育是西方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采取的被动选择,是一种伴随着经济高度发达、赋闲时间增多和个人主义至上的社会现实而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与我国老年教育的崛起存在很大差别。

由于生理学理论知识博大精深、各生理系统又有复杂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们普遍感到生理学难学.很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产生畏难心理,极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该课程对生物从业者的重要性,认为跟专业课没有太大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抱着及格即可的心理,不能深入学习该课程,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中国特色的现代老年教育缘起于改革开放的引领和干部终身制度的废除。1982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在高度评价老干部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贡献后,全面实行按年龄强制退休制度,对老干部离退休的相关待遇作了明确规定,解决了老干部的后顾之忧。此后党的十四大将干部退休制纳入正式轨道。[5]1983年干部终身制废除不久,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应运而生,开创了中国现代老年教育的先河。此后,老年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开来,老年教育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6]1988年12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在武汉成立,全国各区县、基层街道、乡镇创办老年学校,企事业、高校、社会团体等也纷纷参与进来。截至1990年底,老年学校达2,300多所,初步形成全国老年教育网络,[7]到1995年底,全国老年大学有8,378所。[6]在老年教育兴起与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的引领和干部终身制的废除功不可没。

梳理我国现代老年教育兴起与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这一时期老年教育以享受离退休生活的退休干部为教育对象,以老年大学为依托开展政治福利型、退休休闲型教育活动。退休老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和学习觉悟,使生命在改革开放的点拨中觉醒绽放,是老年教育得以开展的关键因素,更是老年生命内在价值追寻的恳挚表达。

二 、老年教育的 “独立之辩 ”

老年教育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冲击,搭上终身教育发展的快车,借助网络的力量走到今天,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绩,并在以人为本的生命氛围中茁壮成长,而承担这一切的载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学校,但事实上老年群体基本上是脱离工作岗位、回归家庭的老年人,他们大部分时间活动在社区范围内。社区是惠及社区成员的最好单位组织,应该成为老年教育最接地气的载体。[16]自1844年丹麦教育家柯隆威面向社区民众开展教育活动、成立第一所“民众中学”起,便开启了西方现代社区教育实践的先河。“二战”后,社区发展成为一项联合国倡导的世界性活动,强调将教育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开始关注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20世纪70年代,社区成为许多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地,逐渐向对象全员化、内容多元化和水平综合专业化发展,至此西方现代社区教育进入稳定发展期。[16]我国社区教育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国情,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开展思想德育,以“家、校、社”结合模式打开了学校教育的大门,社会性的社区教育开始兴起。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推广,一系列社区组织开始建立起来,并逐渐向部分省市试验推广。1999年,社区教育开始向全国拓展,在受到政府重视的同时,社会力量开始逐渐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全员、全面、全程的社区教育开始形成并稳定发展。[16]全球范围内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实施将老年教育的视角立体旋转至基本的社会单位——社区,将老年教育引入社区,真正贴近普普通通的老年生命个体,从而让社区老年教育真正惠及老年群体,让老年生命发光发热。

在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背景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双重冲击下,老年教育开始从萌芽时期面向老年干部的福利休闲型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走向社会基层,向更加人性化、教育型和发展型的方向转变。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挖掘人的生命潜能,而老年群体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的延伸,是超越有限生理生命的无限生命教育。因此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环,老年教育的发展必然影响着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效果。老年教育要在发挥主体服务价值的基础上,真正切合老年群体的生命内在需求,让老年群体发挥智慧引领作用,在物质需求逐渐满足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老有所学”和“老有所教”,积极应对老龄化,在终身教育的精神追求中愈发年轻。

20世纪80年代初,终身教育思想以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中介被引入我国,退离岗位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扬党员干部的好学作风,承接我国“老而好学”的文化传统,使得老年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1996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鼓励社会办好老年教育,标志着老年教育走上法制规范化的道路,为老年教育走向社会基层提供了法律依据。1996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确定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即“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性情、促进健康、服务社会”,[6]进一步肯定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迫切性和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性。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不同于发达国家被动应急处理老龄化问题,我国老年教育尽管开端于老龄化之前,但是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红利的消失,区域、性别失衡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迅猛发展等现实问题,依旧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在考虑未富先老等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科学高效地应对老龄化问题。1999年10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2002年4月,联合国召开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健康、参与、保障”的积极老龄化理念将“老年压力”一扫而空,并使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得到充分尊重。同年11月,党的十六大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为依托,规定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新方向,老年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9]至此,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重视,老年大学等正规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也得以促进。老年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更新知识的需求日渐增强,老年教育开始在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倡导下走向社会,为大多数老年生命添彩。老年教育不再仅仅是退休老干部的专属福利,而是促进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时代的老年教育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巨大。发达国家已经将积极老龄化确定为“数字老龄化”,利用ICT技术应对老龄化,老年电子消费市场潜在空间极其广阔。[2]尽管我国老年群体依旧面临着诸如网银转账操作、手机打车、购物、移动支付等难以运用互联网的情形,娱乐和休闲需求的应用程序稀少,甚至已经创建的平台个性化资源短缺,无法迎合老年群体的受教育需求,全国范围内老年网络教育配套设施落后失衡,[15]但是老年远程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积极前行。对于恰逢网络时代的老年群体而言,老年教育应借助网络的力量挖掘人力资源,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余热,并利用互联网天然的教育功能,发挥他们传承文化与贴近生命的作用,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三 、老年教育的 “理性迅变 ”

“人有坎凛,矢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11]鉴于老年群体各方面机能下降的事实,很多人认为老年教育的信息化难以实现。事实上,自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以来,把老年人当作社会负担的消极老龄化观点已经过时,老年教育和其他群体教育一样蕴含着现代数据元素。教育与技术的结合最早起源于1969年的英国开放大学,它切合老年群体的特点,充分尊重老年群体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主要采用远程教学的形式展开,让老年群体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在一种更加开放、自由的氛围和情境中重新进入高标高专的学习空间。[12]我国老年远程教育大致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建立不久,“一五”计划急需各类知识型人才。应现实所需,当时的教育工作者一改传统的面授教学法,利用函授的方式传递文化知识,开启了新中国远程教育的先河。第二阶段是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样需要大批高专技术型和知识型人才。1955年北京广播函授学校成立,1959年第一台“北京”牌电视机诞生,1960年北京电视大学成立,开创了广播电视大学的老年远程教育模式。“文革”结束后,广播和电视相结合的远距离传输教育模式得以恢复,并发展为极具中国特色的老年远程教育模式。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终身教育、互联网技术惠及中国,关注个性、交互的集体协同、资源共享的现代远程教育初步形成,成为老年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3]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老年远程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诞生。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1995年“空中老年大学”出现;1999年,上海成为首个正式成立“网上老年大学”的城市;2006年,上海远程老年大学成立,获得了全市十分之一老年人收看电视课程的佳绩并得到公认。[14]21世纪是知识信息、数据媒体时代,截至2007年,老年网络教学蓬勃发展并蔓延全国,老年人可以在网络世界里畅享科技与知识的乐趣、学习新的互联网应用和APP操作、熟悉手机网络游戏等,通过网络使得老年远程教育的资源无限增殖、良性发展,[15]老年教育在更大的空间体现了自身价值。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国家要重视老年教育,到2020年底要达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国老年教育史上第一次被写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为老年教育定性,是老年教育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6]

伴随着人类理性和智慧的成熟而成长起来的国际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化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全球互联网诞生,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合,有限资源在虚拟空间中基本实现了顺畅流通,共享、民主、平等理念彰显,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时尚风向标,而在线网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一种新型的自觉和自我认同,表现出对整个社会的关怀和意识。[10]21世纪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美好期许、可持续发展的诉求成为全球共识,数据和信息成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砝码。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突飞猛进,信息化、现代化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且促进了教育领域师生关系的民主和平等,人性化、生命化的互动成为教育场域中最美的风景线。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也消减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异,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得以扩大、利用率得以提高,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实验活动结束后,笔者对实验一的相关数据分别进行了汇总,并通过计算机对数据做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结果如下:

四 、老年教育的 “温存回归 ”

如果说我国现代老年教育的兴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那么20世纪90年代全球老年教育的发展应该始于老年教育“本我”的体认之中,即老年教育的定位问题。关涉老年教育的定位问题,引发了人类对于教育统整性的思考。1965年,在法国成人教育学家保罗·郎格朗的提议下,终身教育走入人们的视野,1970年《终身教育导论》出版。1968年,美国教育家罗伯特·赫钦斯发表《学习型社会》。随之《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相继发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8]老年人作为社会化程度最高的群体,集智慧、经验与体悟于一身,是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群体,从而确定了老年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是被尊崇的群体,在农耕社会形成的国家尊重、子代赡养的宠老文化影响下[17],他们是智慧和支柱的象征。因此,自古以来老年人在社会中的荣誉地位居高不下,但是涉及他们生命本身的发展和需求问题反而处于相对边缘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口的变化趋势备受关注,人口老龄化不断延伸,并逐渐呈现高度老龄化趋势。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是重中之重,而同样作为终身教育载体的社区教育也进入人们的视线,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从1980年老年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干部终身制度废除的直接推动下诞生并备受关注,到20世纪90年代在终身教育的重锤笃定中独立自生,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老年教育位居我国发展的舞台中央,老年大学开始尝试与当地社区建立联系,[16]揭开了老年教育走进社区的序幕,融合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之精华的社区老年教育迎来发展的曙光。2002年“积极老龄化”理念盛传全球,2005年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老年教育进入全新自觉发展阶段。2016年出台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老年教育专项规划,以“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依据,实现了老年教育在城乡社区、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延伸,对老年教育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社区治理问题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老年人是社区范围中占比最大、居住时间最长的群体,社区老年教育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老年教育的成功。社区老年教育相较其他教育形式具有便捷、可及、低成本等优势,以社区范围内老年群体的需求满足、权利保障为目标,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区老年教育在基本满足老年人生存需求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能力层面,在立法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同时,更要真正贴合老年生命的本质,以“赋权增能”为核心,[16]给老年群体重散热光的机会,以平等的视角真正让老年群体在社区重获温暖。

在以人为本理念彰显的后现代时代,生命不再仅仅是哲学论域的高空产物,而是真正落到实地的生活之维。作为整合家庭的基层社会组织,社区是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物人组合。作为增强这一“软组织”的得力手段,社区老年教育使命重大,不仅要在老年个体生命存在和发展方面给予辅助,更要在婚姻家庭协调和代际关系互动中发力,提高老年人适应生活变化的能力,积极鼓励并组织相应的社区参与活动,[16]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真正重新融入社会,共建共享美好社区和家园。

在历史的情节中,每一历史发展阶段和节点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的影响,老年教育在经历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经济的改革之后,开启生命觉醒和发展之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走上了独当一面的自由之路,又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的辅助中成功实现理性转化,最后回归到老年群体居住时间最长久的社区的怀抱,使老年群体在民主、平等、自由的自决中发光发热,在坎坷的路程中收获丰满,在不同的突破口和国际主流氛围中顺然前行以及老年生命尊严的回归和温存。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表示,符合正态性分布,两组独立样本均数比较使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组间相互比较使用LSD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分析。

参考文献 :

[1][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M].郭小凌,王皖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08,9,127.

[2]李 超.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9.

[3]廖 红.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适[J].基层医学论坛,2009(5):463-464.

[4]齐伟钧.海外老年教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3.

[5]查干巴拉.邓小平对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贡献及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18-220.

[6]岳 瑛.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的背景和历史回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2):47-50.

[7]董之鹰.试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1):77-82.

[8]朱 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4(2):50-66.

[9]袁新立.我国老年教育33年发展史回顾[N].中国老年报,2016-11-02(003).

[10]郎达·豪本.互联网的国际和科学起源以及网民的出现[J].科学文化评论,2008(2):77-85.

[11]高时良.我国老年教育的历史传统及其借鉴意义[J].教育评论,1992(4):39-41.

[12]张君俊.中英两国老年大学比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16.

[13]王 欣.老年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优势与对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15-17.

[14]张东平.老年教育社会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252.

[15]苏 迪.“互联网+”环境下老年教育供求与对策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6(2):61-64.

[16]王 英.中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53-69.

[17]武 超.文化与老年文化的关系之初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85-87.

A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SANG Ning-xia,ZHANG Hui-ping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6,China)

Abstract : The issue of aging has attracted global attention from the 21st century,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racing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in the field of history,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tage of sparks,independence,rational change and warmth regression,and each stage 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Clarify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a’s old-age education has an indispensable mean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ing,enrich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old-age education and build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historical evolution;lifelong education;community building;life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471 (2019) 01-0014-06

doi: 10.13983/j.cnki.jaechu.2019.01.002

收稿日期 :2019-01-12

基金项目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我国《终身学习法》诞生的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国际视野的研究”(编号:GH-17006)

作者简介 :桑宁霞(1964-),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刘奉越)

标签:;  ;  ;  ;  ;  ;  

老年教育的历史演进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